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德志,杨帆,陈一岳主编;于荣敏,杨泽民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6746267
  • 页数:63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要学专业知识的浓缩本,详尽介绍了药学各基础学科和药学各专业学科的历史沿革、学科范畴、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研究领域及研究方法。

第一篇 药学专业篇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药学的发展与药学任务 3

一、药学的发展 3

二、药学的定义与任务 5

第二节 药品的类别 7

一、天然药物 7

二、化学药物 8

三、生物药物 8

第三节 药品的上市过程 9

一、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 9

二、药品生产及其管理 11

三、药品流通及其管理 13

四、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14

第四节 药师和执业药师 15

一、药师及其职责 15

二、执业药师 16

第二章 生药学概论 20

第一节 绪论 20

一、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 20

二、生药的起源和发展 22

三、我国生药的研究进展 23

第二节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大纲 25

一、生药的分类法 25

二、生药的记载大纲 26

三、生药的拉丁名 27

第三节 生药的炮制 27

一、生药的炮制目的 28

二、生药的炮制方法 28

第四节 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30

一、生药的采收 30

二、生药的产地加工 31

第五节 生药的鉴定 34

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 35

二、中国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生药的标准 36

三、生药的鉴定方法 37

四、中成药鉴定 44

第六节 生药资源及道地药材 45

一、我国生药资源简介 45

二、道地中药材 46

三、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49

第七节 生药各论 51

牛膝 51

黄芪 52

人参 53

三七 55

川贝母 56

麦冬 57

天麻 57

沉香 58

钩藤 58

肉桂 59

杜仲 60

金银花 60

红花 62

西红花 62

五味子 63

陈皮 64

山楂 65

苦杏仁 65

番泻叶 65

麻黄 66

肉苁蓉 67

青蒿 68

冬虫夏草 68

蛤蚧 69

牛黄 70

朱砂 71

第三章 天然药物化学 73

第一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历史 73

第二节 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和任务 75

一、天然药物化学的性质 75

二、天然药物化学的任务 75

第三节 天然药物化学与中药现代化 76

一、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药效物质基础 77

二、天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79

三、改进传统天然药物剂型,实现天然药物剂型的现代化 80

四、利用天然药物化学基本理论,扩大药物新资源 81

五、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是创新药物的主要来源 81

第四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 83

一、基本概念 83

二、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83

第五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84

一、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84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85

第六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法 87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 88

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88

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88

第七节 天然药物化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趋势 96

一、天然药物化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趋势 96

二、天然药物与天然药物化学 96

三、天然药物化学学科发展趋势 97

第八节 常见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 99

一、糖和苷 99

二、苯丙素类 100

三、醌类化合物 103

四、黄酮类化合物 105

五、萜类和挥发油 108

六、三萜及其苷类 112

七、甾体及其苷类 114

八、生物碱 118

第四章 药物化学 122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任务 122

一、药物化学的基本定义及研究内容 122

二、药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122

第二节 药物化学的发展史 123

第三节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构效关系 124

一、药物的基本结构 125

二、理化性质对药效的影响 127

三、电子密度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128

四、药物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128

五、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129

六、研究构效关系的意义 130

第四节 新药设计与开发 131

一、国内外新药开发现状 131

二、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 132

三、新药研究开发模式 135

第五节 临床常用各类药物介绍 136

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36

二、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 142

三、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143

四、心血管药物 148

五、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153

六、抗肿瘤药 160

第五章 药理学 162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162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162

二、药物动力学基础 168

三、临床药物动力学 171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175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75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 178

三、药物的作用机制 179

四、药物与受体 180

五、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82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毒理学 185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和发生机制 185

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现状及危害 187

三、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和监测 187

四、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189

五、药物毒理学 190

第四节 药物相互作用 192

一、体外的药物相互作用 193

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94

三、药效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 196

四、严重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 197

第五节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199

一、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199

二、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基本理论 199

三、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应用 200

第六节 常用药物药理学概述 203

一、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203

二、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208

三、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 214

四、作用于泌尿、血液、呼吸、消化及其他系统药物药理 223

五、作用于内分泌系统药物 232

六、抗病原微生物药及抗寄生虫病药 236

七、抗肿瘤药 250

八、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253

第六章 药物分析 255

第一节 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255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与药典 256

一、国家药品标准 256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56

三、国外药典 257

第三节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内容 258

一、基本程序 258

二、性状 258

三、药物的鉴别试验 259

四、药物的杂质检查 260

五、药物的含量测定 261

六、分析示例——Ch.P.(2010)阿司匹林及其制剂的分析 262

第四节 中药制剂分析概论 266

一、中药制剂分析的特点 266

二、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程序 267

三、分析示例——Ch.P.(2010)六味地黄丸的分析 270

第五节 体内药物分析 272

一、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任务与特点 272

二、常用样品的种类、采集和贮存 274

三、样品的前处理 275

四、分析示例——对乙酰氨基酚急性中毒的血药浓度检测分析 280

第六节 药品质量标准制订与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281

一、药品质量标准制订 281

二、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281

第七章 药剂学 286

第一节 绪论 286

一、药剂学概念 286

二、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与分类 286

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地位和作用 287

第二节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288

一、概述 288

二、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288

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 289

第三节 液体制剂 291

一、概述 291

二、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292

三、溶液型液体制剂 293

四、高分子溶液剂 293

五、混悬剂 294

六、乳剂 294

七、不同给药途径用液体制剂 295

第四节 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 296

一、概述 296

二、灭菌法 296

三、空气净化 297

四、注射剂 298

五、输液 300

六、输液的种类 300

七、注射用无菌粉末及冻干制品 300

八、滴眼剂 301

第五节 固体制剂 301

一、概述 301

二、散剂 302

三、颗粒剂 303

四、胶囊剂 304

五、片剂 305

六、其他固体制剂 309

第六节 栓剂 310

一、概述 310

二、栓剂基质 310

三、栓剂的作用 310

四、几种新型栓剂 311

第七节 软膏剂 311

一、概述 311

二、软膏剂的基质 311

第八节 气雾剂 312

一、概述 312

二、气雾剂的组成 313

三、气雾剂的肺部的吸收 313

第九节 缓释与控释制剂 314

一、概述 314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分类 314

第十节 经皮吸收制剂 315

一、概述 315

二、经皮吸收制剂的分类 315

三、经皮吸收促进剂 316

第十一节 靶向制剂 316

一、概述 316

二、靶向制剂的分类 317

第八章 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 319

第一节 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史 319

一、进化论和分子遗传学 319

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319

第二节 生物制药的概念和内容 321

一、生物制药的概念 321

二、生物制药的发展历史 321

三、生物制药的研究内容 322

第三节 生物药物的性质与分类 330

一、生物药物的性质 330

二、生物新药的特点 330

三、生物药物的分类 330

第四节 新型生物药物研制的理论和方法 332

一、新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过程 332

二、先导化合物的寻找 333

第五节 生物制药技术新进展 334

一、人类基因组研究与未来药学 334

二、抗体工程 336

三、转基因技术 336

四、海洋药物 337

第六节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发展形势和前景 337

一、生物医药发展概况 337

二、国际生物制药 337

三、我国的生物制药现状 338

四、生物医药产业未来的趋势 338

第九章 药事管理学 340

第一节 绪论 340

一、药事管理 340

二、药事管理学科 341

三、药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342

第二节 药事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 343

一、我国药事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 344

二、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344

三、我国药品生产经营行业管理机构 346

第三节 药品与药品监督管理 347

一、药品的基本概念 347

二、药品监督管理概述 348

三、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349

第四节 药师和执业药师 351

一、药师及其职责 351

二、执业药师 351

第五节 药品管理法律、法规 353

一、药品管理立法概述 353

二、我国药品管理立法的发展 353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355

第六节 药品注册管理 363

一、药品注册管理概述 363

二、新药注册管理 364

三、仿制药和进口药品的注册管理 365

第七节 药品生产管理 365

一、药品生产概述 365

二、药品生产过程管理 366

三、药品GMP认证 366

第八节 药品经营管理 368

一、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368

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 370

第九节 药品使用管理 371

一、医疗机构药品管理 371

二、处方调配与处方管理 372

三、医疗机构制剂管理 373

四、临床药学管理 374

第十节 药品包装、价格和广告管理 374

一、药品包装管理 374

二、药品价格的管理 376

三、药品广告管理 376

第十一节 特殊药品的管理 378

一、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 378

二、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管理 379

第十二节 中药管理 380

一、中药的概念和种类 380

二、中药材的管理 381

第二篇 药学实践篇 385

第十章 合理用药与患者保健 385

第一节 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 385

一、合理用药的含义 385

二、合理用药的内容 386

三、合理用药的参与者 386

第二节 合理用药和药学服务 386

一、合理用药标准 386

二、医师的合理用药 387

三、药师的药学服务 387

四、护士的用药咨询 388

五、患者的合理用药 388

第三节 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 388

一、药的概念 388

二、其他概念 390

第四节 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391

一、药物因素 391

二、环境因素 393

三、患者因素 394

四、遗传因素 394

第五节 用药咨询服务 395

一、咨询方式 395

二、咨询内容 395

三、药师应给出提示的特殊情况 396

四、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396

第六节 合理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397

一、应用非处方药物(OTC药物) 397

二、对于危重患者 397

三、对于特殊生理情况的患者 397

四、注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式 402

五、注意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403

六、注意药物疗程和用量的选择 403

七、注意药物对检验值的影响 403

八、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403

第七节 饮食对药物的影响 404

一、食物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404

二、吸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407

第八节 药物的依赖性 407

一、药物依赖的概念 407

二、容易成瘾的药物 408

三、药物依赖的特征 409

四、药物依赖的害处 409

五、如何避免药物依赖 409

第九节 合理用药与预防保健 410

一、学会阅读药品说明书 410

二、用药常见的几个误区 410

三、服用药物宜多喝水 410

第十一章 循证药学 413

第一节 概述 413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与历史 413

二、循证药学的内涵及目标 414

第二节 循证药学实施的步骤 415

一、确定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 416

二、寻找关于临床问题的最佳证据 417

三、证据的评价 418

四、证据的使用 420

第三节 循证药学的应用 420

一、循证药学与新药研究开发 420

二、循证药学与药物临床试验 421

三、循证药学与临床药理学 422

四、循证药学与临床药学实践 423

五、循证药学与合理用药 423

六、循证药学与药品上市后的评价 424

七、循证药学与药物应用评价 425

八、循证药学与基本药物遴选和新药准入 425

九、循证药学与药物经济学 426

十、循证药学与中药现代化 427

十一、循证药学与药学教育 428

第十二章 药物的临床应用与药学服务 431

第一节 药物的临床应用 431

一、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431

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临床应用 438

三、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 442

四、调血脂药的临床应用 446

五、降血糖药物的临床应用 448

六、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物的临床应用 451

第二节 药学服务 453

一、药学服务的定义与内涵 453

二、医院药学与药学服务 454

三、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 455

四、实施药学服务的成效 457

第三节 社区药学 457

一、社区的概念 457

二、社区药学服务的基本内容 457

三、社区药学的基本工作模式 459

四、社区药师的素质要求 460

五、社区医院与社会药房 460

第十三章 药物流行病学与经济学评价 462

第一节 药物流行病学 462

一、概 述 462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464

三、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 470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 472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472

二、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74

五、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步骤 476

六、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进展 477

第十四章 医药职业道德 480

第一节 概述 480

一、医药职业道德的研究任务、对象和主要内容 480

二、学习医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480

第二节 药学职业道德 482

一、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482

二、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482

三、药学人员的道德责任 483

四、药学人员的道德准则 484

五、执业药师的道德规范 484

六、执业药师的责任 484

七、执业药师的权利、义务与行为规范 485

八、其他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执业药师道德规范 488

第三篇 药学基础篇 493

第十五章 无机化学基础 493

一、化学平衡 493

二、酸碱电离平衡 495

三、沉淀-溶解平衡 499

四、氧化-还原平衡 502

五、配位平衡 506

六、元素化合物知识简介 509

第十六章 有机化学基础 521

一、概述 521

二、烷烃和环烷烃 523

三、烯烃 527

四、炔烃和二烯烃 531

五、芳香烃 534

六、卤代烃 539

七、醇、酚、醚 543

八、醛和酮 549

九、羧酸及羧酸衍生物 554

第十七章 分析化学基础 560

一、分析化学简介 560

二、误差 561

三、滴定分析法概论 563

四、酸碱滴定法 566

五、配位滴定法 573

六、氧化还原滴定法 578

七、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582

八、电位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 585

九、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 588

第十八章 物理化学 593

一、绪论 593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593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598

四、相平衡 603

五、电化学 611

六、化学动力学 618

七、表面现象 625

八、胶体分散系统 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