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人物与事件 433
鲁迅与五四精神&杨义 郝庆军 435
胡适与吴敬恒&周质平 455
梅光迪、胡适留美期间关于中国文化的讨论&刘贵福 478
“挽留蔡元培”与现代中国知识人的心理纠结&马勇 499
陈独秀:我们如何表达&孙郁 521
钱玄同国学研究论析&李可亭 531
孙中山革命党人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与反应&张顺昌 552
“五四之子”殷海光的五四情结与五四观念&何卓恩 568
五四时期的汪精卫&裴京汉 586
“明生”、“去闇”、“CZY生”及其他&杨琥 598
杜威来华与五四之后的教育界&川尻文彦 618
从“五七”、“五九”到“五卅”、“五三”&臧运祜 642
四 其他 655
《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辨&欧阳哲生 657
五四运动与近代国家转型中的民族区域整合&彭武麟 681
五四与中国近代的废约反帝运动&李育民 695
五四上海罢工中的政治力量和社会网络&邱涛 712
五四时期超党派合作现象评议&张晓唯 733
五四知识阶层的人数与分布&朱志敏 743
五四的社会后果:妇女财产权的确立&李长莉 763
五四新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掘与继承&张中良 785
五四文学革命的光荣不必均摊&张宝明 王桂妹 803
长沙《大公报》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喻春梅 818
五四前后江浙地区的“杜威热”及其与江南文化的关联&邹振环 832
再说“荆生”兼及运动之术&陆建德 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