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催眠术发展与理论 1
第一节 催眠术发展史 1
一、催眠术的发展 1
二、我国催眠术的概况 19
三、民间催眠术的传播 21
第二节 催眠术理论 22
一、生物学理论 23
二、生理学理论 23
三、神经生理学理论 24
四、心理学理论 25
五、精神病理学理论 25
六、神经心理综合性理论 26
第二章 催眠的分类 27
第一节 按属性分类 27
第二节 按学派分类 28
一、麦斯麦学派 28
二、南锡学派 28
三、操作性催眠学派 29
四、放松催眠学派 29
五、自我催眠学派 30
六、间接暗示学派 30
第三章 中医相关理论与经络催眠 31
第一节 阴阳五行学说 31
一、阴阳学说 31
二、五行学说 32
第二节 脏腑学说 32
一、五脏 32
二、六腑 38
三、奇恒之腑 41
第三节 精、气、血、津液 42
一、精 42
二、气 42
三、血 43
四、津液 44
第四节 经络学说 45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45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6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 46
四、经络功能 47
第五节 经络催眠 48
一、经络催眠概述 48
二、经络催眠作用的特点 49
第四章 经络催眠取穴与手法 51
第一节 经络催眠常用穴位与手法 51
一、诱导常用穴位 51
二、催眠治疗常用穴位 54
第二节 常见疾病取穴 60
一、神经衰弱 60
二、强迫症 61
三、抑郁症 61
四、癔症 61
五、进食障碍 62
六、应激反应 62
七、高血压 62
八、癌症 62
九、支气管哮喘 63
十、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神经性便秘、神经性腹泻) 63
十一、神经性抽动、儿童多动行为 63
十二、神经性皮炎、荨麻症 63
第五章 催眠的实施 64
第一节 催眠实施前的准备 64
一、催眠环境准备 64
二、被催眠者的准备 66
三、催眠师的准备 68
四、催眠感受性测验 69
第二节 催眠诱导方法 76
一、放松诱导法 76
二、想象诱导法 77
三、凝视诱导法 81
四、安抚诱导法 81
五、经络点穴催眠诱导法 82
六、远距诱导法 83
七、摆锤诱导法 84
八、色彩对比诱导法 85
九、心像诱导法 85
十、睡眠性催眠诱导法 89
十一、反抗催眠诱导法 90
十二、快速诱导法 91
十三、集体催眠诱导法 92
十四、传感诱导法 96
十五、不知不觉诱导法 97
十六、自我催眠诱导法 99
十七、呼吸诱导法 102
十八、药物诱导法 103
第三节 催眠暗示法 104
一、点穴暗示疗法 104
二、直接暗示疗法 105
三、间接暗示疗法 105
四、模拟暗示法 105
五、临摹暗示法 106
六、想象暗示法 106
七、年龄倒退暗示法 106
八、年龄上升暗示法 107
九、反暗示暗示法 108
十、比喻暗示法 108
十一、综合性暗示法 108
第四节 催眠加深法 109
一、连续加深催眠诱导 109
二、间断加深催眠诱导 110
三、快速加深法 111
第五节 催眠深度辨别 112
一、催眠状态的特征 112
二、催眠深度判断 113
第六节 催眠唤醒法 114
一、数字信号唤醒 115
二、操作信号唤醒 115
三、定时信号唤醒 116
第六章 睡眠与梦 117
第一节 睡眠的生理 117
第二节 睡眠的病理 119
一、失眠症 120
二、嗜睡症 128
三、睡行症 130
四、夜惊 132
五、梦魇 134
六、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137
第三节 梦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143
一、发泄与满足 145
二、调节与补偿 146
三、启示与促进 147
四、虚无与有害 148
第七章 经络催眠治疗 150
第一节 概述 150
第二节 经络催眠治疗原则 151
一、坚持科学性的原则 151
二、良好心理素质的原则 152
三、计划性原则 152
四、解除依赖和移情原则 153
五、帮助建立独立自我的原则 155
第三节 经络催眠治疗前的认知调整 156
一、如何配合经络催眠治疗 156
二、接受、体验催眠而不要检验催眠 156
三、正确认识催眠深浅度与疗效的关系 158
四、经络催眠疗法的科学性与实用性的认识 159
五、消除对催眠的恐惧心理 159
六、疗程与计划 160
第四节 经络催眠治疗步骤 160
一、适应性治疗 160
二、消除症状 161
三、挖掘症结 161
四、提高社会适应性 162
五、潜能开发 162
第五节 经络催眠综合治疗法 162
一、经络催眠疗法 162
二、催眠心理疏导疗法 164
三、催眠自由联想疗法 165
四、催眠心理分析疗法 167
五、催眠自动书写疗法 168
六、摆锤问答疗法 170
七、催眠性指动问答法 172
八、催眠认知疗法 173
九、催眠行为疗法 174
十、催眠内观疗法 175
第六节 经络催眠治疗的范围 176
第七节 经络催眠治疗的禁忌症 180
第八章 经络催眠应用各论 181
第一节 心理成长扭曲综合征 181
一、概述 181
二、共同特征 182
三、临床主要症状 182
四、治疗方案 183
五、分类 185
第二节 其他心理成长中的问题 206
一、恐学症(学校恐怖症) 206
二、考试紧张综合征 211
三、网络成瘾综合征 218
四、青春期困惑 221
五、同一性困惑 226
六、亲子关系矛盾 231
七、学习应激(学习紧张综合征) 236
八、性的困惑 239
第三节 心理及行为障碍 244
一、神经衰弱 244
二、强迫症 248
三、恐怖症 252
四、焦虑症 254
五、疑病症 255
六、癔症 258
七、心境障碍 262
八、进食障碍 264
第四节 心身疾病 269
一、心身疾病的分类 270
二、心身疾病病因 270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271
四、常见心身疾病的诊治 273
第五节 疼痛中的应用 292
一、疼痛控制 292
二、慢性疼痛 299
三、偏头痛 302
四、烧伤 304
五、分娩 305
六、拔牙 307
第六节 女性的心理调适 309
一、性冷淡 309
二、阴道痉挛 311
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313
四、痛经 315
五、闭经 317
第七节 男性的心理调适 319
一、阳痿 319
二、早泄 322
三、射精不能 324
四、性交恐惧 326
五、手淫成癖及婚后手淫 328
第八节 儿童的心理调适 331
一、口吃 331
二、神经性抽动 334
三、遗尿 336
第九节 成年人的心理调适 338
一、应激处理 338
二、克服自卑 343
三、应对怯场 345
四、改善情绪 348
五、肥胖与美容 352
六、戒烟与戒酒 357
七、老年人的心理调适 358
第十节 运动员的心理调适 359
一、运动员怯场 360
二、情绪调控、增强注意力 364
三、引导博采众长 368
四、竞技水平的提高 373
五、消除疲劳伤痛 377
第十一节 司法中的应用 380
一、剖析犯罪真相 381
二、判断责任能力 382
三、获取侦破线索 383
四、提高洞察能力 384
五、协助教育改造 385
附:催眠奇观 387
主要参考文献 400
后记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