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序章 1
一 德富苏峰民族主义嬗变轨迹研究的意义 1
二 德富苏峰民族主义嬗变轨迹研究的现状与评价 3
三 本书的研究视角与研究结构 7
四 研究创新与不足 8
第一章 甲午战争前的德富苏峰民族主义思想及其实践 11
第一节“日本民族所属的东方文明的命运是坟墓” 13
一 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13
二 在人种优胜劣败的炼狱中煎熬的日本民族 14
三 饱受人种歧视的日本民族 16
四 资本主义时期以前的东西方力量对比 18
五 西方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后的东西方力量对比 20
六 伊斯兰文明和华夷秩序衰落的原因解析 23
第二节 日本民族的抉择——脱亚入欧 25
一 民族救亡图存的各种摸索和尝试 26
二 日本民族实行欧化的原因探析 30
三 脱离华夷秩序加入文明国家行列 34
第三节 日本民族的唯一出路——平民欧化主义 40
一 和魂洋才的贵族欧化主义——抨击藩阀专制 41
二 不平则鸣——为平民阶层吹响反对藩阀专制号角 43
三 近代平民社会的构筑——立宪君主制、意识形态论争与和平通商 51
四 平民欧化主义的物质条件——和平通商 62
小结 67
第二章 由民权斗士向皇权鹰犬的蜕变 70
第一节“变节”和思想蜕变的原因 70
一 热衷仕途、为五斗米折腰——德富苏峰变节的个人原因 70
二 平民欧化主义的顿挫与保守思潮的兴起 73
三 犹抱琵琶半遮面——服膺强者,接受藩阀伸出的橄榄枝 81
第二节 国家主义论——从个人的平民主义向国家的平民主义的变奏 84
一 个人、家族与国家的关系 85
二 个人、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88
三 国家的“真意义”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表现 91
第三节 皇国论 95
一 一君万民论 96
二 国体论的延展——家族国家观 101
三 政体论——天皇亲政 108
小结 114
第三章从“黄种人的重负”到八纮一宇的梦呓——民族主义的变奏 116
第一节 国权梦的变异——鼓吹“征清论” 117
一 鼓动甲午战争的思想动机 117
二“宣战檄文”——歪曲事实,煽动民族情绪 120
三 对甲午战争战果自吹自擂 127
第二节从“黄祸论”到东洋自治论——变种的民族主义 130
一 与俄、美、英等国的冲突与矛盾 131
二“东洋的前途”——德富苏峰的亚洲认识 138
三 东洋自治论——变种的民族主义 147
第三节 大东亚共荣圈和八纮一宇的梦呓——极端民族主义的癫狂 154
一 八纮一宇之皇谟——日本民族的终极目标 155
二 远交近攻 159
三 扩充军备增加人口——实施侵略的具体措施 169
小结 172
第四章“精神武装”与大和魂的躁动——批判德富苏峰文化民族主义 176
第一节 精神武装论的思想背景 177
一 放弃基督教信仰,思想向国粹主义靠拢 177
二 回归儒学,重新阐释《教育敕语》 180
三 精神武装是实现“八纮一宇”迷梦的关键 184
第二节 历史上的皇室中心主义——日本学的概要 187
一 日本学的概念以及基调 187
二“日本史上的日本学”——日本历史上的皇室地位 189
三 日本学的要义——宣扬神国论和民族优秀论 193
第三节“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另样的民族优秀论 201
一“和”的含义以及“大和民族对世界的贡献” 201
二“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创造和模仿 209
三“日本民族的忠君思想经得起历史考验” 219
小结 222
第五章 大和殇——德富苏峰极端民族主义的悲歌 223
第一节 哀叹大和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24
一 人间地狱——饥馑肆虐,社会动荡 224
二 大和魂的重创——批判美国摧毁日本国体 225
三 大和魂的腐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227
第二节 德富苏峰的日本战争责任观 229
一 关于日本战争责任的看法 229
二 鼓吹日本无罪的理由 229
三 淡化日军的暴行 231
第三节 反共、反华、反苏 232
一 抨击日本共产党 232
二 反苏言论 234
三 反华、反中共言论 234
四 德富苏峰对日本将来的展望 235
终章 241
一 思想成因——个人心理因素、社会思潮、民族心理分析 241
二 文明论与对外关系 244
三 德富苏峰和政权的关系以及政权和民族主义的关系 246
四 德富苏峰民族主义在近、现代日本的恶劣影响 248
参考文献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