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一九八九·七·二十七~十二·三十一〕 3
文化与公共政策 3
威权体制导致社会变相 7
文化与企业——一九八八年日法文化高峰研讨会 11
烧毁国旗与言论自由 19
省籍问题所显露的政治意蕴 25
选举与政治参与 29
国民党政权下的台湾文化现象 33
都市化与都市文化 37
华勒斯坦的妙语 41
从台湾看日本社会党体质的转换 45
选举的文化战 49
反对运动的精神形态 53
报纸与广告 63
建立真正自治的新大学 67
国民党是泛政治化的始作俑者 71
「三大案」的政治意义及其深层结构 75
政治架构的空间性 79
日本文学国际化 83
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局 89
东欧变局的省思——年底选举的重要性 95
重审德烈福斯案 99
谁敢惹军方 105
总统民选与内阁制——兼论年底选举与林义雄的基本法草案 109
哈!老包真好玩 115
兰阳二日行,观选战遇林义雄 119
让台湾人民的生活更舒适 125
选举的自由 129
今年选举的最大荒谬 131
〔附录〕澄社候选人评鉴的分析/柯力元 137
李宗藩事件的省思 143
镇暴部队进驻台大 147
暴力事件与治安恶化 151
民主式团结与领导式团结 157
台湾的世纪末转型——从国际变动与日本文化变迁谈起 161
第二辑〔一九九○·一·五~七·十八〕 171
九○年代台湾文化的再创造 171
台独与民主的辩证 175
以相互依存理念调适中央与地方关系 179
学术的客观性 185
民主与权力斗争 189
一票的重量与价值 193
何不退党竞选 197
民主内阁制?还是世家内阁制? 201
「万岁」频吼,林洋港所为何来! 205
李登辉四面楚歌,李焕微笑不语 209
国民党与黑函 213
国民教育的转换 217
肢体语言的背后 221
寄望李登辉莫辜负台湾人民的支持 227
幽默与事件 231
国是会议的定向与定位 237
中共对台的「布袋」策略 241
为因应台湾现实,修宪不如制宪 245
我看学运 249
文化交流的中介杂志——《当代》 253
荒唐的立法院 257
建立内阁制,此其时也 261
政争的诡异:造势·透明·黑马 265
政争的文化记号学 269
宪政改革与社会治安——读总统记者会实录有感 273
内阁制与议院内阁制 277
东欧改革的动向 281
东条英机与军人干政 289
新统治族群的形成 293
科技与经济自立是倒转对日贸易逆差之道 301
杨尚昆与王永庆 305
打破「一个中国」的思维模式 309
国是会议应以台湾为思考范畴 313
甘苦交织的翻译游戏 317
修宪不符合台湾现实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