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线 1
第一节 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 1
第二节 执政为民,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13
第三节 发扬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
第四节 创新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3
第五节 繁荣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7
第六节 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5
第二章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理论体系 59
第一节 物质文明与发展观 59
第二节 精神文明与文化建设 67
第三节 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 73
第四节 生态文明与“两型”社会建设 7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动力探究 8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德国文化属性 9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文化条件 97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动力探析 108
第四章 中国现代性的构建与反思 127
第一节 现代与现代性 127
第二节 现代性构建的核心与目标 137
第三节 中国现代性构建的几个途径 141
第五章 生态社会主义 155
第一节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 155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 203
第三节 生态社会主义贡献及局限性 211
第六章 中国新社会阶层的产生及作用 223
第一节 新社会阶层出现的背景 223
第二节 新阶层的类别及党对新社会阶层的政策变化 226
第三节 新社会阶层的作用及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235
第七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47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247
第二节 西方社会的和谐思想 262
第三节 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的探索 270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脉络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272
第五节 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构想 280
第八章 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11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及其大众化 312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的成功经验 332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内容与特色 336
第四节 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53
参考文献 361
后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