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事理学提要 1
第一节 事之原理 2
第二节 事之方法 8
第三节 理法统一、模与非模——从实例看结论 14
结构篇——“推陈出新”篇 31
第一章 科学(知识)分类及事理学缘起 31
第一节 科学(知识)分类 31
第二节 事理学缘起 40
第三节 事理学的功能和意义 42
第二章 事·事理·事理学 45
第一节 事 45
第二节 事理 54
第三节 事理学 62
第三章 事理学原理、规律及原则 68
第一节 事理学原理 68
第二节 事理学规律 74
第三节 事理学原则 85
过程篇——“思、文、行、评”篇 92
第一章 过程·程序·时间 92
第一节 事之过程 92
第二节 事之程序 96
第三节 事之时间 99
第二章 知理与思理 106
第一节 知理 106
第二节 思理 109
第三节 思理的实际应用 121
第三章 “言/听”、“文/读”事理 124
第一节 言理(“会说”理) 124
第二节 听理(“会听”理) 132
第三节 文理与读理(“会写”理与“会读”理) 138
第四章 行理与评理 145
第一节 行理 145
第二节 评理 155
方法篇——“试想一网打尽”篇 167
第一章 事理学方法 167
第一节 “方法”概念及一般方法 167
第二节 “问题”概念及一般解法 170
第三节 “办事”概念及一般事法 175
第四节 事理学方法的概括体系与设计原理 181
第二章 品质性方法Ⅰ——正法·中法 186
第一节 品质性方法综述 186
第二节 正法 189
第三节 中法 194
第三章 品质性方法Ⅱ——负法(与反负法) 203
第一节 反与治反事理 203
第二节 负及反负事理 207
第三节 错与纠错事理(防错、试错、容错、治错、化错事理) 217
第四章 技巧性方法Ⅰ——模化法 223
第一节 模式法 223
第二节 模拟法等 227
第三节 模型法总述与运筹学模型 230
第四节 系统学模型 234
第五节 计量学模型 236
第六节 概率统计模型 243
第七节 技巧性方法提示 246
第五章 技巧性方法Ⅱ——技巧性方法大系 248
第一节 技巧性方法大系 248
第二节 一、二、三法 253
第三节 各种技巧性方法分类 259
第六章 技巧性方法Ⅲ——专、复、变、常、小法 267
第一节 专法Ⅰ——节时与求智方法 267
第二节 专法Ⅱ——创造方法 271
第三节 专法Ⅲ——教学、科研方法 274
第四节 专法Ⅳ——领导、管理、经营方法 278
第五节 复(合)、变(化)、常(用)、小(方)法 282
人理篇(应用于人)——“探索生活”篇 289
第一章 人生事理 289
第一节 生命、人生及其经营 289
第二节 内心环境与社会环境(心境与世境互动) 295
第三节 贴身环境(爱情、婚姻、家庭、性) 299
第四节 人生目标集(健康、业绩、财富、娱乐) 304
第二章 人生(效果)评价 312
第一节 平凡事理 312
第二节 失败事理 316
第三节 成功事理 322
事理、物理篇(应用于事物) 338
——“印证事理”篇 338
——“物为人用”篇 338
第一章 经济类事理 338
第一节 经济事理 338
第二节 经营事理 345
第三节 “三略”与“三划”事理(谋略、战略、策略事理与规划、计划、策划事理) 350
第二章 管理类事理 358
第一节 管理事理 358
第二节 领导事理 364
第三节 人的用与被用事理 370
第四节 (决)策、(理)财、(理)物事理 374
第三章 政治类事理 380
第一节 政治事理 380
第二节 法律事理 386
第三节 外交事理 392
第四节 军事事理 399
第四章 文化类事理 409
第一节 文化事理 409
第二节 文明事理 411
第三节 宗教事理 415
第四节 艺术事理 418
第五节 文学事理 430
第五章 社会类事理 439
第一节 社会事理 439
第二节 动态的社会事理——“三时态”事理(历史事理、新闻事理、未来事理) 443
第三节 健康事理(体育、医卫事理,即呵护身体事理) 456
第六章 教、科、技事理 471
第一节 教育事理 471
第二节 科学事理 479
第三节 技术事理 493
结语提要 505
主要参考文献 508
其他参考书目 519
附文1:天然气“国脉”的事象、事理与事景&陈树森 522
附文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宏观化探讨&高峰 525
后记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