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向左走与向右走 1
第一编 主持理念论 4
“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七个字意味着什么 4
第一章 定义阐述篇 11
第一节 什么是电视节目主持人 11
第二节 什么是电视节目主持艺术 18
第三节 主持艺术的表现方法与规律 25
串联词(Ⅰ) 33
第二编 素质修养论 34
主持人首先要主持好自己 34
第二章 职业智力篇 35
第一节 会说善问与倾听力 37
第二节 会说善问与思维力 38
第三节 会说善问与记忆力 40
第四节 会说善问与联想力 42
第五节 智力构成与相互关系 43
第三章 口语功力篇 47
第一节 口语表达与语感 47
第二节 口语表达与语流 48
第三节 口语表达与语义 49
第四节 口语表达与语形 51
第五节 智力、功力与相互关系 54
第四章 人格魅力篇 58
第一节 人格魅力与情感 59
第二节 人格魅力与情操 60
第三节 人格魅力与情绪 61
第四节 人格魅力与意志 62
第五节 人格魅力与自我 64
第六节 人格魅力与智力、功力 65
串联词(Ⅱ) 68
第三编 创作道路论 70
“主持人重心制”创作体式的意蕴是什么 70
第五章 主持意识篇 75
第一节 心理意识与意识体验 75
第二节 参与的自觉与自主的掌控 77
第三节 主持的意识与内在的素质 82
第六章 节目形态篇 90
第一节 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 90
第二节 形态的构成与节目形态感 93
第三节 从节目出发与主持人类型 112
第七章 演播状态篇 118
第一节 演播界定与当众状态 118
第二节 静态演播与动态演播 125
第三节 演播状态与创作活动 129
第八章 个性形象篇 148
第一节 整体的形象与形象的融合 148
第二节 融合的形象与形象的个性 154
第三节 个性的形象与形象的经营 171
串联词(Ⅲ) 186
第四编 言语组织论 188
主持人在话筒前是流畅中心智的触发 188
第九章 思维智慧篇 191
第一节 一心无二用与一心多用 191
第二节 多角度思维与多层面思维 193
第三节 发散思维与形式逻辑 198
第十章 抓“体”启动篇 205
第一节 口语表达与口语语体 205
第二节 “背、腹、喉”稿与抓“体”启动 211
第十一章 抓“点”互动篇 218
第一节 问中有谈与谈中有问 218
第二节 抓“点”互动与叙事对话 221
第三节 叙事对话与议论评点 231
第四节 包、托、接、送与抓“点”互动 241
第十二章 抓“核”滚动篇 253
第一节 即兴出智与智抓语核 253
第二节 即兴出智与带“核”入网 261
第三节 即兴出智与同义异语 271
第四节 即兴出智与引义出意 283
第五节 天地人事与抓核滚动 292
串联词(Ⅳ) 307
第五编 空间处理论 309
主持人在镜头前是流动中空间的占据 309
第十三章 空间能力篇 310
第一节 声像报道与时空关系 310
第二节 空间处理与选择能力 312
第十四章 镜头感觉篇 320
第一节 演播空间与景别感 320
第二节 演播空间与对象感 327
第三节 演播空间与间距感 334
第四节 演播空间与走动感 341
第十五章 空间演练篇 353
第一节 单人播讲与站姿坐姿 353
第二节 双档主持与一桌二椅 357
第三节 内外拓展与纵横走动 362
第四节 高低变换和景区组合 365
收场语 主持艺术与五个“一”工程 372
附录(一) 专业课程与教学流程 386
附录(二) 节目主持训练课记 396
附录(三) 传必求通 功为胜道——解析主持人董卿即兴创作的“金色三分钟” 401
附录(四) 串能形合 联有神韵——解构主持人董卿节目文本的“串联再创造” 414
附录(五) 现场驾驭课题一 综艺竞技节目(5A+5B) 430
附录(六) 现场演播课题二 人物访谈节目(5A+5B) 433
附录(七)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传播样态的嬗变历程及其学理意义——历史篇 433
附录(八) 探解主持人“本真”的原神力 创求主流媒体的引领力——使命篇 433
附录(九) 主持系列课程述记 437
附录(十) 再造语言 讲好中国故事 445
注释 465
参考书目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