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乘禅佛教哲学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欧崇敬著
  • 出 版 社:秀威资讯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9862216163
  • 页数:386 页
图书介绍:本書兼具自東漢以來到元朝的中國漢傳佛教哲學發展史,其中尤以禪宗哲學加入於本書最具特色。一般中國大乘禪佛教禪哲學史多半談及禪宗時僅有少數幾位禪師。本書包含近百位禪宗思想源流並有完整的禪宗系譜表以及完整的禪宗著作表列。同時本書把握了中國佛學的主軸結構加以論述,並且運用創造轉化的方法,使得古典佛學有了現代化的表述。本書中自六家七宗到三論宗、四論宗、天台宗、唯識宗、華嚴宗等各派大師的佛教哲學都有了精闢的創造轉化敘述。

第一章 中国佛学的脉络构造与诠释方法——创造转化说及文本形成编制脉络与构造的讨论 1

第一节 〈前言〉 1

第二节 「主流发展结构」与「主要诠释文本编制的形成」 3

第三节 中国佛学的发展结晶成就与诠释方法论的二个较大的分期 9

第四节 大乘佛学创造转化的内在原因探索 15

第五节 第五个时期的创造转化诠释方法论之研究 19

第六节 结语 25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佛学的脉络发展构造与历程——中国佛学的基础形构 27

第一节 〈前言〉 27

第二节 东汉明帝到东晋中期 28

一、从东汉末年安世高到三国时期的佛学发展与历程 28

二、两晋的译经与佛教发展到鸠摩罗什的译经前脉络 30

第三节 自鸠摩罗什到慧远、僧肇及《起信论》 32

一、鸠摩罗什与僧肇、慧远的佛学发展脉络 32

二、南北朝佛教各种经典的译介历程 33

三、《大乘大义章》(慧远与鸠摩罗什)之思想 39

四、僧肇《肇论》的思想转化论述 41

五、《大乘起信论》的全新中国式佛教时代及其内涵转化:一个旧佛学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新佛教哲学时代的开始 44

第四节 反省两晋南北朝影响中国佛学建构的主要经典与原创的中国佛教哲学源头 71

一、经典反省与「道生哲学的转化」及「中国佛学中心议题的发展」 71

二、《涅盘经》《般若经》《中论》与竺道生哲学的转化叙述 73

三、《法华经》、《华严经》的中国佛学原创建构历程与脉络 81

第五节 《维摩诘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含经》、《成实论》及论师、《阿毗昙论》及论师的佛教哲学发展脉络构造 85

一、《维摩诘经》 85

二、《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的译出与流传及阿弥陀佛信仰的兴起 86

三、《阿含经》的译介与传播 88

四、《成实论》、《毗昙论》及其论师 89

五、净影慧远的「佛性、净土、佛身」观 95

第六节 《十地经》、《十地经论》、《摄大乘论》与《楞伽经》、《金刚经》的内涵及其在中国佛学的地位 98

一、《十地经》 98

二、《十地经论》与《摄大乘论》 99

三、《楞伽经》的哲学命题 105

第七节 中观哲学在中国的存有学发展脉络构造 109

一、空宗的脉络 109

二、支道林的第一个般若学高峰 110

三、般若学说的发展道路 112

四、「般若学」及《大智度论》、三论的兴起与源流 115

第八节 中国式佛教哲学出现的时代与吉藏的哲学 118

第九节 吉藏的著作与思想的创造转化 120

一、历史叙述 120

二、吉藏哲学的创造转化 121

第三章 南北朝到隋代的过渡时期佛学发展 123

第一节 〈前言〉 123

第二节 《涅盘经》的发展历程及其中国的哲学道路 123

第三节 《法华经》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126

第四节 《成实论》在南朝到隋代的流传与地位与《起信论》的地位 127

第四章 天台宗意识哲学的创造转化 131

第一节 从「四论宗」到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历史进程 131

一、《大智度论》之「止观」学说的关键地位 131

二、智者的哲学及历史叙述 133

三、智者大师的「实相观」存有学说 137

第二节 从章安到湛然的天台哲学发展 139

第三节 知礼「源清、宗翌、智圆、仁岳、从义」等山家山外的天台哲学论 146

第四节 创造转化的哲学文献基础叙述 155

第五节 天台哲学的创造转化 156

第五章 唯识宗的「解构与超解构型态存有学」与创造转化的重塑叙述 163

第一节 唯识学的重要译经历程与其发展历史 163

第二节 唯识的主要经论与重要基础理论 168

一、基本作品 168

二、五位百法的概念系统 169

第三节 对「阿赖耶缘起与二谛、三性」的创造转化叙述 178

第四节 古典唯识学理论的创造转化 184

第六章 《华严经》与华严宗哲学 189

第一节 《华严经》的发展历程及华严的唐代十位华严哲学家 189

一、《华严经》研究的第一个两百年 189

二、《华严经》与「华严哲学」的初期建构:杜顺、智俨、法藏 191

三、慧苑到法诜、澄观的后期华严哲学历程与完成 197

第二节 宗密的华严哲学终结与后期一千年的第三期华严学发展 202

一、宗密的《圆觉经》与华严的禅学转向 202

二、第二个时期的华严教学发展 205

第七章 唐代、五代的各派禅法与语言哲学之各种游戏或悟道技术——从东山禅、牛头宗、北宗四家禅、曹溪禅、洪州宗、石头宗、荷泽宗到南宗五家禅 209

第一节 前言——禅宗哲学的地位与解释存有学及语言哲学的表现 209

第二节 「双峰禅、东山宗、净众宗、(南山)宣什宗、北宗、保唐宗」诸家的禅宗哲学 211

第三节 牛头法融与牛头宗 216

第四节 惠能与曹溪禅的建立 218

第五节 「永嘉玄觉、南阳慧忠、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荷泽宗)与圭峰宗密」 223

一、永嘉玄觉 223

二、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南阳慧忠 225

三、荷泽神会与荷泽宗及圭峰宗密 226

第六节 「洪州宗/马祖道一;石头宗/石头希迁」两位大师所开的五家七系等十五家禅法 230

一、「洪州宗与马祖道一」 231

二、「石头希迁/石头宗」 234

第七节 「南泉普愿、丹霞天然、百丈怀海、大珠慧海」的中土第九代;石头洪州第二代哲学表现 247

一、南泉普愿 247

二、丹霞天然 248

三、百丈怀海 248

四、大珠慧海〈顿悟法门〉的创造转化 249

五、庞蕴居士对「石头禅」及「马祖禅」的结合超越与「新」「道禅合一的原类型」 251

第八节 第十代禅学巨匠的代表:「沩山灵祐、黄檗希运、赵州从谂」三派禅法的创造转化(并合论「仰山慧寂」) 253

一、〈前言〉 253

二、《沩仰录》与沩山灵祐及仰山慧寂的哲学思想 254

三、黄檗山断际禅师:希运的〈传法心要〉与〈宛陵录〉转化叙述 256

四、《赵州和尚语录》与「赵州禅」的「语言游戏新禅风典范」 257

第九节 临济宗与临济义玄的原创型态与禅宗及其转化叙述:晚期海德格、维根斯坦与德希达的综合表现 259

第十节 从药山惟俨、云岩昙晟到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之曹洞法脉及其哲学转化叙述 264

一、历史叙述 264

二、曹洞哲学的原型 268

第十一节 从雪峰义存到玄沙师备、「云门文偃/云门宗」的禅学发展(石头系一脉的禅法发展) 271

一、〈前言〉 271

二、雪峰义存 272

三、玄沙师备 273

四、云门文偃与《云门宗》的哲学转化叙述 274

第十二节 从「清凉文益/法眼宗」到永明延寿的《宗镜录》一百卷划时代编著 276

一、〈前言〉 276

二、法眼文益的哲学架构 277

三、永明延寿的哲学 277

第八章 「汾阳禅/黄龙禅/杨岐禅」与文字禅的宋代发展及云门宗的北宋发展,默照禅的历史上最高禅佛学成就——宏智正觉到「天童如净与永平道元」 281

第一节 由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到杨岐与黄龙一系;「汾阳/黄龙/杨岐」三派禅法与惠洪觉范 281

一、五代与北宋初中期的临济禅门发展与分延 281

二、「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的临济禅门传承 283

三、黄龙派的「黄龙三关」原创典范与「禅、道、儒」三家合一的推动者:黄龙慧南 288

四、杨岐方会的巨大原创力量与「『心』的超越及『光』的存有本真」 290

五、惠洪觉范的汾阳「文字禅」发展与禅门「史传学」派的正式登场 292

第二节 北宋的云门宗四位巨将「雪窦重显/佛日(明教)契嵩/圆通居讷/佛印了元」的开展与弘法 294

一、〈前言〉 294

二、雪窦重显的中兴云门宗与《瀑泉集》、《祖英集》、《语录》的创造转化 295

三、佛日(明教)契嵩与圆通居讷及佛印了元 297

第三节 两宋的曹洞宗发展:从「大阳警玄/投子义青/芙蓉道楷/净因自觉/丹霞子淳/真歇清了/宏智正觉」到「天童如净/永平道元」 300

一、〈前前言〉 300

二、大阳警玄、投子义青与芙蓉道楷的中兴 301

三、「丹霞子淳/净因自觉/真歇清了/宏智正觉/青州一辩/天童如净」的第九、十代两脉三系曹洞禅法开创 304

第九章 两宋的杨岐派各家禅法传承——「五祖法演→龙门清眼/圜悟克勤→大慧宗杲/虎丘绍隆→破庵祖先/松源崇岳」与金元时期的两大禅师 311

第一节 从「五祖法演」到「龙门清眼(佛眼)与圜悟克勤」 311

一、法演 311

二、龙门清眼的创造转化 312

三、圆悟克勤的《语录》及其禅门第一书《碧岩录》并述其下开四派禅法,十大寺系的历史地位 313

第二节 大慧宗杲的「华严禅/看话禅」及《语录》(三十卷)与其《正法眼藏》《宗门武库》、《禅林宝训》→另一种新型态禅学典范的出现 316

第三节 虎丘绍隆、破庵祖先、松源崇岳的南宋三家新禅法及金元时期的大禅师:「万松/无准」 320

一、「虎丘禅」 320

二、松源禅与破庵禅 322

三、南宋末元初破庵派的重要开创者:「无准师范」与金元二朝的曹洞宗大师:「万松行秀」 324

第十章 宏智正觉之超解构哲学的创造转化 327

第一节 〈前言〉 327

第二节 超解构的宏智正觉哲学重构 328

第三节 南宗法系图与禅宗著作目录举要 332

一、南宗法系图 332

二、禅宗著作举要 345

佛学卷参考书目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