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PREFACE 7
一 本篇所用的几种材料 16
甲 汉藏对音《千字文》残卷 17
乙 藏文译音《金刚经》残卷 21
丙 藏文译音《阿弥陀经》残卷 23
丁 汉藏对音《大乘中宗见解》残卷 24
戊 注音本《开蒙要训》 28
二 从敦煌汉藏对音写本中所窥见之唐五代西北方音 38
甲 声母 39
P组声母表第一 40
t组声母表第二 43
c组声母表第三上 44
c组声母表第三下 45
ts组声母表第四 46
k组声母表第五 48
·组声母表第六 50
乙 韵母 58
a摄韵母表第一 62
o摄韵母表第二 63
e摄韵母表第二 64
i摄韵母表第四 66
u摄韵母表第五 68
ai摄韵母表第六 70
ei摄韵母表第七 71
au摄韵母表第八 72
eu摄韵母表第九 73
am摄韵母表第十 74
im摄韵母表第十一 75
an摄韵母表第十二 75
in摄韵母表第十三 78
an摄韵母表第十四 79
en摄韵母表第十五 80
on摄韵母表第十六 81
ab摄韵母表第十七 82
ib摄韵母表第十八 82
ar摄韵母表第十九 82
ir摄韵母表第二十 83
ag摄韵母表第二十一 84
eg摄韵母表第二十二 85
og摄韵母表第二十三 86
三从《开蒙要训》的注音中所窥见的五代敦煌方音 110
甲 声母 111
唇音组第一 111
舌音组第二 115
齿音组第三 118
牙音组第四 126
喉音组第五 129
乙 韵母 132
歌摄第一 133
模摄第二 134
齐摄第三 137
脂摄第四 140
虞摄第五 144
哈摄第六皆摄第七 146
豪摄第八 148
侯摄第九 150
覃摄第十 150
侵摄第十一 151
寒摄第十二 152
痕摄第十三 154
登摄第十四 155
江摄第十五 156
东摄第十六 157
合摄第十七 158
缉摄第十八 159
曷摄第十九 160
迄摄第二十 161
德摄第二十一 161
铎摄第二十二 163
屋摄第二十三 165
丙 声调 166
四 唐五代西北方音与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180
甲 声母的比较 180
(1)全浊声母的演变 180
(2)舌上音与正齿音的混并 183
(3)摩擦音清浊的混并 185
(4)明、泥、疑三母的读音 187
(5)齿头音与牙音的腭化 188
乙 韵母的比较 190
(1)鼻收声的消失 190
(2)入声收声的消失 194
(3)一等[a]与二等[a]的区别 197
(4)模、鱼、虞的演变 199
(5)声母对于韵母的影响 199
《唐蕃会盟碑》中之汉藏对音 217
(一)这种材料中所有的汉藏对音 217
(a)右侧唐朝官名跟人名的藏音 221
(b)左侧吐蕃人名的汉音 223
(c)碑阳的藏译汉音 226
(d)碑阴的藏译汉音 226
(二)这种藏汉对音的音韵条理 227
第一表 五种汉藏对音声母比较表 242
第二表 五种汉藏对音韵母比较表(甲) 244
第三表 五种汉藏对音韵母比较表(乙) 246
第四表 五种汉藏对音韵母比较表(丙) 250
附录一 汉藏对音《千字文》与《切韵》音及六种现代西北方音的比较 252
附录二 汉藏对音《千字文》残卷索引 278
附录三《大乘中宗见解》藏音索引 284
附志 297
罗常培先生学术年表 299
现代汉语方言学奠基人之一罗常培教授&张振兴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