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原理和方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学之主审;金泰廙主编;吴庆副主编;常秀丽,陈波,陈珏等编写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9093049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32章。在三十几年来毒理学研究生教育中有了些经验,根据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的需求,本书将毒理学的原理与方法的现代进展展示给研究生,以期研究生对毒理学进展的总体概念有详细的了解,在方法学上可以借鉴。

上篇 2

第一章 毒性测量学 2

第一节 常用毒性参数 2

第二节 毒理学实验设计原则和内容 5

第三节 经典的常规毒性研究 11

第二章 剂量-效应/反应关系的再认识 17

第一节 剂量 17

第二节 效应和反应 18

第三节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18

第三章 毒物兴奋效应:剂量-反应关系的革命 23

第一节 毒物兴奋效应理论的发展历程 23

第二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特征及与其他剂量-效应/反应关系的区别 24

第三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普遍性 26

第四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可能作用机制 27

第五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评价方法 28

第六节 毒物兴奋效应的毒理学意义 29

第四章 化学致癌物阈值研究的回顾与现状 31

第一节 化学致癌物和致癌作用 31

第二节 关于阈值的相关定义 32

第三节 化学致癌物阈值研究的回顾 33

第四节 影响致癌作用阈值理解的重要因素 34

第五节 风险管理中对致癌作用阈值的考虑 35

第五章 生物标志与危险度评价 38

第一节 生物标志与危险度评价概述 38

第二节 生物标志的检测 42

第三节DNA芯片与生物标志检测 47

第四节 接触标志与危险度评价 53

第五节 效应生物标志与危险度评价 56

第六节 易感性生物标志与危险度评价 59

第六章 接触评估 63

第一节 概念与简述 63

第二节 接触评估策略 64

第三节 接触评估方法 66

第四节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71

第七章 基准剂量法——制定生物接触阈限值的新方法 74

第一节NOAEL和LOAEL 74

第二节 基准剂量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75

第三节 基准剂量在生物接触限值确定中的应用 76

第八章 健康危险度评价进展 79

第一节 危险度评价的基本要素 80

第二节 危险度管理、危险度感知和危险度交流 89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大气污染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91

第九章 食品安全及其评价方法 94

第一节 食品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 94

第二节 食物不良反应 95

第三节 食品中可确定耐受量的有害物质 100

第四节 食品中无法确定耐受量的有害物质 100

第五节 食品添加剂 103

第六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 105

第七节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09

第十章 转化毒理学 124

第一节 转化毒理学的产生背景 124

第二节 转化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 125

第三节 转化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127

第四节 转化毒理学的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27

中篇 130

第一章 毒物与疾病 130

第一节 毒物 130

第二节 毒物致病决定性步骤和关键事件 134

第三节 毒物与疾病 139

第二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 143

第一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作用概述 144

第二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分类 147

第三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149

第四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胚胎和胎儿的影响 157

第五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影响 161

第三章 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效应 165

第一节 环境化学物的DNA损伤作用 165

第二节 环境化学物的染色体损伤作用 166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对生殖细胞的损伤作用 167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的器官损伤作用 167

第五节 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易感性 168

第四章 生殖毒理学 170

第一节 概述 170

第二节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171

第三节 男性生殖生理 172

第四节 女性生殖生理 175

第五节 化学物的生殖毒作用 177

第六节 生殖毒性机制 180

第七节 化学物对男性生殖的干扰 182

第八节 化学物对女性生殖的干扰 184

第五章 比较毒理学 187

第一节 研究范畴和任务 188

第二节 研究内容 189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97

第四节 应用与未来的发展 197

第六章 系统毒理学 198

第一节 概述 198

第二节 系统毒理学的领域和发展基础 199

第三节 系统毒理学推动着传统毒理学的发展 201

第四节 展望 203

第七章 发育毒理学 205

第一节 发育毒理学的历史和现在 205

第二节 发育毒效应的表现型 206

第三节 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在发育毒理学中的一般规律 207

第四节 发育毒性的作用机制 212

第五节 发育毒效应的实验室分析 215

第八章 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易感性及其意义 217

第一节 机体对环境污染易感性差异的遗传基础 217

第二节基因多态性与个体易感性 223

第三节 确定个体易感性的方法 226

第四节 基因多态性在医学中的意义 230

第九章 骨毒理学研究进展 235

第一节 骨的发育与解剖结构 235

第二节 骨组织细胞 238

第三节 骨性毒物 240

第四节 骨损害的类型 240

第五节 骨毒作用机制 244

第六节 几种常见的骨性毒物 245

第十章 大气颗粒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257

第一节 影响颗粒物生物学作用的因素 258

第二节 大气颗粒物的毒理学研究方法 259

第三节 颗粒物毒理学研究的动物模型 260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对心肺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62

第五节 大气颗粒物所致不良健康效应的新类型 265

第十一章 霉菌毒素毒效应 267

第一节 概述 267

第二节 黄曲霉毒素 268

第三节 杂色曲霉素 278

第四节 赭曲霉毒素A 282

第五节 展青霉素 285

第六节 镰刀菌毒素 288

第十二章 酞酸酯类增塑剂对人群的暴露和健康危害 299

第一节 PAEs的一般性质 300

第二节PAEs暴露情况 301

第三节PAEs人群健康效应 310

下篇 318

第一章 环境化学物的监测和鉴定技术 318

第一节 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 318

第二节 环境样品采集方法 330

第三节 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334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分析技术 356

第二章 常规毒性测试体外替代方法 370

第一节 毒性测试体外替代方法研究进展 370

第二节 急性毒性体外替代法 377

第三节 皮肤刺激/腐蚀性体外替代试验 380

第四节 眼刺激性/腐蚀性体外替代实验 383

第五节 皮肤光毒性体外替代试验 391

第六节 皮肤致敏体外替代试验 395

第七节 嗜多染红细胞微核体外替代试验 399

第八节 胚胎毒性体外替代试验 403

第三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测试 407

第一节EEDs的来源及分类 407

第二节EEDs激素样活性检测 411

第三节EEDs筛选程序和方法 412

第四节EEDs的不良健康效应 416

第五节 小结 418

第四章 环境化学物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420

第一节 基因突变检测 420

第二节 染色体损伤检测 421

第三节DNA损伤检测 423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425

第五章 环境化学物生殖毒性检测方法 426

第一节 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的基本概念 426

第二节 雄性生殖毒性检测 427

第三节 雌性生殖毒性检测 434

第四节 生殖和发育毒性试验程序 436

第五节 小结与展望 443

第六章 环境化学物神经毒性检测方法 444

第一节 体内检测方法 444

第二节 体外检测方法 455

第七章 骨毒理学研究方法 461

第一节 影像学方法 461

第二节 骨矿含量和骨矿密度测定 464

第三节 骨生物力学 465

第四节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467

第五节 骨转换标志物 471

第六节 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 473

第七节 骨毒理学实验动物选择 478

第八章 蛋白质组学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479

第一节 蛋白质组学概论 479

第二节 蛋白组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480

第三节 蛋白质组学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482

第九章 代谢组学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485

第一节 代谢组学的概念 485

第二节 代谢组学的原理 485

第三节 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 486

第四节 代谢组学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489

第五节 不足和展望 494

第十章 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重新判定 495

第一节 传统毒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95

第二节 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的发展 496

第三节 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定位 499

第四节 展望 500

推荐阅读 501

主要参考文献 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