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哲学史之方法——中国哲学史序言 1
壹 已往成绩之检讨 1
贰 中国哲学史的方法问题 4
叁 哲学史的任务与基源问题研究法 13
肆 中国哲学史的特殊问题 17
第一章 论中国古文化传统之形成 21
壹 略说古史资料及考证之设准 21
贰 古中国民族分布大略及殷民族之发展 23
一、古民族之三集团 24
二、殷民族略考 42
三、结语 55
叁 殷周民族之关系及其盛衰 56
一、略论周民族之起源及发展 57
二、殷周关系 59
三、周初之政治形势 61
肆 南北文化传统之形成及影响 66
一、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66
二、北方传统之形成及其特色 68
三、南北传统与先秦哲学思想 71
第二章 古代中国思想 74
壹 有关原始观念之问题 74
贰 古代中国思想的重要观念 77
一、《诗经》中之「形上天」观念 77
二、《易经》中之「宇宙秩序」观念 80
三、《书经》中之政治思想 85
叁 附论原始信仰 88
一、人格天观念 88
二、中国古代之「神鬼」观念 91
三、「命」观念 94
第三章 孔孟与儒学 100
(上)孔子与儒学之兴起 100
壹 儒学之源流问题 100
贰 孔子之生平及其学说 105
一、孔子之生平 105
二、孔子之学说 108
三、孔门学派与孔子遗留之问题 149
(下)孟子及儒学之发展 153
壹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处 153
贰 孟子之学说 156
一、心性论 156
二、政治思想 170
三、其他理论 176
第四章 道家学说 195
壹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时代问题 195
贰 老子与《道德经》中之思想 203
一、老子其人 203
二、《老子》其书 221
三、《道德经》思想大要 226
叁 庄子与《南华经》中之庄学 243
一、庄子其人与其书 243
二、庄子之思想 246
第五章 墨子与墨办 277
壹 墨子其人其书之时代 277
贰 墨子之思想 279
一、兼爱 279
二、天志与权威精神 281
三、尚同与国家论 285
四、非攻、非儒、非乐——墨子之文化观 287
叁 墨辩 293
一、墨辩之时代 293
二、〈墨经〉中所涉之逻辑问题与名家理论 297
三、〈墨经〉中之逻辑理论 304
四、〈墨经〉中所涉之知识问题 311
第六章 荀子与儒学之歧途 315
壹 前言 315
贰 荀子之生平 316
叁 荀子之学说 317
一、性恶与师法 318
二、心与天 322
三、君与礼 325
四、「学」观念与「正名」 330
第七章 法家与秦之统一 337
壹 法家之人物及著作 337
贰 韩非思想之特色及其传承 339
叁 韩非子之思想 345
一、论治乱 346
二、论主权 348
三、「势」与「明」 349
四、二柄与虚静 353
肆 韩非之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355
第八章 名家与名学 361
壹 名家之立场及特性 361
贰 公孙龙子之理论 366
一、「指物」 367
二、「白马」与「坚白」 369
三、「通变」与「名实」 374
叁 关於「名学」一词之讨论 375
一、胡谭之说 376
二、先秦思想中「名」之用法 378
后序 384
第一、关於胡冯之书 384
第二、关於「天」观念 387
第三、关於方法问题 390
书目录要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