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7
第一章建置 47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47
第二节 建制沿革 47
第三节 场部 49
第四节 营连单位 50
第五节 自然村 53
第六节 驻场单位 55
第二章 自然环境 57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57
第二节 气候 59
第三节 水资源 65
第四节 土地资源 71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 73
第六节 自然灾害 74
第七节 名胜古迹 78
第三章 人口 人民生活 87
第一节 人口 87
第二节 计划生育 88
第三节 人民生活 92
第四章 农业 95
第一节 作物 95
第二节 耕作 101
第三节 种子 104
第四节 肥料 105
第五节 灌溉 106
第六节 植物保护 108
第七节 农业技术推广 110
第五章 林园业 114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14
第二节 植树造林 115
第三节 林木管理 117
第四节 果园 118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123
第六节 林园效益 123
第六章 畜牧业 125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25
第二节 草场饲料 126
第三节 畜禽种类 127
第四节 品种改良 132
第五节 疫病防治 133
第六节 经济效益 135
第七章 农机 137
第一节 农机管理 137
第二节 农机具 138
第三节 农机作业 141
第四节 农机保养维修 142
第八章 农田水利 144
第一节 农田建设 144
第二节 水利建设 145
第三节 地下水开发 148
第九章 工副业 151
第一节 工业 151
第二节 副业 157
第三节 电力 157
第十章 商贸 物资 流通 159
第一节 商业 159
第二节 饮食服务业 161
第三节 农畜产品营销 161
第四节 农贸市场 164
第五节 物资仓储管理 165
第十一章 交通运输 167
第一节 道路 桥涵 167
第二节 运输 167
第三节 交通运输管理 170
第十二章 建筑业 172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72
第二节 管理 172
第三节 设备工程施工 173
第四节 小城镇建设 175
第十三章 经营管理 178
第一节 机构 178
第二节 计划管理 178
第三节 财务管理 182
第四节 统计 187
第五节 审计 189
第六节 经济效益 191
第七节 经济体制改革 191
第八节 土地管理 193
第十四章 劳动工资 197
第一节 机构 197
第二节 职工来源 197
第三节 劳动管理 198
第四节 工资管理 199
第五节 劳动保险 福利 201
第六节 劳动保护 安全生产 204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柳树泉农场组织 207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07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211
第三节 党委工作部门 215
第四节 党员 217
第五节 纪检监察 221
第六节 干部工作 223
第七节 统一战线 226
第八节 政事纪要 227
第十六章 行政 230
第一节 农场行政机构和工作部门 230
第二节 营连行政机构 235
第三节 档案 史志 243
第十七章 群众团体 245
第一节 工会 245
第二节 共青团 252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 妇女联合会 256
第四节 计划生育协会 257
第十八章 治安 司法 258
第一节 组织机构 258
第二节 治安管理 259
第三节 司法行政 261
第四节 综合治理 264
第十九章 人民武装 267
第一节 民兵 267
第二节 民兵活动 268
第三节 征兵 退伍军人安置 270
第二十章 教育 272
第一节 幼儿教育 272
第二节 小学教育 273
第三节 中学教育 275
第四节 行政 学制与课程设置 276
第五节 教法探讨 277
第六节 成人教育 278
第七节 教学研究 279
第八节 教师队伍 280
第九节 教学设施 281
第十节 教育管理 283
第十一节“两基”工程 289
第二十一章 医疗 卫生 291
第一节 机构 291
第二节 医疗技术与设备 293
第三节 防疫工作 296
第四节 妇幼保健 300
第五节 防疫与爱国卫生运动 302
第二十二章 科技 文化 体育 305
第一节 科技 305
第二节 文化 308
第三节 体育 310
第二十三章 民政 312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选举 312
第二节 优抚 312
第三节 婚丧管理 314
第四节 扶贫工作 315
第五节 信访 317
第二十四章 民族 宗教 318
第一节 少数民族 318
第二节 宗教管理 318
第三节 民风习俗 321
第二十五章 社会工作 327
第一节 群众工作 327
第二节 社会新风 329
第二十六章 人物 335
第一节 人物传 335
第二节 人物简介 340
第三节 人名录 人物表 347
附录 368
一、文献资料 368
二、文章摘编 379
表格目次索引 364
编后记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