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起华,修慧兰,林显宗,叶至诚,吴惠林,谢继昌编著
  • 出 版 社:弘扬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9867153579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篇 导论 1

第一章 社会科学的意义与性质 1

第一节 社会科学的意义 1

一、社会制度的意义 2

二、社会行为 2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性质 3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 3

二、社会科学的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社会科学的范围与内容 8

第一节 社会科学的范围 8

一、人文学科 8

二、形式科学 8

三、自然科学 8

四、社会科学 8

第二节 社会科学的内容 9

一、心理学 9

二、社会学 12

三、政治学 17

四、经济学 19

五、人类学 26

第三章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6

第一节 进化论 36

第二节 能源科技 37

第三节 环境科学 41

第四章 社会科学与未来社会 46

第一节 多元社会的研究 46

第二节 应参考大量资讯、取精用宏 48

第三节 以科际研究解决社会问题 48

第二篇 个人心理与社会行为 51

第一章 身心发展与学习行为 51

第一节 身心发展 51

一、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 51

二、发展的种类 53

第二节 学习行为 57

一、行为的学习过程 57

二、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 62

第二章 动机情绪与成熟人格 65

第一节 动机与情绪 65

一、动机的性质 65

二、情绪的性质 70

第二节 动机、情绪与成熟人格的关系 73

第三章 两性关系与家庭生活 76

第一节 两性关系 76

一、两性的差异 76

二、两性关系 80

第二节 家庭生活的经营 82

第四章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88

第一节 人际关系 88

一、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88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沟通技巧 93

一、人际沟通 93

二、良好的沟通技巧 96

第三篇 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 101

第一章 社会角色与社会适应 101

第一节 社会角色 101

一、社会角色的涵义 101

二、社会角色的特征 102

三、家庭角色的形塑与转变 104

四、有关社会角色的理论 105

第二节 社会适应与社会化 106

一、社会适应与社会化的涵义 106

二、社会适应与社会化对个人的功能 108

三、形塑社会化的机构 109

四、与社会化有关的理论 111

五、影响社会适应的因素 113

第二章 社区意识与社区发展 117

第一节 社区意识 117

一、社区意识的意义 117

二、社区意识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118

三、增进社区民众凝集社区意识的方法 119

第二节 社区发展 121

一、社区发展的意义 122

二、社区发展的功能 123

三、社区发展的原则 124

四、我国社区发展的成效与课题 125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 129

第一节 社会变迁 129

一、社会变迁的意义 129

二、社会变迁的主要理论 129

三、社会变迁的动力 131

第二节 社会发展 133

一、社会发展的涵义 133

二、社会发展的面向 134

三、探讨社会发展的主要理论 135

四、现代化社会的特征 136

五、社会发展的远景 137

第四章 社会安全制度与社会福利服务 140

第一节 社会安全制度 140

一、社会安全制度的定义 140

二、社会安全制度的起源 140

三、社会安全制度的内容 141

四、我国社会安全制度的实施 145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服务 146

一、社会福利的定义与特质 147

二、社会福利的理论 148

三、我国社会福利服务的现况 149

第四篇 政治制度与政治参与 155

第一章 国家与政府 155

第一节 国家 155

一、人民 155

二、领土 158

三、主权 164

第二节 中华民国 167

一、中华民国的属性 167

二、一个中国的涵义 168

第三节 国家与政府 169

一、国家与政府共存亡 169

二、政体和国体的关系 169

三、政府与国家其他三要素有密切的关系 170

四、国家与政府的区分 171

五、中华民国与中华民国政府的关系 171

第二章 民主与法治 175

第一节 民主政治 175

一、民主政治的意义 175

二、民权主义的特征 178

第二节 民主政治是法治政治 181

一、人民依法行使政权 181

二、人民依法享受权利 185

三、政府依法作为 187

四、法治的特征 188

五、法律和道德 191

第三章 民意与政治决策 198

第一节 民意与决策的关系 198

第二节 人民投票决定政策 199

第三节 民意测验与政治决策 202

一、民意测验对于选举的影响 202

二、民意测验对于政治决策的影响 203

第四章 宪政体制与政治发展 205

第一节 宪法 205

一、宪法的意义 205

二、宪法的特性 208

三、宪法的种类 212

四、宪法的修改 216

五、宪法的解释 216

第二节 宪政体制与政治发展 220

一、宪政体制与政治发展连带并行 220

二、宪政发展的趋势 223

第五篇 经济发展与经济生活 231

第一章 经济问题与经济制度 231

第一节 经济问题 231

一、经济问题的产生 231

二、机会成本 233

第二节 经济制度 235

一、经济制度的特质 235

二、统制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236

第二章 价格机能、市场结构与经济行为 241

第一节 分工、专业化生产 241

第二节 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243

第三节 边际成本递增法则 245

第四节 市场供需均衡 246

第五节 价格管制的弊端 248

第三章 国民所得、就业与经济政策 252

第一节 国民所得 252

一、国民所得的衡量指标 252

二、国民所得的意义GNP,GDP,NNP,NI,PI,DI 253

三、国民所得衡量指标的缺失 256

第二节 就业与经济政策 259

一、凯因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259

二、海耶克的先知 261

第四章 经济成长与世界经济 268

第一节 经济成长 268

一、经济成长的定义 268

二、经济成长的衡量 269

三、经济成长理论演进 271

第二节 台湾经济成长与世界经济 275

一、台湾的经济成长 275

二、世界经济与台湾经济 283

第六篇 人类生态与世界和平 287

第一章 生态保育与公害防治 287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循环 287

一、适应、生态系统与生态人类学 287

二、生态循环 288

第二节 生态保育 288

一、生态保育与公害 288

二、生态保育与环保工作 289

三、国人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与关切 291

第三节 公害防治 295

一、空气污染 296

二、水污染 298

三、噪音污染 300

四、垃圾与脏乱 303

五、核辐射污染 304

六、食物污染与药物污染 305

第四节 生态保育与公害防治 307

一、美国「公众利益研究团体」的努力 307

二、我国对环境保护的努力 309

第二章 人口、粮食与资源开发 312

第一节 天灾、人祸与饥荒 313

第二节 人口与粮食供应 314

一、人口的爆炸 314

二、粮食的供应 314

第三节 资源开发 318

第三章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321

第一节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 321

第二节 文化交流 322

一、语言学习以及人类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研习 323

二、观光、访问与交换计画 323

三、合作计画 323

四、迁移与异族通婚 324

第四章 族群关系与世界和平 326

一、我族中心主义 326

二、多元文化与政治经济机会均等 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