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东莞打造智慧城市研究 1
第一节 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和内涵特征 3
一、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 3
二、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特征 6
第二节 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动态及启示 8
一、发达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 8
二、国内先进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 11
三、中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启示 14
第三节 东莞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力及优势条件 15
一、东莞建设智慧城市的主要动力 15
二、东莞建设智慧城市的优势条件 16
第四节 东莞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与对策 20
一、着力以新兴智能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
二、大力推进智慧科技在城市各领域的应用 22
三、全力推进智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23
四、努力强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资金和人才保障 25
第二篇 东莞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镇域合作研究 29
第一节 产业集群合作的运行机理 31
一、产业集群基本界定 31
二、集群合作的动因 31
三、集群合作机制分析 34
四、产业集群合作中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博弈关系 36
第二节 东莞产业集群镇域合作现状及障碍分析 40
一、东莞产业集群基本类型描述 40
二、东莞产业集群镇域合作存在的问题 43
三、产业集群镇域合作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47
第三节 东莞产业集群镇域合作的模式选择 50
一、供应链延长型合作模式 50
二、资源共享型合作模式 51
三、蛛网辐射型合作模式 53
四、优势互补型合作模式 55
第四节 东莞产业集群镇域合作的对策建议 58
一、以树立“竞合”理念促合作 58
二、以创新体制机制促合作 60
三、以创建公共服务平台促合作 61
四、以健全中介组织促合作 65
五、以龙头企业引领促合作 66
六、以创建区域品牌促合作 67
第三篇 东莞与香港、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研究 71
第一节 东莞与香港、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的历程回顾 73
一、香港、台湾、东莞发展历程回顾 73
二、东莞与香港经济技术合作历程回顾 75
三、东莞与台湾经济技术合作历程回顾 77
第二节 东莞与香港、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现状与特点 79
一、东莞与香港经济技术合作现状与特点 79
二、东莞与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现状与特点 85
三、莞港合作与莞台合作的异同比较 90
第三节 深化东莞与香港、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机遇分析 93
一、《CEPA补充协议七》的签署将深化莞港服务贸易 93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深化莞港合作 94
三、《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落实莞港合作具体措施 94
四、ECFA的签署将促进莞台经济技术合作走向正常化 95
第四节 深化东莞与香港、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挑战分析 95
一、内部挑战:要素成本走高,营商与生活环境尚需改善 95
二、外部挑战:其他区域与城市板块对港台生产要素的分流 96
第五节 深化东莞与香港、台湾经济技术合作的对策思路 97
一、加强服务业投资合作,集聚发展生产型服务业 97
二、深化制造业合作,促进港台制造企业升级 99
三、加强物流对接,帮助港台企业集中打造内销平台 100
四、立足港台制造企业技术升级,建设区域创新网络 101
五、完善多层次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效率 101
六、转变莞港、莞台合作模式,提升合作档次 103
第四篇 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107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09
一、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09
二、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10
三、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111
第二节 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路径及措施 113
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突破路径及措施 114
二、电动汽车产业突破路径及措施 116
三、太阳能光伏产业突破路径及措施 118
四、半导体照明产业突破路径及措施 119
第三节 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121
一、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统筹管理 121
二、集中突破新兴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 123
三、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 123
四、引导社会资金发展新兴产业 124
五、构建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体系 125
第五篇 东莞现阶段支柱产业竞争力研究 127
第一节 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129
一、产业竞争力 129
二、产业核心竞争力 130
三、产业竞争力的测度 130
第二节 东莞支柱产业发展历程和特点 132
一、东莞支柱产业发展历程 132
二、东莞支柱产业发展特点 134
第三节 东莞现阶段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135
一、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 135
二、电气机械产业竞争力评价 137
三、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评价 139
四、家具产业竞争力评价 141
五、塑料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 143
六、造纸及纸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 145
七、食品饮料产业竞争力评价 147
八、化工制品产业竞争力评价 149
第四节 东莞支柱产业竞争力的优势与劣势 151
一、支柱产业竞争力的优势 151
二、支柱产业竞争力的劣势 153
第五节 提升东莞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154
一、加强要素供给管理,提升产业的资源利用和要素配置能力 154
二、积极推动产业竞合发展,提升产业的组织成长能力 156
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的协同能力 157
四、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产业的技术进步能力 159
五、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的管理能力 160
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全面提升东莞支柱产业的品牌竞争力 162
七、完善人才支撑体系,提升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163
八、加强政府引导和制度创新,提升产业的制度竞争能力 165
第六篇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 167
第一节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取向 169
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 169
二、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地位评价 170
三、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171
四、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173
第二节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体系 174
一、市场培育战略 174
二、品牌塑造战略 177
三、技术升级战略 178
四、打造龙头企业战略 181
五、内外源结构调整战略 185
第三节 推动东莞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188
一、大力培育本土市场 188
二、深入推进名牌带动 190
三、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191
四、打造大型龙头企业 193
五、促进内外源结构优化 195
六、大力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197
第七篇 东莞建设文化名城提升文化竞争力研究 201
第一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3
一、公共文化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03
二、文化新城建设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04
三、东莞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总体上表现为人均落后于总量 205
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措施 206
第二节 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历史文化影响力 208
一、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与特点 208
二、东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210
三、东莞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 210
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升历史文化影响力的目标及措施 213
第三节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215
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是促进东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216
二、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应成为东莞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217
三、东莞相关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评价 218
四、东莞发展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措施 219
第四节 繁荣特色文化精品创作,提升岭南文化贡献力 223
一、文化精品的内涵与发展 223
二、东莞文化精品建设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224
三、实施文化精品名城建设工程,提升岭南文化贡献力的措施 225
第八篇 东莞城市精细管理若干重点领域研究 231
第一节 东莞加强流动人口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33
一、东莞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 233
二、当前东莞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5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构建融合型社会 237
第二节 东莞实行生活垃圾无害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40
一、东莞市生活垃圾管理的现状与特点 240
二、东莞市生活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242
三、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建设宜居生态东莞 243
第三节 东莞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科学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48
一、东莞市城市空间结构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248
二、东莞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49
三、东莞城市“空间转型”的对策 250
第四节 东莞强化公共交通智能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53
一、东莞市公共交通的现状和特点 254
二、东莞市公共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 255
三、东莞打造智能交通的对策思路 257
第五节 东莞完善防灾应急常态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261
一、东莞防灾应急管理的现状及其特点 261
二、东莞防灾应急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263
三、推进东莞防灾应急管理协同化、智能化的对策思路 265
第九篇 东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269
第一节 东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性 271
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271
二、我国新时期社会政策的重要取向 271
三、东莞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72
第二节 东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 273
一、人口因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大 273
二、体制因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层次扁平化 275
三、承载力因素:基本公共服务承载力有限 276
第三节 东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和瓶颈 278
一、义务教育的现状和瓶颈 278
二、社会保障的现状和瓶颈 283
三、医疗卫生的现状和瓶颈 287
四、公交、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和瓶颈 291
第四节 东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对策 293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思路 293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对策 295
第十篇 东莞经济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301
第一节 东莞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大力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 303
一、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303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和谐东莞、创新东莞的必然选择 303
三、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市的重要途径 304
四、发展职业教育是符合东莞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304
第二节 东莞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304
一、东莞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304
二、东莞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305
第三节 东莞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建议 309
一、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提升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309
二、利用优越的产业条件,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 310
三、强化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质 311
四、紧贴产业和人才市场需求,培育职教品牌专业 314
五、改善东莞职业教育环境,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