1 第一章 基本技术 1
1.1 蛋白质的测定 1
1.1.1 紫外吸收法 1
1.1.2 福林酚法 3
1.1.3 染料结合法 5
1.2 蛋白质的分离 7
1.2.1 凝胶过滤 7
1.2.2 离子交换层析 13
1.2.3 羟基磷灰石 22
1.2.4 高压液相层析 23
1.3 蛋白质的透析和浓缩 23
1.3.1 透析 24
1.3.2 浓缩 25
1.4 放射活性的测量 26
1.5 放射自显影 29
1.5.1 直接放射自显影 30
1.5.2 荧光显影 32
1.5.3 胶片的预曝光 34
1.5.4 放射性记号笔 35
2 第二章 抗体的制备 37
2.1 引言 37
2.2 普通抗体的制备 37
2.2.1 免疫方案 38
2.2.2 放血 41
2.2.3 血清分离 41
2.2.4 由血浆分离血清 42
2.3 单克隆抗体 43
2.3.1 细胞融合和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的选择 44
2.3.2 杂交瘤的克隆化 49
2.3.3 腹水的制备 52
2.3.4 体外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54
2.3.5 单克隆抗体的类型和亚型的测定 54
2.3.6 用病毒转化人B淋巴细胞以产生单克隆抗体 56
3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及其片段的分离 60
3.1 前言 60
3.2 免疫球蛋白的处理与保存 61
3.3 IgG的分离 63
3.3.1 从血清中分离IgG 64
3.3.2 从鸡蛋中分离IgG 68
3.4 IgG片段的制备 69
3.4.1 重链、轻链的分离 73
3.4.2 Fab和Fc片段的制备 75
3.4.3 F(ab′)2,Fab′和pFc′片段的制备 78
3.4.4 Fd和VH片段的制备 81
3.4.5 小白鼠与大白鼠单克隆IgG片段的制备 81
3.5 IgM的分离 84
3.6 IgM片段的制备 88
3.6.1 重链、轻链和J链的分离 88
3.6.2 从IgM中分离J链:单体IgM的制备 88
3.6.3 Fcu、F(ab′)2u和Fabu片段的制备 91
3.6.4 小鼠单克隆IgM片段的分离 93
3.7 IgA的分离 94
3.7.1 血清IgA的分离 94
3.7.2 乳汁或初乳中分泌性IgA的分离 97
3.8 IgA片段的制备 100
3.8.1 重链、轻链和J链的分离 100
3.8.2 IgA J链的分离 102
3.8.3 分泌型IgA结合态分泌成份的分离 103
3.8.4 乳汁或初乳游离态分泌成份的分离 103
3.8.5 F(ab′)2α、Fab′α和Fcα片段的制备 104
3.8.6 Fdα的制备 107
3.9 IgE的分离 107
3.10 IgE片段的制备 109
3.11 IgD的分离 110
3.12 IgD片段的制备 111
4 第四章 淋巴细胞的分离和组分分析 112
4.1 淋巴细胞的处理和贮存 112
4.1.1 计数淋巴细胞并确定其存活率 116
4.1.2 戊二醛固定淋巴细胞 119
4.1.3 细胞表面蛋白的清除和再生 122
4.2 淋巴细胞的分离 123
4.2.1 从血中分离淋巴细胞 124
4.2.2 分离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126
4.2.3 从实体组织中分离淋巴细胞 128
4.2.4 溶解红细胞 132
4.3 淋巴细胞组分分离 133
4.3.1 富集T细胞 133
4.3.2 富集B细胞 135
4.3.3 特殊花环形成技术 137
4.3.4 其他组分分析技术 139
4.4 溶解细胞及细胞膜 140
4.4.1 去污剂的选择 140
4.4.2 溶解整个淋巴细胞的方法 146
4.4.3 溶解已分离的细胞膜 148
5 第五章 放射性标记技术 150
5.1 前言 150
5.1.1 放射性防护 151
5.1.2 掺入蛋白质的放射活性检测 152
5.2 放射性碘化反应 153
5.2.1 氯胺T碘化反应 156
5.2.2 Iodogen碘化反应 161
5.2.3 乳过氧化物酶催化的碘化反应 162
5.2.4 其它碘化反应技术 165
5.3 放射性标记糖蛋白和糖脂 166
5.3.1 高碘酸盐氧化反应 166
5.3.2 半乳糖氧化酶氧化反应 169
5.4 生物合成的标记 171
5.4.1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标记 172
5.4.2 磷酸蛋白和磷酸脂的生物合成标记 173
6 第六章 琼脂和琼脂糖中的沉淀技术 175
6.1 引言 175
6.1.1 亲和力和亲和度 175
6.2 琼脂和琼脂糖凝胶技术的基本内容 176
6.2.1 在玻璃板上预复盖琼脂 176
6.2.2 沉淀线的染色 177
6.3 扩散技术 178
6.3.1 双相免疫扩散 178
6.3.2 单相免疫扩散法 181
6.3.3 不溶性蛋白质的修饰 183
6.4 电泳技术 184
6.4.1 电渗 184
6.4.2 对流免疫电泳 185
6.4.3 免疫电泳 187
6.4.4 火箭免疫电泳 190
6.4.5 交叉免疫电泳 191
6.4.6 交叉免疫电泳技术的改进 194
7 第七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195
7.1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和操作 195
7.1.1 蛋白质染色 196
7.1.2 糖染色 199
7.1.3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储藏和干燥 201
7.1.4 切割聚丙烯酰胺凝胶测定其放射活性谱 204
7.1.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样品浓缩 205
7.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基本原理 207
7.2.1 PAGE装置 210
7.3 变性条件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10
7.3.1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11
7.3.2 梯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1
7.3.3 尿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3
7.3.4 变性条件下的盘状PAGE 224
7.4 在非变性条件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26
7.5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等电聚焦电泳 226
7.5.1 引言 226
7.5.2 在平板凝胶上的聚焦电泳 227
7.5.3 在尿素或去垢剂存在时的等电聚焦电泳 231
7.6 等电聚焦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 232
7.7 采用蛋白水解酶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蛋白质的肽谱分析 237
8 第八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所分离之抗原的特异性检测 241
8.1 引言 241
8.2 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础上进行交叉免疫电泳 242
8.3 抗体直接应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 245
8.4 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多孔膜上(免疫印迹法) 246
8.4.1 重氮化纸的制备 247
8.4.2 扩散转移 250
8.4.3 电泳转移 251
8.4.4 从重氮化纸的印迹上除去抗体 258
8.5 滤纸亲和转移法 259
8.5.1 直接FAT 259
8.5.2 夹心FAT 261
9 第九章 制备凝胶技术 263
9.1 分离沉淀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263
9.1.1 制备双扩散 263
9.1.2 用分离的沉淀物进行免疫 264
9.1.3 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沉淀物进行分析 265
9.2 分离纯化的蛋白质 265
9.2.1 制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66
9.2.2 制备等电聚焦电泳 269
9.2.3 块状电泳 271
10 第十章 亲和层析与免疫沉淀 274
10.1 引言 274
10.2 不溶性衍生物 277
10.2.1 琼脂糖珠溴化氰偶联法 279
10.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吸附剂的制备 284
10.3 亲和层析分离法 288
10.3.1 抗体的免疫吸附及其纯化 290
10.3.2 IgG亚型的分离和小鼠IgG单克隆抗体的分离 293
10.3.3 固相化的抗体 296
10.3.4 固相化的凝集素 299
10.3.5 固相硼酸 308
10.3.6 细胞的亲和层析 310
10.4 免疫沉淀 314
10.4.1 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免疫沉淀反应 315
10.4.2 不与A蛋白结合的抗体的免疫沉淀 319
11 第十一章 免疫分析技术 324
11.1 固相放射结合免疫分析 324
11.1.1 可溶性抗原的抗体检测 325
11.1.2 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 329
11.2 竞争结合放射免疫分析 330
11.2.1 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建立 331
11.2.2 Farr型分析 334
11.3 免疫放射度量分析(IRMA) 341
11.4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 345
11.4.1 碱性磷酸酶和抗体的交联 346
11.4.2 ELISA检测抗体 347
12 第十二章 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350
12.1 引言 350
12.2 免疫荧光技术 351
12.2.1 荧光显微镜 352
12.2.2 流式显微荧光分析仪 353
12.2.3 荧光染料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 356
12.2.4 悬浮液中完整细胞的标记 359
12.2.5 固定细胞和组织切片的标记 364
12.3 酶标记技术 368
12.3.1 过氧化物酶与免疫球蛋白的偶联 370
12.3.2 用过氧化物酶结合抗体进行标记 371
12.3.3 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标记 375
12.3.4 用碱性磷酸酶结合抗体标记 379
12.4 细胞的放射自显影 383
12.5 电子显微镜 390
附录 392
1 缩写 392
2 缓冲液 392
3 产品制造商和供货商一览表 395
参考文献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