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项目与项目管理概述 1
1.1 项目的基本概念 1
1.1.1 项目的定义 1
1.1.2 项目的基本属性 2
1.1.3 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区别 3
1.2 信息系统项目 4
1.2.1 信息系统的概念 4
1.2.2 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5
1.3 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发展 6
1.3.1 项目管理的概念 6
1.3.2 项目管理的发展 7
1.3.3 项目管理的哲学内涵 9
1.4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12
1.4.1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2
1.4.2 相关应用领域知识 14
1.4.3 项目环境 14
1.4.4 一般管理知识 15
1.4.5 人际关系技能 15
1.5 项目管理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16
1.5.1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6
1.5.2 优秀项目经理的十项能力 19
第2章 项目的生命周期、干系人和组织 21
2.1 项目的生命周期 21
2.1.1 项目生命周期的定义 21
2.1.2 项目生命周期的内容 21
2.1.3 项目生命周期的描述 22
2.2 项目干系人 26
2.2.1 项目干系人的定义及构成 26
2.2.2 项目干系人管理 28
2.3 项目组织 29
2.3.1 项目组织的概念 29
2.3.2 项目组织的形式 30
2.3.3 项目管理办公室 34
第3章 项目管理过程 35
3.1 基本定义 35
3.2 项目管理过程组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6
3.3 项目管理过程组介绍 37
3.3.1 启动过程组 37
3.3.2 规划过程组 38
3.3.3 执行过程组 47
3.3.4 监控过程组 50
3.3.5 收尾过程组 54
3.4 知识域对照表 56
第4章 大型项目管理 63
4.1 大型项目管理概述 63
4.2 大型项目管理支撑工具 65
4.2.1 CMM 65
4.2.2 CMMI 67
4.2.3 OPM3 69
4.3 大型项目管理的执行 71
第5章 战略管理 75
5.1 企业战略的概念 75
5.1.1 企业战略的原则 75
5.1.2 企业战略的特点 76
5.1.3 企业战略的阶段 77
5.2 战略管理过程 77
5.2.1 战略管理步骤 77
5.2.2 战略管理方法 78
5.3 战略制定 79
5.3.1 战略制定关键 79
5.3.3 战略制定内容 82
5.3.4 SWOT分析法 82
5.4 战略实施 88
5.4.1 与时俱进:炼就战略眼光 89
5.4.2 深谋远虑:寻找战略高地 90
5.4.3 核心能力:抢占战略制高点 90
5.4.4 扬长避短:建立竞争优势 91
5.4.5 投石问路:避免决策失误 92
5.5 战略评估 93
5.5.1 战略评估内容 93
5.5.2 战略评估标准 94
5.5.3 战略评估系统 95
5.5.4 战略评估原则 95
5.5.5 战略评估意义 96
5.5.6 战略评估案例 97
5.6 企业战略策略 98
5.6.1 防御型策略 99
5.6.2 进攻型策略 100
5.6.3 技术引进型战略 100
5.6.4 策略的应用 101
第6章 需求管理 103
6.1 需求管理概述 103
6.2 编制需求管理计划 104
6.2.1 编制依据 105
6.2.2 工具和技术 105
6.2.3 成果 105
6.3 需求开发过程管理 107
6.3.1 需求开发过程管理 108
6.3.2 需求定义书的编制 110
6.4 需求跟踪 113
6.4.1 需求跟踪的概念 113
6.4.2 需求跟踪的目的 114
6.4.3 需求跟踪能力矩阵 115
6.4.4 需求跟踪能力工具 116
6.4.5 需求跟踪能力相关的过程 116
6.5 需求变更控制 117
6.5.1 变更控制的意义 117
6.5.2 变更控制的基本原则 117
6.5.3 变更控制的依据 118
6.5.4 工具和技术 119
6.5.5 成果 121
第7章 业务流程管理 123
7.1 业务流程管理的优势 123
7.1.1 节省时间与金钱 123
7.1.2 改善工作质量 123
7.1.3 固化企业流程 123
7.1.4 实现流程自动化 124
7.1.5 实现团队合作 124
7.1.6 优化流程 124
7.1.7 向知识型企业转变 125
7.2 业务流程管理2.0 125
7.2.1 从形式上看 126
7.2.2 从成果上看 126
7.3 业务流程管理的方法 126
7.3.1 面向工作流的BPM 126
7.3.2 面向文档的BPM 127
7.3.3 面向业务规则的BPM 127
7.3.4 面向EAI的BPM 127
7.4 业务流程管理的应用 128
7.5 业务流程重组BPR 128
7.5.1 BPR的核心内容 130
7.5.2 BPR的主要程序 131
7.5.3 BPR的主要方法 132
7.5.4 BPR的主要原则 133
7.5.5 业务流程简化 134
7.5.6 业务流程优化 135
第8章 知识管理 137
8.1 知识管理概念 137
8.1.1 项目知识管理概念 137
8.1.2 知识管理的功能和特点 138
8.1.3 项目知识管理基本步骤 139
8.2 显性知识管理 140
8.2.1 显性知识管理相关概念 140
8.2.2 显性知识管理步骤 141
8.2.3 显性知识管理措施 141
8.3 隐性知识管理 141
8.3.1 隐性知识管理概念 141
8.3.2 隐性知识管理步骤 143
8.3.3 隐性知识管理措施 143
8.4 项目中的知识产权管理 144
8.4.1 知识产权管理概念 144
8.4.2 知识产权战略 145
8.4.3 知识产权管理特点与作用 146
8.4.4 知识产权保护 147
8.4.5 知识管理系统 148
8.4.6 因特网与知识产权保护 148
第9章 项目绩效评估 151
9.1 项目绩效评估概念 151
9.1.1 项目绩效评估原则 152
9.1.2 项目绩效评估方法 153
9.2 项目风险评估 153
9.3 项目财务绩效评估和方法 154
9.4 项目绩效审计 155
9.4.1 项目绩效审计概念 155
9.4.2 项目绩效审计步骤 156
9.5 项目后评价 157
9.5.1 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157
9.5.2 项目后评价的类型 158
9.5.3 项目后评价的方法 158
9.5.4 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159
9.5.5 项目后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159
第10章 信息安全组织和管理 161
10.1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161
10.1.1 安全体系 161
10.1.2 信息安全架构体系 162
10.1.3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依据 162
10.1.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用 163
10.2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167
10.2.1 信息安全风险概念 167
10.2.2 安全风险评估 167
10.3 安全策略 170
10.3.1 安全策略概念 171
10.3.2 信息安全策略制定 171
10.4 安全审计系统 174
第11章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175
11.1 密码技术 175
11.1.1 对称与不对称加密 175
11.1.2 哈希算法 177
11.2 虚拟专用网、虚拟本地网和无线网络 177
11.3 PKG公开密钥 179
11.3.1 PKG基本概念 179
11.3.2 PKI/CA 180
11.3.3 认证机构 182
11.3.4 X.509信任模型 184
11.3.5 PKI/CA应用 184
11.4 PMI权限管理 185
11.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185
11.4.2 访问控制安全模型 185
11.5 PKG与PMI的关系 188
第12章 常用的技术标准 191
12.1 标准的定义 191
12.2 标准化的定义 191
12.3 标准化组织 191
12.4 标准的分级与类型 192
12.5 常用的技术标准 194
12.5.1 常用的软件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194
12.5.2 综合布线标准 206
12.5.3 机房建设标准 208
第13章 管理科学相关知识 215
13.1 运筹学 215
13.1.1 运筹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215
13.1.2 运筹学主要分支简介 216
13.1.3 运筹学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218
13.1.4 应用案例 219
13.2 数量经济学 221
13.2.1 数量经济学基本简介 221
13.2.2 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基础理论 222
13.2.3 数量经济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222
第14章 信息技术服务和运维知识 225
14.1 信息技术服务质量 225
14.1.1 内部质量和外部质量 225
14.1.2 服务质量途径 226
14.1.3 服务质量模型 228
14.1.4 评价结果使用建议 229
14.2 信息技术运维服务 232
14.2.1 运维服务对象 232
14.2.2 运维服务类型 233
14.2.3 运维服务模型 233
14.2.4 运维服务人员 235
14.2.5 运维服务资源 237
14.2.6 运维服务技术 239
14.2.7 运维服务过程 240
14.2.8 运维服务能力等级 244
14.3 运维服务交付规范 245
14.3.1 运维服务交付框架 246
14.3.2 运维服务交付管理 247
14.3.3 运维服务交付内容 248
14.3.4 运维服务交付方式 250
14.3.5 运维服务交付成果 252
14.4 北京市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支撑系统规范简介 253
14.4.1 运维服务支撑系统应用需求 254
14.4.2 运维服务支撑系统技术需求 260
第15章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267
15.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267
15.1.1 我国的信息系统监理发展现状 267
15.1.2 过渡阶段的监理临时资质 269
15.1.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概念 271
15.2 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及监理单位资格认定 274
15.2.1 信息系统监理工程师资格认定 274
15.2.2 信息系统监理单位资格认定 275
15.3 监理工作的人员及职责 276
15.3.1 总监理工程师职责 276
15.3.2 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职责 277
15.3.3 监理工程师的职责 277
15.3.4 监理员的职责 277
15.4 监理工作的三种关键文件 278
15.4.1 监理大纲 278
15.4.2 监理规划 279
15.4.3 监理实施细则 281
15.5 监理主要工作内容 282
15.5.1 质量控制 282
15.5.2 进度控制 282
15.5.3 成本控制 283
15.5.4 变更控制 283
15.5.5 合同管理 283
15.5.6 信息管理 284
15.5.7 安全管理 284
15.5.8 组织协调 284
第16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285
16.1 物联网 286
16.1.1 物联网的定义 286
16.1.2 物联网的产生 286
16.1.3 物联网的架构 287
16.1.4 物联网的发展 289
16.2 云计算 290
16.2.1 云计算的定义 290
16.2.2 云计算的原理 291
16.2.3 云计算的特点 292
16.2.4 云计算的产生 293
16.2.5 云计算的发展 295
16.3 虚拟化 297
16.3.1 虚拟化的定义 298
16.3.2 虚拟化的目的 298
16.3.3 虚拟化的方案 299
16.3.4 虚拟化的模式 300
16.3.5 虚拟化的发展 301
16.4 三网融合 302
16.4.1 三网融合的定义 302
16.4.2 三网融合的历程 303
16.4.3 三网融合的意义 306
16.4.4 三网融合的关键 306
16.4.5 三网融合的发展 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