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故事中的经济学概念 1
1.1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2
1.2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4
1.3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 6
1.4 李斯的《谏逐客书》——效率 8
1.5 楚汉之争——生产可能性曲线 11
1.6 晋文公退避三舍——理性经济人 13
1.7 邻人献玉——信息不对称 16
1.8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边际递减规律 18
1.9 人尽其才的汉武帝——分工 21
1.10 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看不见的手” 23
第2章 洞悉市场的本质——故事中的价格经济学 26
2.1 “一饭千金”的韩信——效用价值论 27
2.2 李悝的“平籴法”——供求平衡 29
2.3 千金买骨——供给法则 32
2.4 “洛阳纸贵”——需求 34
2.5 债台高筑的周赧王——预算约束 37
2.6 楚王好细腰——偏好 39
2.7 美食家苏东坡——无差异曲线 41
2.8 一骑红尘妃子笑——替代品 44
2.9 秦穆公亡马——互补品 46
2.10 “五羖大夫”——消费者剩余 48
第3章 是什么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故事中的生产者行为 51
3.1 三顾茅庐——资本 52
3.2 孟尝君与“鸡鸣狗盗”——成本与收益分析 54
3.3 官渡之战——高风险、高收益 56
3.4 假道伐虢——成本最小化 59
3.5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利润最大化 61
3.6 长平之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64
3.7 孙膑智斗庞涓——沉没成本 66
3.8 田穰苴带兵——X效率理论 69
3.9 王羲之的故事——生产者剩余 71
3.10 周公辅成王——委托—代理问题 73
第4章 一家独霸还是群雄并立——故事中的垄断经济学 76
4.1 桑弘羊的盐铁官营——垄断 77
4.2 齐桓公伐楚——规模经济 79
4.3 孙权的外交政策——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81
4.4 范雎的远交近攻——歧视 84
4.5 负荆请罪——合作与竞争 86
4.6 石崇与王恺斗富——垄断的弊端 88
4.7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创新 91
4.8 “讨董盟主”袁绍——价格领导模型 93
4.9 李广难封——买方垄断 96
4.10 姚琮的故事——双边垄断 98
第5章 破解人性和智慧的谜题——故事中的博弈论 101
5.1 田忌赛马——博弈论三要素 102
5.2 曾子杀猪——承诺与可信性 104
5.3 靖难之役——零和博弈 106
5.4 荆轲刺秦王——非零和博弈 109
5.5 七擒孟获——重复博弈 111
5.6 玄武门之变——先发优势 113
5.7 卓文君夜奔司马相如——占优策略 116
5.8 朋党之争——囚徒困境 118
5.9 鸿门宴——最优反应 120
5.10 二桃杀三士——斗鸡博弈 123
第6章 了解国民经济的根本——故事中的宏观经济学 126
6.1 商鞅与重农抑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27
6.2 贞观之治——经济发展 129
6.3 齐桓公问鼎中原——投资 131
6.4 王莽改制——经济危机 133
6.5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货币供给 136
6.6 交子的命运——通货膨胀 138
6.7 刘晏的经济改革——财政政策 140
6.8 淝水之战——乘数效应 142
6.9 杨炎与“两税法”——拉弗曲线 145
6.10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基尼系数 147
第7章 明明白白地生活——故事中的经济运行规律 151
7.1 曹操削发——示范效应 152
7.2 淳于髡荐才——集聚效应 154
7.3 “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自愿失业 156
7.4 范仲淹被贬——非自愿失业 158
7.5 信陵君窃符救赵——菲利普斯曲线 160
7.6 陶朱公救子——流动偏好理论 163
7.7 清朝的千叟宴——社会福利 165
7.8 滥竽充数——制度的重要性 167
7.9 守株待兔——预期 170
7.10 竭泽而渔——可持续发展 172
第8章 经济学无所不在——故事中的其他经济学理论 175
8.1 丝绸之路——国际贸易 176
8.2 罪恶的鸦片贸易——顺差与逆差 178
8.3 康熙平定三藩——绝对优势 180
8.4 赤壁之战——比较优势 182
8.5 绝缨会——搭便车 184
8.6 秦始皇修长城——公共物品 187
8.7 凿壁偷光——正的外部性 189
8.8 以邻为壑——负的外部性 191
8.9 “杯酒释兵权”——帕累托改进 193
8.10 “贪污之王”和珅——寻租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