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北极地区概况 1
第一节北极地区的自然状况 1
一、地区范围 1
二、地质与地貌 6
三、气候、生态与环境变化 10
第二节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5
一、石油、天然气资源 16
二、矿产资源 20
三、生物资源 22
四、北极的其他资源 24
第三节北极的发现与探险 27
一、寻找东北航道的先驱 28
二、东北航道的通航 29
三、探寻西北航道的先驱 29
四、西北航道的通航 30
五、1640—1830年俄国的北极扩张 31
六、寻找北极点的先驱 31
七、皮尔里征服北极点 32
第四节北极人口与经济状况 33
一、北极行政区域人口状况 34
二、北极区域经济 47
第二章变化中的北极社会 59
第一节北极社会研究概况 59
一、不断发展中的北极社会研究 59
二、北极范围的限定 60
三、目前关注的主要问题 61
第二节北极社会的经济发展 64
一、北极生存经济的逐渐解体 64
二、北极社会对可再生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 68
三、北极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70
第三节北极的环境问题与应对 73
一、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73
二、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政策 79
第四节北极土著人民及其权利保护 87
一、北极土著人的分布 87
二、全球化和现代化对北极土著人的影响 89
三、有关国家的土著民族发展政策 91
四、土著人权利保护的最新发展 95
附表1北极理事会的组织机构 98
附表2北极土著民族组织机构及其活动 99
第三章北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01
第一节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 101
一、海洋生物资源种类 101
二、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现状 103
三、海洋渔业资源利用前景 109
第二节北极的能源与固体矿产资源 111
一、构造单元划分 111
二、油气资源 113
三、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116
四、煤炭资源 119
五、固体矿产资源 121
第三节关于资源开发的战略考虑 126
第四章北极地区的科学研究 131
第一节北极科学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32
一、从探险时代向科学时代过渡 132
二、早期的北极研究 134
三、冷战时期的北极科学 136
四、北极研究全球化的12年 137
五、第四次国际极地年中的北极研究 139
第二节对我国和全球气候有重大影响的北极过程 142
一、北极海冰的快速减退 142
二、北极气候增暖和气候系统各圈层的急剧变化 144
三、北冰洋淡水收支 147
四、太平洋入流水对北极过程的影响 149
五、北极环极边界流与全球海洋输送带 151
六、北极冬季冰间湖的气候效应 152
七、北极夏季海冰边缘区 154
八、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 155
九、北极海洋微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环境演化 157
十、北极开阔海域的碳吸收 157
十一、北极大气臭氧低值和变化趋势 159
十二、北极冰芯中的气候记录 161
十三、北极沉积记录中的古气候 163
第三节我国在北极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165
一、北极气候系统的快速变化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166
二、北冰洋动力过程及其对全球海洋循环的影响 173
三、北极环境过程与生态系统演化 178
第四节我国未来北极科学研究的发展战略 183
一、我国在北极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83
二、确定我国在北极的科学发展战略 184
第五章北极地区的交通 189
第一节北极航空 189
一、北极航空运行的基本概念 189
二、北极航空的发展历史 189
三、新极地航路协调与管理 190
四、新极地航路的应用 191
五、新极地航路的现状 193
六、我国参与新极地航路的状况 194
七、参与极地航路运行的重要意义 195
八、新极地航路的发展方向 195
第二节北极海上交通 196
一、北极概况 196
二、北极地区的航行史 200
三、北极航行技术因素 206
四、北极航线利益 229
第六章北极政治与外交 233
第一节北极探险史与北极地区主权关系的确立 233
一、新航路开辟前的北极探险 233
二、新航路开辟时代的北极探险 233
三、阿拉斯加的转让 235
四、斯瓦尔巴德群岛归属 236
五、格陵兰岛主权地位的变化 237
六、北极探险活动中沙俄的弱势地位 237
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北极航线之战 238
第三节冷战期间的北极 239
一、北极战略价值的上升 239
二、美国的北极安全战略 240
三、苏联的北极安全战略 241
四、主要北极国家的北极活动及北极政策 242
第四节北极航线之争 252
一、西北航道之争 252
二、东北航道之争 255
第五节北极合作 259
一、冷战期间的合作 259
二、北极合作的转折——戈尔巴乔夫摩尔曼斯克讲话 262
三、日趋严峻的北极环境问题 264
四、大规模合作的展开 266
第六节妨碍北极地区合作的因素 271
一、北极合作以环境合作为主,环境保护被迫从属国家安全 271
二、北方“边缘地区”从属于南方“中心地区” 271
三、“软法”缺乏实施保障机制 272
第七节北极政治现状与走向分析 273
一、安全领域与合作内涵的变化 273
二、“内部”合作与“排外”并行 274
三、建立类似南极条约的法律体系将十分困难 275
四、欧洲国家对北极事务的影响将逐步加强 277
五、北极航线研究日趋活跃,俄罗斯、加拿大对北极航线的控制将加强 279
第八节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战略选择 283
一、认清北极问题的属性 283
二、积极争取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北极利益 283
三、选择“低度政治”作为切入点 284
四、积极寻求加入北极国际组织,至少应争取成为观察员 284
五、加强对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北极国家国内法、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的研究 285
六、加强对因纽特人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 285
七、我国的北极研究现状 286
第七章北极问题的军事因素研究 291
第一节北极的军事价值 291
一、北极地区是瞰制北半球的战略“制高点” 291
二、北极地区是实施战略威慑的理想地域 293
三、北极地区对于战场勤务保障具有特殊意义 295
第二节北极的军事争夺 298
一、历史上的北极军事争夺 298
二、当前各国在北极的军事争夺 302
三、北极军事争夺的可能前景 307
第八章北极地区的法律问题 313
第一节北极地区的领土主权问题 313
一、1825年俄国和英国的圣彼得堡条约 313
二、《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 314
三、阿拉斯加领土主权的转让 315
四、汉斯岛的主权归属 315
第二节北极地区的海洋划界问题 316
一、丹麦和加拿大大陆架划界 317
二、冰岛和挪威大陆架划界 317
三、美国和苏联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划界 318
四、丹麦和挪威关于格陵兰岛和扬马延岛大陆架和渔区划界 318
五、俄罗斯与挪威关于巴伦支海大陆架的划界协定 319
六、美国与加拿大关于波弗特海的划界争端 320
第三节资源开发的法律问题 320
一、英挪渔业案 320
二、冰岛鳕鱼案 321
三、冰岛和挪威关于扬马延的合作 321
四、俄罗斯和挪威的渔业争端 322
第四节大陆架向北极地区的扩展 323
一、俄罗斯划界案 323
二、挪威划界案 324
三、丹麦关于法罗群岛的划界案 325
第五节海洋科学研究的法律制度 326
一、《公约》的有关规定 326
二、《斯约》的有关规定 327
三、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 327
第六节资源开发的法律制度 327
一、《斯约》关于资源开发的法律制度 327
二、《公约》的有关规定 329
三、《斯约》和《公约》关于资源开发规定的比较 330
第七节环境与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 330
一、北极的生态和环境保护 331
二、北极理事会 331
三、冰封区域 331
第八节北冰洋周边国家的相关立法和政策 332
一、加拿大 332
二、俄罗斯 335
三、美国 335
四、丹麦 336
五、挪威 337
第九节南北极法律制度的比较 338
一、专门适用的法律制度 338
二、领土主权的要求 339
三、领海的权利主张 340
四、海洋管辖权问题 340
第十节 北极法律制度的发展 341
一、北极地区的法律冲突 341
二、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冲突 343
三、北极法律秩序的发展 344
第九章中国的北极活动 347
第一节 北极考察 347
一、考察历史 347
二、北极考察工作体系和支撑能力 364
三、北极考察国际合作 368
第二节北极科学研究 369
一、北极气候变化对东亚气候和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 369
二、北冰洋海-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 370
三、北极日地物理、生态、冰川变化长期观测与研究 371
第三节 北极考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73
一、国际机遇和挑战 374
二、国内机遇和挑战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