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甘卉主编;李桂波,王丽宏副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0181486
  • 页数:196 页
图书介绍: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全书主要探讨了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和转归;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包括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凋亡、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内容;着重论述几个主要系统的综合征,包括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性脑病及肾功能衰竭等。

第一章 绪论 1

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与地位 1

二、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2

三、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四、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3

思考题 3

第二章 疾病概论 4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4

一、健康的概念 4

二、疾病的概念 4

三、亚健康概念 5

第二节 病因学概述 5

一、疾病的发生原因 5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第三节 发病学概述 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8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9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结局 11

一、疾病的经过 11

二、疾病的结局 11

思考题 13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4

第一节 水、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14

一、水、电解质的平衡 14

二、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 16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16

一、脱水 16

二、水中毒 20

第三节 钾代谢障碍 21

一、低钾血症 21

二、高钾血症 24

思考题 26

第四章 水肿 27

第一节 水肿的分类、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27

一、水肿的分类 27

二、水肿的特点 28

三、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29

第二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30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30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32

第三节 常见水肿及其发生机制 33

一、心性水肿 33

二、肝性水肿 35

三、肾性水肿 36

四、脑水肿 37

五、肺水肿 38

第四节 水肿的治疗原则 39

一、病因学治疗 39

二、症状性治疗 39

三、其他 40

思考题 40

第五章 酸碱平衡紊乱 41

第一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41

一、酸碱的概念及其体内来源 41

二、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 42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及其意义 46

一、pH和H+浓度 46

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46

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46

四、缓冲碱 46

五、碱剩余 47

六、负离子间隙 47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48

一、代谢性酸中毒 48

二、呼吸性酸中毒 51

三、代谢性碱中毒 53

四、呼吸性碱中毒 57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58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58

二、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 60

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病理生理学基础 60

一、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60

二、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60

思考题 61

第六章 缺氧 63

第一节 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63

一、血氧分压 63

二、血氧容量 64

三、血氧含量 64

四、血红蛋白氧饱和度 64

五、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64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生机制 64

一、低张性缺氧 65

二、血液性缺氧 65

三、循环性缺氧 66

四、组织性缺氧 67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68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68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69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70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70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71

第四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71

一、机体的代谢耗氧率 71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72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72

一、氧疗 72

二、氧中毒 73

思考题 73

第七章 发热 74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75

一、发热的原因 75

二、发热的发生机制 76

第二节 发热的分期及其热代谢变化 77

一、体温上升期 77

二、高温持续期 77

三、体温下降期 77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78

一、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变化 78

二、发热时机体的功能变化 79

第四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处理原则 80

一、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80

二、处理原则 80

思考题 81

第八章 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82

第一节 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82

一、细胞周期及其调控 83

二、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 85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86

一、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86

二、细胞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 89

思考题 91

第九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92

第一节 概述 92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 92

二、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93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95

一、细胞凋亡的过程 95

二、细胞凋亡的调控 95

三、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 98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 99

一、细胞凋亡不足 99

二、细胞凋亡过度 100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 101

第四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101

一、合理利用凋亡相关因素 101

二、干预凋亡信号转导 101

三、调节凋亡相关基因 101

四、控制凋亡相关酶 102

五、防止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 102

思考题 102

第十章 应激 103

第一节 应激和应激原的概念 103

一、应激的概念 103

二、应激原 103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表现 104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04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106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07

第三节 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 109

一、全身适应综合征 109

二、应激性溃疡 110

三、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110

四、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111

五、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111

第四节 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111

思考题 112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3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113

一、正常的凝血和抗凝血机制 113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114

第二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1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115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16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16

四、其他因素 116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116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 116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117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 118

一、出血 118

二、器官功能障碍 119

三、休克 120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20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120

一、防治原发病 120

二、改善微循环 121

三、重建凝血和纤溶间的动态平衡 121

四、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121

思考题 121

第十二章 休克 122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22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122

二、按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特点分类 123

三、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123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其发生机制 124

一、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124

二、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 126

三、微循环衰竭期 128

第三节 休克时体液因子的作用 129

一、儿茶酚胺 129

二、血管紧张素Ⅱ 129

三、组胺 129

四、心肌抑制因子 129

五、血管升压素 130

六、激肽 130

七、血小板活化因子 130

八、内啡肽 130

九、氧自由基 130

第四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130

一、细胞代谢障碍及细胞损伤 130

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131

第五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133

一、去除病因 133

二、纠正酸中毒 133

三、扩充血容量 133

四、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133

五、改善细胞代谢,防治细胞损害 133

六、使用体液因子拮抗剂 134

七、防治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134

思考题 134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35

第一节 概述 135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136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136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条件 136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137

一、自由基的作用 137

二、钙超载 139

三、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140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141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41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41

三、其它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42

第五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42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 142

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142

三、清除自由基 143

四、减轻钙超载 143

五、其它 143

思考题 143

第十四章 心功能不全 144

第一节 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及分类 144

一、病因 144

二、诱因 145

三、分类 146

第二节 心功能不全发展过程中机体的代偿 148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 148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 148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 150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152

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152

二、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153

三、心室舒张功能障碍 156

四、心脏各部舒缩活动不协调 156

第四节 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57

一、心输出量减少 157

二、体循环淤血 159

三、肺循环淤血 159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60

一、防治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160

二、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干预心室重塑 160

三、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改善心肌舒张顺应性 161

四、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161

五、改善心肌的能量的代谢 161

六、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61

思考题 162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 163

第一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生机制 163

一、呼吸衰竭的病因 163

二、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 164

第二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代谢变化 167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168

二、呼吸系统变化 168

三、循环系统变化 169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169

五、肾功能变化 170

六、胃肠道变化 170

七、血液系统变化 170

第三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70

一、防治原发病和去除诱因的作用 170

二、畅通呼吸道和提高肺通气 170

三、改善缺氧 170

四、密切观察监护,综合治疗 171

思考题 171

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 172

第一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及分类 172

一、肝性脑病的病因 172

二、肝性脑病的分类 173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173

一、氨中毒学说 173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176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177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诱因 178

一、上消化道出血 178

二、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紊乱 178

三、感染 178

四、肾功能障碍 178

五、其它 178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179

一、消除诱因 179

二、降低血氨 179

三、提高正常神经递质水平 179

四、纠正血浆氨基酸失衡 179

五、其它治疗措施 179

思考题 180

第十七章肾功能不全 181

第一节 概述 181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不全 182

一、病因和发生机制 182

二、临床分期及各期的功能代谢变化 184

三、防治原则 185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186

一、病因与分期 186

二、发生机制 187

三、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88

四、防治原则 191

第四节 尿毒症 191

一、发生机制 191

二、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92

三、防治原则 194

思考题 194

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