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2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润书著
  • 出 版 社: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571440094
  • 页数:85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编 导论 3

第一章 行政学的基本概念 3

第一节 行政学的意义与特性 3

第二节 行政学的范围与内容 12

第三节 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5

第四节 行政学的发展与定位 24

第五节 行政学的目的 30

第六节 行政与企业管理的比较 35

第二章 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 41

第一节 传统理论与科学管理 41

第二节 管理技术学派 42

第三节 行政管理学派 45

第四节 动态管理学派 48

第五节 官僚型模学派 51

第六节 传统理论的检讨 57

第三章 修正理论时期的行政学 63

第一节 修正理论产生的背景 63

第二节 行为科学的意义 65

第三节 胡桑实验学派及其理论 68

第四节 动态平衡理论 72

第五节 理性决策理论 75

第六节 需要层级理论 78

第七节 人性本善理论 80

第八节 激励保健理论——两因理论 82

第九节 修正理论的检讨 83

第四章 整合理论时期的行政学 89

第一节 整合(系统)理论产生的背景 89

第二节 系统的意义 91

第三节 一般系统理论 93

第四节 开放系统理论 95

第五节 社会系统理论 98

第六节 生态理论 102

第七节 权变理论 104

第八节 整合理论与权变理论的评价 113

第二编 行政组织论 121

第五章 组织导论 121

第一节 组织的意义与要素 121

第二节 组织的分类 125

第三节 组织的目标 129

第四节 组织理论概说 134

第六章 组织结构 149

第一节 组织结构序说 149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 158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分化(一)——层级化 162

第四节 组织结构的分化(二)——分部化 169

第五节 组织结构图 179

第六节 组织结构的型态 189

第七章 行政组织类型 201

第一节 首长制与委员制 201

第二节 业务部门与幕僚(辅助)部门 204

第三节 中枢机关与派出机关 212

第四节 公营事业机构 215

第五节 公营事业民营化 221

第六节 集权制与分权制 227

第八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气候 231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 231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类型 235

第三节 组织气候的概念 241

第四节 组织气候的理论 243

第九章 组织的社会动态 257

第一节 团体与组织的动态面 257

第二节 组织动态的心理分析 262

第三节 组织冲突的管理 267

第十章 非正式组织 281

第一节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产生 281

第二节 非正式组织的意义 284

第三节 非正式组织的特性 288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的类型 289

第五节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 292

第六节 非正式组织的表达方式 295

第十一章 非营利组织 299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 299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306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 311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与公部门的互动 316

第十二章 组织发展 321

第一节 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 321

第二节 组织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329

第三节 组织发展的检讨 335

第十三章 组织学习 339

第一节 组织学习的基本概念 339

第二节 组织学习的理论 349

第三节 组织学习的干预理论 358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 361

第十四章 现代行政组织的病象及诊治 373

第一节 现代行政组织的病象 373

第二节 组织病象的改进之道 378

第三节 我国现行行政组织之诊视 381

第四节 我国行政组织的缺失改进 385

第三编 行政运作 391

第十五章 行政领导 391

第一节 影响力与领导 391

第二节 领导的研究方法 394

第三节 领导的基础与条件 397

第四节 领导的功能 402

第五节 领导的方式 405

第六节 权变领导理论 411

第七节 转换型领导 425

第十六章 行政激励 433

第一节 激励的基本概念 433

第二节 激励理论的学派 437

第三节 激励在管理上的应用 447

第十七章 行政计划与行政决定 453

第一节 计划的意义与重要性 453

第二节 计划的本质与原则 455

第三节 计划订定的程序 457

第四节 计划的种类与障碍 462

第五节 行政决定的意义与步骤 467

第六节 行政决定的方法 468

第七节 行政决定的障碍 470

第十八章 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 473

第一节 沟通与协调的基本概念 473

第二节 沟通的种类与方式 477

第三节 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482

第四节 沟通与协调的方法 487

第五节 政府与民众沟通 488

第十九章 行政运作的新观念 497

第一节 新政府运动与企业型政府 497

第二节 全面品质管理 504

第三节 危机管理 513

第四节 组织再造 521

第四编 人事行政 535

第二十章 人事行政导论 535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意义 535

第二节 人事行政的范围 538

第三节 人事行政的目的与要旨 541

第四节 人事行政的新趋势 543

第二十一章 人事行政机构 547

第一节 人事机构设置的理由 547

第二节 人事机构的地位 548

第三节 人事机构的类型 550

第四节 我国的人事机构及职权 554

第二十二章 人事分类制度 561

第一节 分类制度的意义 561

第二节 品位分类制度 563

第三节 职位分类制度 565

第四节 两制合一的新人事制度 571

第二十三章 公务人员的考选与任用 579

第一节 考选的意义及重要 579

第二节 公务人员的定义 580

第三节 考选的学说与目的 582

第四节 考试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585

第五节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 589

第六节 任用制度的意义与程序 590

第二十四章 公务人员的薪给 597

第一节 薪给的意义与性质 597

第二节 薪给的原则 598

第三节 薪给的种类 600

第四节 我国的俸给制度 601

第二十五章 公务人员的考绩与纪律 607

第一节 考绩的意义与功用 607

第二节 考绩的原则与项目 608

第三节 考绩的方法 609

第四节 我国现行考绩制度 614

第五节 公务人员的纪律与奖惩 616

第六节 公务人员的权利 619

第二十六章 公务人员的训练 621

第一节 训练的意义与重要性 621

第二节 训练的种类 622

第三节 训练的方法 624

第二十七章 公务人员的保险、抚恤、退休 629

第一节 三种制度的功用 629

第二节 公务人员的保险 630

第三节 公务人员的抚恤 632

第四节 公务人员的退休 636

第五编 财务行政 645

第二十八章 财务行政概说 645

第一节 财务行政的意义与特性 645

第二节 财务行政的目的与趋势 647

第三节 我国财务行政制度 649

第四节 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的原因 652

第二十九章 政府预算制度 657

第一节 预算的基本概念 657

第二节 预算制度的类型 663

第三节 预算的程序 671

第三十章 政府会计与决算制度 679

第一节 政府财政收支 679

第二节 政府会计 684

第三节 决算制度 688

第三十一章 政府审计制度 693

第一节 审计制度的基本概念 693

第二节 审计机关的组织与职权 698

第三节 我国审计制度的检讨与改进 703

第六编 公务及资讯管理 709

第三十二章 公务管理 709

第一节 公务管理的概念 709

第二节 空间管理 710

第三节 办公室自动化 718

第四节 案卷管理 720

第三十三章 行政资讯管理 729

第一节 行政资讯管理的概念 729

第二节 管理资讯系统 730

第三节 决策支援系统 735

第七编 结论 743

第三十四章 行政学中心问题的回顾 743

第一节 行政效率的再探讨 743

第二节 集权与分权的争论 751

第三节 政治与行政的分与合 754

第四节 行政专业化与行政通才 757

第五节 公务人员中立的问题 760

第六节 行政权力之扩张与控制 761

第七节 官僚组织与民主行政 766

第三十五章 中国式行政的追求 775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与现代行政的关系 775

第二节 国民性格与形式主义 780

第三节 行政革新与行政现代化 783

第四节 我国今后行政革新的方向 794

第五节 行政学术的未来展望 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