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共且末县委的建立与民主改革 1
第一节 解放前且末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状况 1
一、政治状况 1
二、经济状况 3
三、社会状况 5
第二节 中共且末县委与基层党组织的建立 7
一、中共且末县委员会的建立 7
二、发展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建立 8
三、群众团体的建立 10
第三节 各级民主政权的建立 13
一、且末县人民政府的建立 13
二、基层民主政权的建立 17
第四节 平叛剿匪 20
一、且末境内残匪的围剿与肃清 20
二、运粮支援若羌剿匪 22
第五节 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23
一、抗美援朝运动 23
二、镇压反革命 27
三、“三反”、“五反”运动 30
第六节 减租反霸斗争与土地改革 31
一、减租反霸斗争 31
二、土地改革 34
三、其他社会改革 38
第七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0
一、恢复与发展生产 40
二、修路架桥,改善交通 44
三、植树造林,改造环境 45
四、扶贫济困,改善群众生活 46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7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与宣传 48
一、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 48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 50
第二节 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1
一、农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51
二、牧区的社会主义改造 56
三、粮食统购统销 59
第三节 手工业和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
一、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1
二、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65
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 65
二、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68
三、民主统一战线工作 69
第五节 中共且末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7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73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党的八大会议精神 73
一、学习宣传党的八大会议精神 74
二、贯彻落实党的八大会议精神 75
第二节 整风、反右派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斗争 76
一、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76
二、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80
三、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82
四、肃反与审干 84
第三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87
一、“大跃进”的掀起 87
二、农业生产大跃进 88
三、大炼钢铁,大办工业 91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 92
五、初步纠“左”和整顿人民公社 94
第四节 反右倾机会主义 97
第四章 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100
第一节 贯彻落实“八字方针” 101
一、纠正“一平二调”和“共产风” 101
二、大办农业,安排好群众生活 103
三、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105
第二节 精减机构 压缩城镇人口 107
第三节 甄别平反 108
第四节 中共且末县第二次代表大会 110
第五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 112
一、农区社会主义教育 112
二、城镇社会主义教育 115
三、牧区社会主义教育 117
第六节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 119
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119
二、工交、电信的起步 120
三、教育、卫生事业的进步 121
第七节 妥善安置藏民 122
一、藏民的迁入 122
二、藏民的安置与救助 123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 12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与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26
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126
二、动乱局面的形成 129
三、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31
第二节 “斗、批、改”运动 133
一、清理阶级队伍与“一打三反” 134
二、整党建党 135
三、“批林整风”与“批林批孔” 137
第三节 中共且末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139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农村经济 141
一、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狂热高潮 141
二、农业、农村经济的缓慢发展 143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后期工矿企业的发展 146
一、石棉的开采与加工 147
二、玉石的开采与加工 148
三、且末县水泥厂 149
四、且末县修造厂 149
五、大力发展水电事业 150
第六节 全面整顿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51
一、全面整顿 151
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52
第六章 拨乱反正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154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 154
一、揭、批、查、打运动 154
二、继续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 157
三、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159
第二节 工作重点的转移 160
一、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160
二、工作重点的转移 163
第三节 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 164
一、平反冤假错案 164
二、落实农村经济政策 166
三、其他方面政策的落实 167
四、纪律检查机构和群众团体的恢复重建 170
第七章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172
第一节 党的建设 172
一、整党工作 172
二、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174
三、党员教育与基层组织建设 177
四、党风廉政建设 178
第二节 民主法制建设 180
一、发挥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180
二、积极调动政协参政议政 182
三、开展“严打”战役和“一五”普法教育 183
第三节 全面推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186
一、农业生产责任制 187
二、牧业生产责任制 190
三、林业生产责任制 194
四、农牧业生产责任制的稳定和逐步完善 197
五、恢复乡村建制 200
第四节 中共且末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201
第五节 总书记胡耀邦考察且末 204
第六节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207
第七节 乡镇企业的兴起与发展 209
第八节 城镇经济体制改革 211
一、整顿和改革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211
二、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 213
第九节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教育 215
一、精神文明建设 215
二、民族团结教育 217
第十节 中共且末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与治理整顿 221
一、中共且末县第五次代表大会 221
二、治理整顿 224
第八章 深化改革 加快且末发展 228
第一节 中共且末县第六次代表大会 228
第二节 农村在改革中稳步发展 232
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232
二、农牧民“减负”工作 235
三、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变革 237
第三节 深化企业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38
一、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238
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241
三、党政机关机构改革 243
第四节 科教兴县 245
第五节 中共且末县第七次代表大会 247
第六节 恰瓦勒墩区域综合开发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49
一、恰瓦勒墩区域的综合开发 249
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252
第七节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54
一、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255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257
三、“三讲”教育活动的开展 262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 264
五、党风廉政建设 266
六、全国百名优秀县(市)委书记董兆国 273
第八节 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教育 274
一、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 274
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277
第九章 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且末 279
第一节 中共且末县第八次代表大会 279
第二节 抗御风沙 保卫家园 282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 283
二、河东治沙工程 284
三、河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工程建设 286
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 287
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288
第三节 牧民灾民异地搬迁定居 290
一、山区牧民异地搬迁 290
二、博湖县灾民安置 293
第四节 城市建设、机场改建和二级水电站建设 295
一、城市建设 295
二、机场改建 299
三、二级水电站建设 301
第五节 “3821”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302
一、“3821”发展战略的提出 302
二、“3821”发展战略的实施 306
第六节 “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312
一、规划的制订 312
二、规划确定的主要奋斗目标 312
三、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313
第十章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且末建设成为塔东南明珠 328
第一节 中共且末县第九次代表大会 328
第二节 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 335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 335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 337
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340
四、教育资源的整合 341
五、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342
六、农村抗震安居房的建设 344
第三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346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346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 350
三、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化 354
第四节 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 358
一、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358
二、宣传“7·5”事件真相,始终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态势 362
三、以活动为载体,维护社会稳定 365
四、防控体系的建设 367
第五节 2010年的抗洪抢险救灾 368
一、洪水肆虐,历史罕见 368
二、抗洪抢险,众志成城 370
三、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提炼出来的且末新人文精神 372
第六节 依托矿业兴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73
一、矿产资源及勘查 373
二、矿业兴县的确立 374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76
第七节 “十一五”规划的完成与“十二五”战略目标的提出 379
一、“十一五”规划的完成 379
二、“十二五”战略目标的提出 384
附录 393
中共且末县委历任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录表 393
中共且末县委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402
后记 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