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一、试贴诗概说 3
(一)什么是试贴诗 3
(二)试贴诗溯源 4
(三)试贴诗与古典诗歌 7
(四)试贴诗与八股文 9
(五)试贴诗与科举考试 12
二、试贴诗的刊刻 20
(一)清刻唐人试贴诗 20
(二)清刻本朝试贴诗 23
(三)试贴诗的辅助书籍 33
三、试贴诗与蒙学教育 41
(一)古代的蒙学教育 41
(二)书院的课士诗 45
(三)家塾的课程安排 48
四、试贴诗的写作 53
(一)试贴诗的基本特征 53
(二)试贴诗的结构章法 71
五、试贴诗简析 93
(一)唐代的试贴诗 93
奉试明堂火珠(崔曙) 93
空梁落燕泥(顾况) 94
长安早春(张子容) 95
新阳改故阴(纥干讽) 97
赋得芙蓉出水(贾谟) 98
赋得秋日悬清光(王维) 99
赋得月照冰池(李商隐) 100
监试夜雨滴空阶(喻凫) 102
都堂试贡士日庆春雪(李景) 103
春色满皇州(沈亚之) 104
窗中列远岫(白居易) 106
秋山极天净(朱延龄) 107
清如玉壶冰(卢纶) 108
御沟柳(杜荀鹤) 109
莺出谷(钱可复) 111
飞鸿响远音(李体仁) 112
黄鹄下太液池(贾岛) 113
精卫衔石填海(韩愈) 114
赋得亚父碎玉斗(裴次元) 115
(二)清代的试贴诗 116
昆明池织女石(纪昀) 116
明月来相照(路德) 118
长安月(杨庚) 120
山月照弹琴(陈沆) 122
淡云微雨养花天(纪昀) 124
山钟摇暮天(陈沆) 125
月印万川(纪昀) 127
膏雨自依旬(徐宝善) 128
直如朱丝绳(纪昀) 130
人迹板桥霜(那清安) 131
秋山极天净(纪昀) 133
松凉夏健人(李惺) 134
秋水长天一色(纪昀) 136
山意冲寒欲放梅(纪昀) 137
木叶微脱(纪昀) 139
函谷关(杨庚) 141
帘疏巧入坐人衣(纪昀) 143
千门万户皆春(陈沆) 144
莺声细雨中(纪昀) 145
王尊叱驭 146
行不由径(纪昀) 148
南阳草庐(王廷绍) 149
明月照高楼(纪昀) 151
想君孤棹泊溪桥(杨庚) 153
迎岁早梅新(纪昀) 154
秋至拭清碪(王廷绍) 156
原隰荑绿柳(纪昀) 157
春草秋夏绿(徐宝善) 158
山梁悦孔性(纪昀) 160
晨光动翠华(纪昀) 161
水流心不竞(陈沆) 163
燕子楼(杨庚) 164
六、试贴诗欣赏 169
天行健(蔡新) 169
五六天地之中合(雷鋐) 170
日中有王字(张九镒) 171
短绠汲道浅(赵桐林) 172
三阶平则风雨时(吴鸿) 173
风光草际浮(钱维城) 174
海日照三神山(秦大士) 175
德星聚(钱陈群) 176
秋露如珠(吴嗣富) 177
白云无心(杨方立) 179
圣人以四时为柄(史贻直) 180
律移黍谷(吴肇元) 181
林表山石碎(杨方立) 182
王道正则百川理(董邦达) 183
空水共澄鲜(罗典) 184
藏珠于渊(于敏中) 185
樵士笑士(谢墉) 186
凉风至(吴锡麟) 187
昆明池习水战(林学易) 188
穿杨叶百中(刘宗珙) 189
季春大合乐(秦蕙田) 190
公生明(刘元熙) 191
上善若水(吴绶诏) 192
学然后知不足(赵青藜) 193
多文为富(谢墉) 194
诗有六义(王协和) 195
太学石鼓(刘宗魏) 197
五言八韵(王汝嘉) 198
横槊赋诗(童槐) 199
一竿红日卖花声(清年) 200
市散渔翁醉(郑城) 201
国士无双(王宝仁) 202
映雪读书(孙日寿) 203
多病故人疏(施一桂) 204
春风得意马蹄疾(奎耀) 205
一树梅花一放翁(朱骏声) 206
还来就菊花(阮贻昆) 207
早充观国宾(吴玉森) 208
隔水问樵夫(周仁) 209
春山如笑(吴宝森) 210
奇文共欣赏(朱昇) 211
木兰从军(程定祥) 211
西湖比贤士(袁杰) 213
绿杨花扑一溪烟(冯运霖) 214
举杯邀明月(黄景福) 215
明妃出塞(宋富生) 216
鸿胪初唱第一声(叶庆元) 217
蟋蟀声中一点灯(高敏) 218
闭户自精(沈品金) 219
平上去入(孙仁渊) 220
不舍昼夜(胡金胜) 221
文必己出(吴鄂棠) 222
恨不十年读书(高敏) 223
诸葛武侯上出师表(吴振棫) 224
相如鼓琴(孙文渊) 225
七、试贴诗的价值 230
(一)试贴诗在历史上发挥过的社会功用 230
(二)试贴诗的独特价值 231
主要参考书目 235
丛书后记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