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章 建置 区划 56
第一节 位置 面积 56
第二节 建置 境域 56
第三节 行政区划 57
第四节 地名 59
第五节 办事处、乡、镇、场 62
第二章 地质 地貌 79
第一节 地层 79
第二节 构造 82
第三节 成矿条件 85
第四节 地貌 85
第三章 水文 89
第一节 冰川 89
第二节 河流 89
第三节 地下水 91
第四章 气候 物候 93
第一节 气候特征 93
第二节 气候要素 95
第三节 物候 101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104
第一节 土壤 104
第二节 植被 109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11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11
第二节 森林资源 112
第三节 草场资源 113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 115
第五节 矿藏资源 116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8
第一节 干旱 118
第二节 风灾 119
第三节 水灾 119
第四节 冻害 120
第五节 雹灾 121
第六节 地震 121
第七节 滑坡 121
第八节 鼠灾 121
第九节 蝗灾 122
第八章 人口 123
第一节 人口规模与分布 123
第二节 人口变动 126
第三节 人口结构 129
第四节 计划生育 137
第九章 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 144
第一节 机构 144
第二节 城市建设 144
第三节 乡村建设 152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153
第五节 建筑 155
第六节 环境保护 157
第十章 种植业 159
第一节 机构 159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160
第三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65
第四节 种植业分区 166
第五节 农作物 169
第六节 农技农艺 175
第七节 园艺 183
第十一章 畜牧业 187
第一节 机构 187
第二节 生产关系变革 187
第三节 草场 189
第四节 饲料 192
第五节 畜禽品种及改良 192
第六节 畜病防治 194
第七节 牧业生产及畜群结构 199
第十二章 林业 204
第一节 机构 204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05
第三节 林木管护 210
第四节 林业科研 212
第十三章 水利 214
第一节 机构 214
第二节 水利分区 214
第三节 水利工程 215
第四节 地下水开发 222
第五节 水利管理 224
第六节 水产 228
第十四章 农牧机械 23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230
第二节 传统农具 231
第三节 农牧业机械 233
第四节 农机供应与修造 236
第五节 经营管理 237
第十五章 屯垦 240
第一节 唐至清代屯垦 24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屯垦 241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 241
第十六章 工业 247
第一节 机构 247
第二节 发展概述 247
第三节 工业体制 250
第四节 工业门类 253
第五节 乡镇企业 261
第六节 主要企业选介 268
第十七章 商业 27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1
第二节 私营商业 271
第三节 集体商业 273
第四节 国营商业 273
第五节 供销商业 283
第六节 集市贸易 291
第七节 主要商业企业 291
第十八章 粮油 294
第一节 机构 294
第二节 粮油收购 295
第三节 粮油销售 297
第四节 粮油调拨运输 301
第五节 储存 302
第六节 粮油加工 303
第十九章 交通 306
第一节 机构 306
第二节 道路 桥梁 306
第三节 运输 312
第四节 管理 316
第二十章 邮电 318
第一节 机构 318
第二节 邮政 320
第三节 电信 324
第二十一章 财政 328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328
第二节 管理体制 328
第三节 财政收入 330
第四节 财政支出 333
第五节 财政管理 339
第六节 财政监督 341
第二十二章 税务 342
第一节 机构 342
第二节 农牧税 342
第三节 工商税 350
第四节 税收征管 359
第二十三章 金融 361
第一节 机构 361
第二节 货币 362
第三节 货币管理 367
第四节 储蓄 存款 369
第五节 信贷 372
第六节 债券 377
第七节 保险 378
第二十四章 综合经济管理 381
第一节 计划 381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384
第三节 统计 389
第四节 物价 391
第五节 标准计量 394
第六节 审计 395
第七节 土地管理 396
第二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昌吉市(县)地方组织 39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399
第二节 党员 403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 408
第四节 宣传教育 414
第五节 统战工作 415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19
第七节 党史地方志 420
第二十六章 党派 群团 423
第一节 国民党及民主党派地方组织 423
第二节 工人组织 425
第三节 农民组织 427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27
第五节 青少年组织 430
第六节 工商业组织 435
第七节 其他群众团体 437
第二十七章 重大政事 439
第一节 迎接解放 439
第二节 筹粮 439
第三节 平叛建政 439
第四节 抗美援朝 440
第五节 减租反霸 440
第六节 镇压反革命 441
第七节“三反”、“五反” 441
第八节 土地改革 441
第九节 农业合作化 442
第十节 社会主义改造 443
第十一节 肃清反革命 444
第十二节 整风和反右斗争 444
第十三节“大跃进”运动 445
第十四节 人民公社化 447
第十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48
第十六节“大化大革命” 448
第十七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450
第十八节 整党 450
第二十八章 政权 政协 45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452
第二节 政权机构 462
第三节 参议会 人民政协 474
第二十九章 公安 司法 481
第一节 公安 481
第二节 检察 493
第三节 审判 499
第四节 司法行政 503
第三十章 民政 508
第一节 机构 508
第二节 拥军 优抚 508
第三节 救济 512
第四节 社会福利 516
第五节 安置 519
第六节 婚姻登记 522
第七节 地名管理 522
第三十一章 劳动 人事 524
第一节 干部管理 524
第二节 劳动管理 530
第三节 工资 539
第四节 劳保福利 541
第三十二章 军事 544
第一节 驻军 544
第二节 群众武装 547
第三节 兵役 551
第四节 民众防空 553
第五节 重要兵事 554
第三十三章 教育 558
第一节 机构 558
第二节 普通教育 559
第三节 成人教育 576
第四节 教育行政 580
第五节区、州驻市学校 584
第三十四章 科学技术 59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590
第二节 科普活动 591
第三节 科技工作 593
第四节 科技管理 594
第三十五章 文化 602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602
第二节 文学艺术 604
第三节 群众文化 610
第四节 电影 612
第五节 图书 档案 614
第六节 文物古迹 616
第三十六章 广播 电视 620
第一节 机构 620
第二节 广播 621
第三节 电视 624
第四节 通讯员队伍 625
第三十七章 体育 627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62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627
第三节 群众体育 629
第四节 人才培养 631
第五节 体育比赛 633
第三十八章 卫生 635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635
第二节 医疗 641
第三节 医药 647
第四节 防疫保健 649
第三十九章 民族 宗教 656
第一节 民族迁徙与发展 656
第二节 风俗 659
第三节 家庭 姓氏 668
第四节 宗教信仰 669
第四十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72
第一节 机构 672
第二节 学雷锋 树新风 672
第三节 创建文明单位 673
第四节 民族团结 678
第五节 军民团结 679
第四十一章 人物 681
第一节 人物传 681
第二节 人物简介 688
第三节 人物表 695
文存 703
一、国务院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昌吉县成立昌吉市的批复 703
二、转发国务院关于批准我区撤销昌吉等四个县,设立昌吉等三个市的批复的通知 703
三、关于撤销昌吉县成立昌吉市的通知 704
四、中共昌吉市委员会、昌吉市人民政府关于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经济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705
五、关于印发《昌吉市招商引资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昌吉市企业贡献奖评选管理暂行办法》、《昌吉市科学技术进步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昌吉市引进人才暂行办法》的通知 709
六、中共昌吉市委员会、昌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 714
七、昌吉市进一步深化三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 719
八、昌吉古诗文选 723
九、昌吉市古地图 725
续编 727
一、1991~2002年大事记 727
二、1991~2002年昌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753
三、1991~2002年昌吉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人名表 803
编后记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