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1.1研究背景 1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1.3存在的问题 7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7
1.3相关文献综述 9
1.3.1受教育权与教育公平 10
1.3.2贫困理论 14
1.3.3社会排斥理论与教育福利 22
1.3.4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相关研究 27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9
1.4.1研究内容 29
1.4.2研究方法 37
1.5研究伦理和研究局限 40
第2章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分析框架 42
2.1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 42
2.2福利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43
2.2.1我国关于流动儿童的福利政策 43
2.2.2以教育为主的发展需要状况 47
2.2.3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49
2.3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资本 51
2.4流动儿童的学校教育 53
2.5流动儿童的大教育场域 55
第3章 东莞市流动儿童教育贫困调查 59
3.1东莞市社会经济特征 59
3.1.1东莞市概况 59
3.1.2东莞市外来人口概况 60
3.2农民工的城市适应 62
3.2.1粤语——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62
3.2.2异地他乡的生存之道 64
3.3制度资本的作用 66
3.3.1被挡在“入籍”大门之外 66
3.3.2户籍红利的诱惑 70
3.4东莞市的推力与拉力 71
3.5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不平等 73
3.6本章小结 77
第4章 吴江市流动儿童教育贫困调查 79
4.1吴江市概况 79
4.1.1地理区位 79
4.1.2社会人口发展状况 80
4.1.3教育传统 81
4.2流动儿童教育的政策支持 83
4.2.1教育政策 83
4.2.2教育政策变化 83
4.2.3教育券办法的尝试 86
4.2.4简要评价 87
4.3流动带来的经济收益与文化收益 87
4.3.1家庭教育资本 87
4.3.2文化收益 90
4.4典型案例 91
4.4.1案例简述 91
4.4.2笔者剖析 95
4.5受教育权的相对义务方——教师 96
4.5.1教师素质 96
4.5.2教育的差序格局:社会资本的运用 99
4.5.3城乡教师间的社会排斥 101
4.6本章小结 101
第5章 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贫困调查 104
5.1社会背景与外来人口概况 104
5.2流动儿童的大教育场域 106
5.2.1家庭教育空间狭窄 107
5.2.2流动性带来的认同危机 111
5.3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福利供给匮乏 114
5.4家庭社会化的教育功能 116
5.4.1同辈群体照料 116
5.4.2教育初始的不平等 118
5.5学校教育 120
5.5.1打工子弟学校师资状况不佳 120
5.5.2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困境 122
5.5.3打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差异 124
5.5.4利益主导的办学宗旨 126
5.6流动儿童的教育预期 128
5.7本章小结 130
第6章 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因素 131
6.1城市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制度性原因 131
6.1.1制度不平等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131
6.1.2户籍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132
6.1.3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135
6.2家庭资本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139
6.3学校教育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143
6.4教育政策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145
6.5社会资本对流动儿童教育贫困的影响 151
6.6流动性带来的影响 153
第7章 总结与讨论 155
7.1主要结论 155
7.2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156
7.2.1补偿弱势家庭教育资源,提升人力资本 156
7.2.2改变教育拨款方式,统筹义务教育经费安排 157
7.2.3拓展职业教育,为流动儿童教育延续寻找出路 158
7.2.4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区进行教育政策改革的探索 159
7.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制度融合 161
7.4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 164
7.5完善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充分实现 167
7.5.1我国儿童福利的发展与管理体制 167
7.5.2西方福利国家经验启示 168
7.5.3对保障儿童受教育权的政策建议 170
参考文献 173
附录1实证调研深度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182
附录2一般访谈名单 184
附录3访谈提纲 185
附录4吴江市调查问卷 187
后记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