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1概述 1
1.1项目背景和研究目的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生态系统管理和水资源管理 4
1.2.2农业节水灌溉 7
1.2.3黄灌区水权转换 9
1.2.4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模式 11
1.2.5农牧业节水的产业结构优化 13
1.2.6工业节水 14
1.2.7需水量预测 16
1.2.8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 18
1.2.9虚拟水 19
1.3研究目标 21
1.4研究内容 22
1.4.1现代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和建设方案研究 22
1.4.2鄂尔多斯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优化配置研究 22
1.4.3鄂尔多斯市节水技术经济政策及管理制度体系研究 24
1.5研究技术路线 24
2研究区概况 25
2.1自然概况 25
2.1.1地理位置 25
2.1.2地形地貌 25
2.1.3气象条件 27
2.1.4土壤植被 27
2.1.5河流水系 27
2.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8
2.2.1人口 28
2.2.2产业结构 28
2.2.3产业现状 29
2.3节水发展概况 30
2.4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0
2.4.1地表水工程 30
2.4.2地下水工程 31
2.4.3供水、用水、耗水和排水 31
2.4.4水生态环境 32
2.5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形势任务和存在的问题 34
2.5.1面临形势 34
2.5.2存在问题 34
3现代农业综合节水指标测试与评价 36
3.1黄灌区水权转换试验监测 36
3.1.1水权转换试验监测的对象 36
3.1.2水权转换监测的内容和方法 36
3.1.3水权转换试验监测结果分析 38
3.2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测试(大型喷灌和低压管灌) 44
3.2.1大型喷灌机组 44
3.2.2低压管道灌溉 46
3.2.3井灌区灌溉水利用数 47
3.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7
3.3.1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7
3.3.2评价指标分析 49
3.4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综合评价 49
3.4.1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50
3.4.2模型应用 52
3.5小结 56
4现代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57
4.1黄灌区节水技术模式 57
4.1.1黄灌区节水灌溉技术 57
4.1.2黄灌区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58
4.2井灌区节水技术模式 58
4.2.1井灌区灌溉节水技术 58
4.2.2井灌区灌溉综合节水技术模式 59
4.3灌溉饲草料地(家庭草库伦)发展规模与控制指标 59
4.3.1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是实现保护草原生态和提高牧民收入的途径 59
4.3.2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效果 60
4.3.3牧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61
4.3.4草畜平衡分析与理论载畜量计算方法 61
4.3.5草畜平衡监测结果与分析 61
4.3.6灌溉饲草地适宜发展规模分析 68
4.3.7灌溉饲草地节水灌溉建设控制指标 70
4.4现代节水农业建设方案(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 70
4.4.1农牧业产业结构内涵 70
4.4.2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71
4.4.3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71
4.4.4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建立 72
4.5小结 81
5工业综合节水技术研究 83
5.1工业用水分析 83
5.1.1工业用水特点分析 84
5.1.2工业用水影响因素分析 84
5.2工业节水分析 86
5.2.1工业节水的涵义 86
5.2.2工业节水评价指标体系 86
5.3工业节水综合评价 88
5.3.1工业节水综合评价方法 88
5.3.2工业节水综合评价模型 90
5.4工业节水存在问题 97
5.5工业节水改进措施 98
5.5.1降低万元产值取水量 99
5.5.2降低万元增加值取水量 99
5.5.3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9
5.5.4降低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 99
5.5.5降低单方工业节水投资 99
5.5.6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水价机制 99
5.6小结 100
6工业和生活供水系统结构与布局及可靠性分析 101
6.1供水系统结构 101
6.2供水系统布局 101
6.2.1工业供水布局 101
6.2.2生活供水布局 104
6.3供水可靠性分析 104
6.4小结 106
7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 107
7.1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107
7.1.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107
7.1.2非参数分析方法 111
7.1.3解决措施 115
7.2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分析 116
7.2.1水资源与经济发展特征分析 116
7.2.2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的计算 117
7.3水资源CGE模型 120
7.3.1模型结构 120
7.3.2敏感性分析 124
7.3.3政策模拟 126
7.4小结 129
8经济社会发展和需水量预测研究 131
8.1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131
8.1.1地区生产总值预测 131
8.1.2人口预测 136
8.2需水量预测 136
8.2.1传统预测方法需水量预测 137
8.2.2基于小波分析理论需水量预测 138
8.2.3基于小波分析理论的农业需水量预测 141
8.2.4基于定额法第二产业需水量预测 146
8.2.5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 148
8.2.6生活需水量预测 148
8.2.7生态需水量预测 149
8.2.8总需水量 150
8.3小结 150
9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151
9.1可供水量预测 151
9.1.1常规水源 151
9.1.2非常规水源 152
9.1.3可供水量 153
9.2鄂尔多斯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154
9.2.1考虑水资源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型 154
9.2.2模型求解的多目标遗传算法 155
9.2.3现状水平的产业结构优化 159
9.2.4规划水平年的产业结构优化 165
9.3水资源优化配置 168
9.3.1配置原则 168
9.3.2配置结果分析 168
9.4小结 173
10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虚拟水贸易研究 175
10.1虚拟水及其理论基础 175
10.1.1虚拟水 175
10.1.2虚拟水的特点 175
10.1.3虚拟水的理论基础 176
10.1.4虚拟水的研究方向 177
10.2虚拟水计算 178
10.2.1农作物生产虚拟水计算 178
10.2.2动物产品生产虚拟水计算 181
10.2.3工业生产虚拟水计算 183
10.2.4生活消费虚拟水计算 183
10.2.5生态环境虚拟水计算 184
10.2.6虚拟水消耗总量(水足迹)计算 187
10.2.7居民消费产品的虚拟水量 188
10.3虚拟水贸易 189
10.3.1现状年(2007年)虚拟水贸易 190
10.3.2基于优化产业结构的(规划年为2020年)虚拟水贸易 192
10.3.3虚拟水评价指标 193
10.4小结 195
11鄂尔多斯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研究 197
11.1鄂尔多斯市节水社会建设进展 197
11.2鄂尔多斯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200
11.3促进鄂尔多斯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对策 202
11.4小结 205
12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研究 206
12.1研究问题的提出 206
12.2研究内容与方法 207
12.2.1研究内容 207
12.2.2数据来源与获取 207
12.2.3影像处理及解译标志确定 208
12.3研究技术路线 210
12.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211
12.4.1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211
12.4.2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与解译标志 211
12.4.3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13
12.4.4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215
12.5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220
12.5.1数据来源 220
12.5.2荒漠化分类指标体系及解译标志 220
12.5.3荒漠化现状分析 221
12.5.4荒漠化动态变化 223
12.6生态环境评价 228
12.6.1评价指标的选择 228
12.6.2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其计算方法 230
12.6.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及评价分级 231
12.6.4生态环境评价指数计算过程及其评价分析 232
12.6.5植被覆盖指数计算过程及其评价分析 233
12.6.6水网密度指数的计算过程及其评价分析 234
12.6.7土地退化指数计算过程及其评价分析 235
12.6.8污染负荷指数 236
12.6.9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计算及评价 237
12.6.10生态环境质量分级及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幅度分级 238
12.7小结 239
13生态灾害风险评价 241
13.1生态灾害风险评价技术路线 241
13.2风险源分析 242
13.2.1干旱 243
13.2.2沙尘暴 244
13.2.3火灾 244
13.2.4雨涝 244
13.2.5风灾 245
13.2.6冰雹 245
13.2.7霜冻 246
13.2.8雪灾 247
13.3风险叠加 247
13.3.1生态风险的计算 247
13.3.2确定各灾害因子权重 247
13.3.3易损性的计算 249
13.3.4生态灾害风险的计算 249
13.4小结 253
14结论与建议 254
14.1结论 254
14.2建议 258
参考文献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