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解构主义之后1988——1992 9
1.1先例 9
1.2解构主义建筑 16
1.3一个新的范式 22
1.4扎哈和对比的手法 28
1.5雷姆·库哈斯:形式及其悖论 31
1.6弗兰克盖里:新的构成 37
1.7分离与错位 41
1.8姿态与知觉之间:福克萨斯和霍尔 46
1.9极简主义方法:赫尔佐格和德梅隆 48
1.10英国、法国和日本的极简主义 51
1.11高技派的发展 55
1.12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延续 60
1.13解构主义的传承 63
第二章 新方向:1993——1997 65
2.1转折点 65
2.2爆发的建筑 68
2.3洛杉矶、格拉茨和巴塞罗那 72
2.4激进派和蓝天组 77
2.5努维尔:超越透明 79
2.6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与建筑表皮 82
2.7极简主义 85
2.8知觉的问题 87
2.9库哈斯:欧拉里尔 91
2.10电子的诗性:在流体与隐喻之间 94
2.11生态技术 98
2.12伦佐·皮亚诺的软技派 101
2.13荷兰角度 104
2.14对一种新建筑的赞成与反对 109
2.15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扩建 112
2.16一个新时期的开启 115
第三章 杰作涌现期:1998——2001 117
3.1弗兰克·盖里设计的位于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 117
3.2雷姆·库哈斯设计位于弗卢瓦拉克的住宅 124
3.3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位于柏林的犹太纪念馆 129
3.4让·努维尔设计的位于卢塞恩市的KKL 133
3.5非私人住宅 135
3.6莫比乌斯住宅 139
3.7建筑界中的荷兰派 142
3.8新景观,新语言 147
3.9新景观:西海岸与东海岸 162
3.10一个新的先锋派 166
3.11景观或者美学的建筑体 170
3.12美学、伦理学和突变 174
3.13 2001年9月11日 177
3.14重新开始 179
第四章 显露趋势:2002——2007 181
4.1世贸中心 181
4.2云和巨石 185
4.3明星系统 187
4.4明星系统的危机 192
4.5建筑评论的危机 195
4.6明星系统的终结 198
4.7十个工程 199
4.8超级创造力和超极简主义 212
4.9返璞归真 217
4.10下一站 222
时间线:1988——2007 225
50本书,其中10本是必备的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