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之建设导论 1
一、研究与研究者的确定 1
二、研究的领域与类型 5
三、研究法的确定 9
四、研究报告的撰写 10
五、本书特色 14
六、代替序言的感谢铭记 16
第二章 概念研究 19
一、概念的特质 19
二、社会科学概念的本质 39
三、概念的大小 45
四、概念的色彩 46
五、概念的功能 47
六、概念建构与塑造新概念 50
七、概念的规范和统整 58
八、概念的学习与运用 62
第三章 变项研究 67
一、变项的本质 67
二、非科学抽象的变项 82
三、变项的操作本质 82
四、变项的类别 91
五、实施变项的方法 100
六、变项的相关 102
七、多变项的研究 104
八、变项的数理推论 107
九、变项的功能 109
十、结论:运用变项的方法 110
第四章 范畴研究 111
一、范畴的意义 112
二、范畴的性质 124
三、范畴的功能 128
四、范畴的大小 135
五、范畴的类别 137
六、范畴的发展 140
七、结论:范畴的顺序、选择与运用 152
第五章 排序研究 155
一、排序的本质和方法 156
二、排序的大小分类 171
三、一维的二元排序类别 173
四、一维的多值排序类别 174
五、多维的多值排序类别 175
六、排序的功能 177
七、知识的排序 180
八、学术论文排序的方法 182
第六章 测量研究 195
一、测量的发展 195
二、测量的意义 200
三、测量的设计 214
四、测量尺标大小 216
五、测量尺标类别 218
六、心理尺标用法 223
七、测量的功能 224
八、测量实施项目 227
九、量表测量方法 231
十、测验卷测量方法 234
十一、语意差别测量方法 238
十二、测量的信度 240
十三、测量的效度 243
十四、变项测量和分析 253
十五、类别资料的分析—卡方考验 253
十六、作好社会科学测量的方法 255
第七章 解释研究 257
一、语言的意义 259
二、科学语言的表达 260
三、解释的本质 265
四、解释的功能 269
五、克服翻译产生的误解 275
六、解释的效力 279
七、社会科学材料文本的解释 290
八、典故、谚语、神话等深层意识的解释 301
九、史实、新闻、政治等表象观察的解释 304
十、情景、环境、符号等非语言文字的解释 306
十一、实施解释的过程与方法 308
第八章 关系研究 317
一、关系的本质 317
二、关系理论的法则 325
三、因果变化的关系 337
四、认同变化的关系 342
五、相关影响的关系 346
六、亲疏影响的关系 348
七、关系的类别和世界 351
八、中国人的关系理论 353
九、关系的测量 359
十、关系的功能 361
十一、研究法中的关系思考 363
第九章 系统研究——社会科学的运作结构 367
一、系统的定义 367
二、系统方法的公理定理 371
三、系统论的涵义 386
四、系统工程 395
五、系统的大小 397
六、系统的类别和世界 398
七、系统方法研究步骤 401
八、系统方法运用于自然科学 408
九、系统方法运用于技术 410
十、系统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 414
十一、如何运用系统理论 418
十二、如何教授用系统理论 419
第十章 模式研究 421
一、模式的本质 422
二、演绎推论的模式 429
三、归纳推理的模式 431
四、统计数理的模式 438
五、理想类型的模式 445
六、模式的大小 446
七、模式的类别 446
八、模式的功能 448
第十一章 结论 455
一、社会科学仍然是科学 455
二、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 458
三、研究法的意义 460
四、研究法的操作性 460
五、结语 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