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理论发展史 1917-1927》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霆著
  • 出 版 社: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4
  • ISBN:7806080414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

自序 1

上编 诗论鸟瞰 7

一、10年新诗理论的基本特征 7

承继性 7

丰富性 11

借鉴性 15

奠基性 21

二、10年新诗理论的三对关系 25

理智与情感 25

形式与内容 31

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 39

三、10年诗论发展的历史经验 48

竞争意识 48

开放意识 52

使命意识 56

创造意识 60

四、胡适、闻一多诗论的艺术思维比较 65

从非诗化到诗化:主体意识的觉醒 66

从无序到有序:整体观念的确立 68

从单纯到圆满:辩证思想的发展 71

从否定到扬弃:开放精神的张扬 73

从破坏到建设:艺术发展的规律 76

五、郭沫若早期诗论的过渡性质 79

新诗的创作:诗“只是写出来的” 79

抒情的方式:诗“是情绪自身的表现” 82

新诗的想象:诗细胞的染色体 84

新诗的节奏:“应该是纯粹的内在律” 87

发展的基础:“新诗人多采取外来形式” 90

六、新诗诗体论研究的最初成果 93

关于自由诗体 94

关于新格律诗体 100

关于十四行体 105

关于小诗体 111

关于散文诗体 115

中编 诗论流派 121

七、新诗“新韵律运动”始末 121

新韵律运动的兴起 121

新韵律运动的过程 125

新韵律运动的意义 130

八、“少年中国”诗论的基本问题 134

关于诗的要素 135

关于诗的创作 140

关于诗人修养 144

关于诗的属性 149

九、文学研究会诗论的基本范畴 154

“人生的艺术”与“艺术的艺术” 155

“血和泪的文学”与“美和爱的文学” 159

“诗是贵族的”与“诗是平民的” 163

“真实”与“自由” 167

“再现”与“表现” 172

“普遍的兴味”与“个人的风格” 177

十、早期创造社的诗学体系 181

“自我表现”的艺术本质观 181

“自我创造”的艺术生成观 186

“自律自主”的艺术功能观 191

“自由开放”的艺术形式观 197

十一、《红烛》到《死水》的抒情基调演变 202

热烈——冷静 203

浪漫化——现实性 208

个体性——普遍性 212

演变的动因分析 217

十二、闻一多、徐志摩诗律论比较 221

对闻一多诗律论的考察 222

对徐志摩诗律论的考察 225

闻、徐诗律论的考察比较 229

韵律的诗和旋律的诗评价比较 233

十三、二、三十年代我国的纯诗观念 237

我国纯诗观念的提出和发展 238

我国纯诗观念的理论内涵 243

纯诗观念指导下的新诗创作 251

十四、中国新诗流派与外国诗歌观念 259

初期白话诗运动与意象派诗论 259

浪漫诗派与个性主义 265

新月诗派与巴那斯主义 271

象征诗派与纯诗理论 277

下编 诗论专题 285

十五、胡适新诗创作论的核心:真 285

“具体作法”:形象真 285

“诗体解放”:情思真 289

“自然音节”:语调真 294

“明白清楚”:意蕴真 298

十六、刘半农:新诗理论建设的先驱者 304

诗的真实观念 304

诗的形式革新 310

诗的俗体研究 315

十七、宗白华早期诗论的诗史地位 321

诗的定义的创造内涵 322

诗的意境的及时重提 326

诗的生成的独到见解 330

十八、闻一多“脚镣说”新论 335

理论依据:游戏说 336

核心内容:遵循艺术规律 338

美学追求:征服工具的快乐 340

艺术指归:在限制中完成艺术 341

实践评价:正确认识“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343

十九、闻一多新诗“建筑美”的理论与实践 345

诗行排列图形——格式塔 345

诗行构节规则——完形趋向律 349

诗行构篇方式——组织作用 354

建筑美与传神性 357

建筑美与音乐美 361

二十、朱自清新诗批评的学术品格 365

史家的眼光 365

宽容的气度 370

参与的作风 375

二十一、梁实秋二十年代的诗学批评 381

情欲与理智 382

浪漫与古典 386

现代与传统 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