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总报告一、三林镇目前的发展阶段与发展特征 3
(一)三林镇目前的发展阶段 3
(二)三林镇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
二、三林镇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5
(一)三林镇经济发展成就 5
(二)三林镇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6
(三)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7
三、三林镇社会发展状况分析 8
(一)三林镇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8
(二)三林镇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
(三)加强三林镇社区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几点建议 13
四、三林镇文化发展状况分析 14
(一)三林镇在世博会期间的文化参与 14
(二)三林镇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15
(三)加强三林镇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7
五、三林镇党的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状况分析 18
(一)党建工作创新 18
(二)基层政权建设 19
(三)基层民主建设 19
第二部分 经济发展篇第一章 镇域经济发展 23
一、三林镇经济发展总体状况 23
(一)三林镇各业总收入综合统计 23
(二)三林镇各业总收入分级统计 24
(三)三林镇财政收支 25
(四)三林镇利用外资和内资情况 28
(五)三林镇人口、劳动和就业情况 28
(六)三林镇人民生活 31
二、三林镇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32
(一)产业结构总体概况 32
(二)三次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34
(三)产业结构变化与特征 38
三、三林镇村级组织收支分析 40
(一)村级收入 40
(二)村级企业经营情况 41
(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总体结构 42
(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支出 43
四、三林镇外部发展环境及其自身优劣势分析 45
(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45
(二)三林镇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 47
五、三林镇未来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发展战略 53
(一)精心谋划产业定位和布局 54
(二)充分利用和挖掘后世博效应 56
(三)努力化解自身存在的种种劣势 58
第二章 城市建设与市容环境管理 61
一、服务世博:2010年基本写照 62
(一)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 62
(二)城市建设 63
(三)城市管理 63
二、历程与收获:迎世博成果总结与分析 65
(一)迎世博以来三林城市建设发展历程 65
(二)迎世博市容环境管理的经验总结 67
三、发展与转型:后世博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69
(一)发展机遇与优势条件 69
(二)面临的挑战与制约因素 71
(三)发展与转型的对策建议 72
第三部分 社会发展篇第三章 人口发展 79
一、2010年末三林镇户籍人口基本状况及其特征 80
(一)三林镇人口规模及其变动状况分析 80
(二)三林镇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分析 80
(三)三林镇户籍人口性别状况及民族分布状况分析 81
二、三林镇老年人口及其老龄事业发展状况 82
(一)2010年三林镇老年人口状况分析 82
(二)2010年三林镇老龄事业发展状况分析 84
三、三林镇老龄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88
(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社区照料体系面临巨大压力 88
(二)资源整合的缺乏导致服务效率不高 90
(三)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与范围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多样的服务需求 90
四、进一步推进三林镇老龄事业及人口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91
(一)探索构建城市社区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估体系及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制度 91
(二)促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 94
(三)加大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整合多方资源 94
(四)不断发展新的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项目 95
(五)重视高龄独居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照料护理问题 95
(六)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加大人力资源培训 96
(七)提升为老服务的科技含量 96
(八)进一步充实人口信息数据库达到各部门数据共享 96
第四章 社会保障 98
一、探索积极的就业促进路径分析 98
(一)统筹就业战略布局 98
(二)构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99
(三)政策支持就业困难群体 101
二、构建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的实践方式 106
(一)建构全覆盖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106
(二)形成网格化的管理格局 107
(三)强化救助帮困体系 108
(四)慈善基金的帮困效应分析 109
三、镇域层面社会保险体系分析 110
(一)新型农保政策 110
(二)征地养老人员进镇保 111
(三)提升镇保征地工门急诊互助保障水平 112
(四)扩大综合保险覆盖面 112
(五)农村困难人员养老医疗保障补贴 112
四、三林社会保障建设面临的挑战 113
(一)现行保障政策就业导向的正激励效应相对不足 113
(二)社会救助制度框架面临体制性矛盾的挑战 113
五、进一步发展与探索的方向 114
(一)整合资源、部门联动与积极的就业政策 114
(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险体系一体化建设 116
(三)建立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框架 116
第五章 多元与均衡:三林镇社会事业的体制创新与内涵式发展 119
一、三林镇社会事业发展态势与举措 119
(一)教育 119
(二)医疗卫生 122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 125
(四)青少年保护 127
二、三林镇社会事业发展的评价与困境 128
(一)社会事业发展评价 128
(二)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129
三、推进三林镇社会事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具体对策 133
(一)创新路径 133
(二)具体对策 134
第六章 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137
一、三林镇的社区类型与社区建设基础 137
(一)三林镇的社区类型 138
(二)三林镇社区建设的基础条件 139
二、社区管理模式创新:“镇管社区” 141
(一)“镇管社区”管理模式的出台 141
(二)“镇管社区”的组织架构与功能定位 143
(三)“镇管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效应 144
(四)“镇管社区”管理模式的实践反思 146
三、社区建设中的“三驾马车” 147
(一)居委会的困境与出路 148
(二)业委会的建设与发展 149
(三)物业公司的建设与运作 150
四、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 152
(一)三林镇社会组织发展概况 152
(二)三林镇各类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 154
五、社区服务 156
(一)社区服务的总体架构与基础平台 156
(二)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与主要举措 158
六、三林镇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 161
(一)民生取向:社区建设的价值选择 161
(二)社区自治: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 161
(三)社会组织: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162
(四)公共服务:社区建设的常态任务 162
(五)社区福利:社区建设的恒久指向 163
(六)社会工作: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 164
第七章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社区稳定环境 165
一、三林镇社会稳定工作现状 165
(一)机构设置现状及功能 165
(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方法及成效 166
二、影响三林镇社会稳定工作的主要矛盾及其特征 170
(一)目前三林镇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 170
(二)多元化、多样化、复杂化——三林镇社会矛盾的特征分析 170
(三)三林镇社会矛盾产生的成因分析 171
三、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社区稳定环境的具体路径 173
(一)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 174
(二)研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畅通民众的利益诉求渠道 175
(三)建立“大调解”工作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的预防、疏导和化解机制 176
(四)创新问题解决机制,促进长效治理信访“点、线、面”的制度建设 177
(五)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将社会管理纳入到社区服务之中 178
(六)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工作 179
第四部分 文化发展篇第八章 锦绣世博,龙跃三林——世博期间的文化三林 183
一、成就与经验:三林镇文化建设回顾 183
(一)举措与成就 183
(二)经验与反思 186
二、2010世博会:三林镇的文化参与及贡献 187
(一)三林镇在世博会期间的文化参与 187
(二)三林文化对世博的贡献分析 192
三、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三林镇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模式经验研究 193
(一)建设背景 193
(二)功能布局 193
(三)运行模式 194
(四)几点启示 199
第九章 打造“人文三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202
一、三林镇精神文明建设概况 202
(一)三林镇精神文明提升完善阶段的基本情况 202
(二)三林镇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203
二、三林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 205
(一)“人文三林”的目标定位 205
(二)“环境文明、秩序文明与服务文明”三位一体的内涵 205
(三)四大社区中心平台建设 205
(四)建立健全精神文明长效管理机制 206
三、三林镇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06
(一)城市品位有待提升 206
(二)“运动式动员”的建设模式亟待突破 206
(三)精神文明建设的手段和载体有待创新 207
(四)市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 207
(五)志愿服务精神尚需培育倡导 207
(六)精神文明共建共治机制有待健全 207
(七)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评估和管理有待加强 208
四、加强三林镇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208
(一)围绕培育新三林精神,塑造新三林“现代世博新城区”的区域形象 208
(二)探索政府主导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文明建设模式 208
(三)成立三林镇精神文明共建委员会及四个社区共建分委员会 209
(四)成立精神文明研究会和专家咨询团队 209
(五)扶持社区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成长 209
第五部分 党的建设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篇第十章 党的建设 213
一、三林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214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全面加强思想建设 214
(二)创新组织形式,深化党员管理——全面深化组织建设 216
(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全面推进作风建设 217
二、党的建设的两个探索 218
(一)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代会常任制工作 218
(二)创新组织形式,搭建自治平台——居村党建工作模式的改革 222
三、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27
(一)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仍需进一步提高 227
(二)基层党务工作者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 227
(三)党建工作区域不平衡状况仍较为突出 227
(四)科学的党建工作评估机制仍未形成 228
四、加强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 228
(一)进一步探索和强化党建创新机制 228
(二)深化党代会常任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229
(三)整合社区资源,开创社区多元主体治理新局面 229
(四)通过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互建活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30
第十一章 基层政权建设 232
一、我国乡镇基层政权的建设 232
二、三林镇政权建设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234
(一)乡镇政权的政治领导与决策机制 234
(二)基层政权的政治逻辑 236
三、乡镇人大的法律地位及功能 240
(一)乡镇人大的性质 240
(二)乡镇人大的职权及其地位 241
四、三林镇人大的组织机构、会议制度及监督职能 241
(一)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制度及其职能 241
(二)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和副主席 243
(三)镇人大办公室 244
(四)镇人大代表小组 245
五、人大代表的选举与职能履行 245
(一)镇人大代表的选举 245
(二)职能的履行 246
(三)代表述职 248
第十二章 三林镇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及基层民主建设 249
一、我国乡镇政府的职能及其转变 249
二、三林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机构设置及管理体制创新 250
(一)三林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250
(二)“七办七中心”的行政架构及其职能 251
(三)管理体制创新 252
三、三林镇政府的依法行政与政务公开 253
(一)三林镇2010年推动依法行政的主要工作及存在问题 253
(二)政务公开 255
四、三林镇基层社会的民主建设与民主管理 257
(一)三林镇基层社会自治组织的民主选举 258
(二)三林镇基层社会自治组织的民主管理 259
五、镇域民主及政治发展 260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基层社会民主发展 261
(二)转变政府角色,推动政府与两个自治主体关系的发展 261
(三)发展“协商民主” 262
(四)不断完善基层社会公民参与的路径和机制 262
第六部分 世博专题一、世博会带给三林的机遇与挑战 267
(一)机遇 267
(二)挑战 268
二、迎博、办博期间的主要工作 269
(一)设置专门组织机构,确保世博平安稳定 269
(二)加强市容管理整治,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272
(三)开展特色活动,塑造文明形象 273
(四)以三林世博家园建设为切入口,促进社区管理模式创新 274
三、发挥后世博效应,促进三林“四新”建设 276
(一)加强宏观规划,确定“生态三林”建设目标 276
(二)促进文化创新发展,加强“文化三林”建设 277
(三)创新城市管理模式,促进“和谐三林”建设 278
(四)完善社会稳控网格化体系,促进“平安三林”建设 280
跋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