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制九针法 1
一曰镵针 1
二曰圆针 1
三曰鍉针 1
四曰锋针 1
五曰铍针 1
六曰圆利针 1
七曰毫针 2
八曰长针 2
九曰大针 2
炼针法 2
四时针法 2
针刺浅深法 3
火针法 3
点穴法 3
量分寸法 4
头部寸 4
膺腧部寸 4
背部寸 4
腹部寸 4
人身尺寸 4
一夫法 4
制艾法 4
作艾炷法 6
取火法 6
下火灸时法 6
灸法 7
壮数多少法 7
发灸疮法 8
疗灸疮法 8
内托黄芪丸 9
止痛生肌散 9
调养法 9
针灸不可并施 9
不耐针灸 10
用针须合天时 10
针补泻法 11
用针宜审顺逆 12
五夺勿用针泻 12
针法有泻无补 12
灸补泻法 13
针灸禁忌 13
针要得术 14
针有上工中工 14
针入著肉 14
针灸法 14
禁忌 15
灸后治法 15
灸疮无汗则未易发脓 15
灸后有热 15
灸疮久未合痛甚者 15
禁针穴 16
禁灸穴 16
别穴 16
神聪四穴 16
当阳二穴 16
太阳二穴 16
明堂一穴 16
眉冲二穴 17
鼻准一穴 17
耳尖二穴 17
聚泉一穴 17
海泉一穴 17
阿是穴 17
崇骨一穴 17
百劳二穴 17
精宫二穴 17
胛缝二穴 17
环冈二穴 17
腰眼二穴 17
下腰一穴 18
回气一穴 18
囊底一穴 18
阑门二穴 18
肠绕二穴 18
肩柱二穴 18
肘尖二穴 18
龙玄二穴 18
吕细二穴 18
中泉二穴 18
二白四穴 18
中魁二穴 18
五虎四穴 18
大都二穴 18
上都二穴 19
中都二穴 19
下都二穴 19
四缝左右十六穴 19
十宣十穴 19
大骨空二穴 19
小骨空二穴 19
旁廷二穴 19
通关二穴 19
直骨二穴 19
阴都二穴 20
气门二穴 20
胞门一穴 20
子户一穴 20
子宫二穴 20
鹤顶二穴 20
膝眼四穴 20
风市二穴 20
营冲二穴 20
漏阴二穴 20
交仪二穴 20
阴阳二穴 20
阴独八穴 20
足内踝尖二穴 20
足外踝尖二穴 21
独阴二穴 21
内太冲二穴 21
甲根四穴 21
募穴 21
原穴 21
会穴 21
讹穴 21
少商二穴 22
合谷二穴 22
神门二穴 22
肩井二穴 22
绝骨二穴 22
三里二穴 22
五脏总属证 22
诸痛痒疮疡,皆属心 22
诸风掉眩,皆属肝 23
诸湿肿满,皆属脾 23
诸咳气喘,皆属肺 23
诸筋骨痛,皆属肾 23
诸节,皆属胆 23
五心,谓手、足掌及心脏 23
一身所属脏腑经 23
头属 23
颡属 23
目属 23
面属 23
耳属 23
鼻属 23
口属 23
齿属 23
上腭属 23
舌属 23
喉咙属 23
胸属 23
腹属 23
胁属 24
背属 24
肩属 24
腰属 24
四肢属 24
肌肉属 24
皮毛属 24
声音属 24
九窍属 24
五脏六腑属病 24
肺属病 24
大肠属病 24
胃属病 24
脾属病 25
心属病 25
小肠属病 25
膀胱属病 25
肾属病 25
心包络属病 25
三焦属病 25
胆属病 25
肝属病 26
十四经抄穴 26
手太阴肺经 26
手阳明大肠经 26
足阳明胃经 27
足太阴脾经 28
手少阴心经 28
手太阳小肠经 29
足太阳膀胱经 29
足少阴肾经 31
手厥阴心包经 32
手少阳三焦经 32
足少阳胆经 33
足厥阴肝经 35
督脉 35
任脉 36
十二经井荥输经合旁通 37
十五络所生病 38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 38
足太阴之别名曰公孙 38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 38
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 38
手厥阴之别名曰内关 39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 39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 39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 39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 39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 39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 39
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 39
任脉之别名曰屋翳 39
督脉之别名曰长强 39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40
脉病有是动有所生病 40
脉有经脉络脉孙络脉 40
十二经血气多少 41
十二经行度部分 41
气行有街 42
针法有巨刺缪刺散刺 42
奇经八脉 42
阳维 43
阴维 43
阳蹻 43
阴蹻 43
冲脉 43
督脉 44
任脉 44
带脉 44
子午八法 44
子午流注 45
五脏六腑所属五输五行 45
五输阴阳配合 46
五输主病 46
五输针随四时 46
井合有义 46
五脏六腑有疾当取十二原 47
脏腑要穴 47
六合所出所入 47
足三焦别脉 48
八会穴 48
六经标本 49
人身四海腧穴 49
大接经 49
主病要穴 50
禁针灸 50
刺中五脏死候 50
失针致伤 50
禁针穴 51
禁灸穴 51
奇穴 52
取膏肓腧穴法 52
取患门穴法 52
取四花穴法 53
骑竹马灸法 53
别穴 54
神聪四穴 54
膝眼四穴 54
旁廷二穴 54
长谷二穴 54
下腰一穴 54
肠绕二穴 54
环冈二穴 54
八关八穴 54
阑门二穴 54
独阴二穴 55
胞门子户各一穴 55
金津玉液二穴 55
大骨空二穴 55
小骨空二穴 55
太阳二穴 55
明堂一穴 55
眉冲二穴 55
营池二穴 55
漏阴二穴 55
中魁二穴 55
血郄二穴 55
腰眼二穴 55
通关二穴 56
胛缝二穴 56
二白二穴 56
回气一穴 56
气端十穴 56
鹤顶二穴 56
龙玄二穴 56
阴独八穴 56
通里二穴 56
气门二穴 56
阴阳二穴 56
精宫二穴 56
直骨二穴 56
交仪二穴 57
当阳二穴 57
鱼腰二穴 57
夺命二穴 57
诸药灸法 57
豉饼灸法 57
硫黄灸法 57
隔蒜灸法 57
桑枝灸法 57
附子灸法 58
黄土灸法 58
鸡足针法 58
择针灸吉日法 58
太乙徙立于中宫朝八风占吉凶 59
风从南方来 59
风从西南来 59
风从西方来 59
风从西北来 59
风从北方来 59
风从东北来 59
风从东方来 59
风从东南来 60
九宫图 60
身形应九野 61
太乙游八节日数 61
九宫尻神图 66
逐日人神所在 66
每月诸神值日避忌旁通图 67
针灸吉日 67
针灸忌日 68
坐向法 68
卷二折量法 69
头面部 69
头痛及眼疾赤目等症 70
伤风为热者 70
头目臃肿胸胁支满 70
偏头痛目?不可忍 70
面苍黑 70
头面风痒 70
耳部 70
耳鸣不能听远 70
耳痛耳鸣 70
耳聋 71
虚劳羸瘦耳聋 71
目部 71
目睛 71
迎风冷泪 71
风目眶烂 71
目生白翳 71
目睛痛无泪 71
眼眶上下有青黑色 71
瞳子突出 71
大人小儿雀目 71
口部 72
口中生疮 72
唇肿 72
口中如胶 72
口中出血不止 72
口鼻并出血 72
唇吻不收 72
口苦 72
重舌舌裂舌强 72
口噤牙车不开 72
鼻部 72
五臭 72
鼻中瘜肉 72
鼻塞 72
鼽衄 72
鼻不闻香臭 73
衄血不止喑不能言 73
咳嗽 73
咳逆不止 73
失音 73
唾喘 73
呕吐不下食 73
喘急 73
哮喘 73
翻胃 73
痰喘 73
干呕 73
肺痈咳嗽上气 73
咳喘饮水 73
喘呕欠伸 73
唾血内损 73
痰涎 74
喘胀不能行 74
结积留饮 74
咽喉 74
噎者 74
单蛾 74
双蛾 74
咽喉不肿而热塞吞饮从鼻还出 74
喉痛胸胁支满 74
颊颈 74
牙颊痛 75
项强 75
齿部 75
上齿痛 75
下齿痛 75
上下齿痛 75
齿龋痛 75
齿龈腐 75
心胸 75
心惕惕失智 76
胸腹痛或痰厥胸痛 76
卒心胸痛汗出 76
胸满逆气闷热 76
积年胸痛 76
真心痛 76
胸痛吐冷酸水 76
心热不寐 76
胸痛如刺手卒青 76
冷气冲心痛 76
惊恐心痛 76
心恍惚 76
胸腹痛暴泄 76
心痛呕涎 76
心痛面苍黑欲死 76
心悲恐烦热 76
心风 77
风眩 77
胸引两胁痛 77
胸痛口噤 77
胸连胁痛 77
胸中瘀血 77
胸噎不嗜食 77
腹胁 77
胃脘痛 77
饮食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黄赤 77
冷热不调绕脐攻注疼痛 77
腹胀坚脐小腹亦坚 77
肠鸣痛 77
腹胁及诸处流注刺痛不可忍 77
肿胀 78
满身卒肿面浮洪大 78
水肿腹胀 78
四肢面目浮肿 78
浮肿及鼓胀 78
针中脘穴手法 78
积聚 79
痰积成块 79
奔豚气 79
小腹积聚腰脊周痹咳嗽大便难 79
腹中积聚气行上下 79
痞块 79
脐下结块如盆 79
伏梁及奔豚积聚 79
手臂 80
手臂筋挛酸痛专废食饮不省人事者 80
手足指节蹉跌酸痛久不愈 80
肘节酸痛 80
肩痛累月肩节如胶连接不能举 80
落伤打扑伤 80
两臂及胸转筋 80
臂细无力 80
肘腕酸痛重 80
手臂善动 81
手掌热 81
臂内廉痛皮痒 81
手五指不能屈伸 81
腋肿 81
左手足无力 81
两手大热如在火中 81
腰背 81
腰痛不能屈伸 81
腰脊疼痛溺浊 81
腰痛腹鸣 81
老人腰痛 81
腰背伛偻 81
腰肿痛 82
脚膝 82
脚酸不能屈伸难久立 82
脚足转筋不忍 82
脚足内外踝红肿日久不脓不差 82
脚气 82
手足筋挛蹇涩 82
鹤膝风 82
足掌疼 82
骨髓冷痛 82
脚足寒冷不可忍 82
肌肤温而病人自言寒冷不可忍者 82
膝上肿痛身屈不行 83
诸节痛 83
便毒 83
四肢不收怠惰嗜卧 83
四肢转筋 83
风部 83
言语蹇涩半身不遂 83
口眼?斜 83
偏风口? 84
卒恶风不语肉痹不知人 84
遍身痒如虫行不可忍 84
历节风 84
中风口噤痰塞如引钜声 84
角弓反张 84
中风眼戴上及不能语者 84
夫中风有五不治者 84
〔附〕风者百病之长也 84
中脏者 84
中腑者 84
肝中 84
心中 84
肺中 84
肾中 85
脾中 85
胆中 85
胃中 85
五脏之病 85
太息善悲 85
癫痫 85
癫痫 85
狂言喜笑 85
鬼邪 85
见鬼 85
梦厌 85
善哭 85
风癫及发狂欲走称神自高悲泣呻吟 86
骂詈不息身称鬼语 86
狐魅颠狂 86
羊痫 86
牛痫 86
马痫 86
犬痫 86
鸡痫 86
猪痫 86
五痫吐沫 86
状如鸟鸣心闷不喜问语 86
目戴上不识 86
厥逆 86
吐痰厥逆 86
尸厥 87
四肢转筋厥逆 87
善恐小气厥逆 87
传尸骨蒸 87
肾厥头痛筋挛惊恐不嗜卧 87
急死 87
中恶 87
溺水死 87
缢死 87
中暑几死 87
痢疾 87
水痢不止 88
赤白痢 88
泄痢小腹痛 88
冷痢食不化 88
脱肛久不愈 88
溏泄 88
痔疾 88
五痔便血失尿尻痛 88
肠风下血痔 88
痔乳头 88
疗痔昔人所传 88
阴疝 89
疝气上冲心腹急痛呼吸不通 89
奔豚气绕脐上冲 89
疝气冲心 89
阴痿 89
阴头痛 89
阴肿挺出 89
疝气绕脐冲胸 89
?疝 89
淋浊 90
五淋 90
石淋 90
溺白浊 90
霍乱 90
霍乱闷乱 90
转筋霍乱 90
霍乱心胸满痛吐食肠鸣 90
暴泄 90
干呕 90
霍乱遗矢 91
霍乱头痛胸痛呼吸喘鸣 91
霍乱已死而有暖气者 91
疟疾 91
疟病从头顶发者 91
从手臂发者 91
从腰背发者 91
温疟 91
痎疟 91
诸疟 91
疟母 91
虚劳 92
虚劳羸瘦耳聋尿血小便浊或出精阴中痛足寒如冰 92
脏气虚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病 92
梦与人交泄精 92
梦遗失精 92
患门穴 92
劳瘵 93
劳瘵症 93
人脉微细或时无者 93
虚劳百损失精劳症 93
四花穴 93
食不化 94
饮食倍多身渐羸瘦痃癖腹痛 94
腹胀不嗜食食不化 94
饮食困惫四肢怠惰烦热嗜卧 94
呕逆不得食 94
食积善渴 94
恶闻食气 94
伤饱瘦黄 94
翻胃 94
黄疸 95
肾疸 95
黄疸 95
酒疸 95
三十六黄疸方 95
女劳疸 95
食疸 95
疮肿 95
痈者 95
疽者 95
痈疽毒肿 96
痈疽诸肿或不痒不痛色青黑者 96
发际肿唇肿面肿 96
凡大小肿 96
骑竹马穴法 96
诸危恶症 97
五逆症察色 97
肺痈 97
阴肿或臀肿 97
回骨症 98
肠痈 98
疔肿生面上口角 98
疔肿生生手上 98
疔肿生生背上 98
缕疔 99
诸药灸痈疽法 99
诸疮胬肉 99
肿坚有根名曰石痈 99
龙疮 99
手足或一身状如桃栗不红而痛三四日间成脓 100
附骨疽 100
风丹及火丹毒 100
诸处痰肿 100
遍身疥疮 100
腋肿马刀挟缨 100
热风瘾疹 100
皮风疮 100
白癞 100
风癞 100
痈疽疔疖瘰疬等疮八穴灸法 101
汞毒疮 101
瘰疬 102
联珠疮 102
瘿瘤 102
肉瘤 102
血瘤 102
瘰疬绕项起核名蟠蛇疬 102
延生胸前连腋名瓜藤疬 102
左耳根生名惠袋疬 102
右耳根生名蜂窠疬 102
蛊毒 102
蛊毒 102
三虫痛胸多涎 102
虫咬心痛 103
眠睡 103
多睡 103
无睡 103
内伤瘀血 103
胸中瘀血 103
消渴 103
消渴饮水 103
肾虚消渴 103
食渴 104
汗部 104
转筋汗不出 104
烦心汗不出 104
骨寒热汗注 104
汗出鼻衄 104
身热如火汗不出 104
盗汗 104
虚汗 104
咳嗽汗不出 104
伤寒及瘟疫 104
太阳经病 104
阳明经病 104
少阳经病 105
太阴经病 105
少阴经病 105
厥阴经病 105
痓病 105
伤寒流注 105
伤寒犯色 105
阴症伤寒弥留不能退热 105
伤寒过六日不解者 106
余热未尽 106
伤寒悲恐 106
挟脊痛 106
口干 106
项强目瞑 106
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106
热病烦心汗不出 106
热病极热头痛引饮三日 106
虾蟆瘟 106
大头瘟 106
大小便 107
大小便不通 107
大小便不利 107
小便黄赤不禁 107
小便状如散火 107
小便不通脐下冷 107
小便难 107
小便色变 107
尻重 107
尿血 107
肠鸣溏泄腹痛 107
身部 107
身有四海 107
身体不仁 108
痹胸背 108
瘫痪 108
周痹 108
嗜卧 108
腨痹 108
呕吐 108
上吐下闭 108
呕吐 108
干呕 108
吐血 108
呕吐乍寒乍热心烦 108
妇人 109
经候过多色瘀 109
月事带下恶露 109
阴挺出 109
苍汗阴痛 109
血块月事不调 109
恶露成块 109
血闭无子 109
癥瘕肠鸣泄痢绕脐绞痛 109
脐下冷疝 109
赤白带下 109
转胞小便难 109
月经不通 109
崩漏 109
漏白带 109
血淋 109
胞衣不下 109
淋沥 109
如妊 109
催孕 110
无子 110
遗尿 110
胞中恶血痛 110
难产 110
堕胎后手足如冰厥冷 110
死胎 110
产后诸疾 110
子上逼心闷乱 110
欲断产 110
乳肿 110
乳痈 110
奶岩 111
产后腹痛 111
因产恶露不止 111
无乳汁 111
数落胎 111
阴中干痛恶合阴阳 111
血漏赤白 111
尿血 111
月事不断 111
小儿 111
小儿胎痫奶痫惊痫 111
火丹毒谓游风入胸腹则死 111
脱肛 111
雀目 111
囟门不合 111
羸瘦食不化 111
阴卵偏大入腹 111
惊风 111
睡惊手掣目不合 112
胎痫 112
小便不通 112
口噤 112
惊痫 112
痎疟 112
善惊 112
多哭 112
卒疝 112
两目眦赤 112
两眼白翳每到春秋遮瞳 112
蚀龈臭秽冲人 112
脐肿 112
卒时皮青黑 112
风痫目戴上 112
四五岁不言 112
阴肿 112
赤白痢疾 112
遗尿 112
吐乳 113
斑疮入眼 113
达夜啼呼 113
浮肿 113
久疟 113
吐沫尸厥 113
儿生一七日内多啼 113
先惊后啼 113
角弓反张 113
五痫 113
食痫 113
猪痫 113
犬痫 113
鸡痫 113
羊痫 113
牛痫 113
马痫 113
五痫 113
惊瘈疭痫 113
腹满不食 114
吐血 114
急惊风者 114
慢惊风者 114
痘疹 114
怪疾 114
大人小儿怪疾 114
咀咒之症 114
杂病 115
蝎蜥蛇犬蜈蚣咬伤痛不可忍者 115
犬咬 115
狂犬咬 115
蛇咬 115
九宫数 115
每月诸神值日避忌旁通图 116
太乙游八节日数 116
内景篇针灸 117
身形 117
精 117
气 117
神 118
血 118
梦 118
声音 119
言语 119
津液 119
痰饮 119
胞 119
虫 120
小便 120
大便 120
外形篇针灸 121
头 121
眼 122
耳 123
鼻 123
口舌 123
牙齿 124
咽喉 124
颈项 125
背 125
胸 125
乳 126
腹 126
腰 126
胁 126
皮 127
肉 127
脉 127
筋 127
骨 127
手 127
足 128
前阴 128
后阴 129
杂病篇针灸 130
风 130
寒 131
湿 133
火 133
内伤 133
虚劳 133
霍乱 134
呕吐 134
咳嗽 134
积聚 135
浮肿 136
胀满 136
痎疟 136
瘟疫 136
邪祟 137
痈疽 137
大风疮 139
瘰疬 139
瘿瘤 140
疳瘘 140
疥癣 140
臁疮 140
犬伤 140
诸虫伤 141
蛊毒 141
卒死 141
妇人 141
小儿 142
卷三 144
十二经脉流注腧穴 144
手太阴肺经 144
手太阴肺经流注 147
手太阴肺经左右凡二十二穴 148
手阳明大肠经 149
手阳明大肠经流注 153
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凡四十穴 153
足阳明胃经 156
足阳明胃经流注 164
足阳明胃经左右凡九十穴 165
足太阴脾经 170
足太阴脾经流注 173
足太阴脾经左右凡四十二穴 174
手少阴心经 176
手少阴心经流注 178
手少阴心经左右凡一十八穴 178
手太阳小肠经 179
手太阳小肠经流注 181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凡三十八穴 182
足太阳膀胱经 184
足太阳膀胱经流注 196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凡一百二十六穴 196
卷四 204
足少阴肾经 204
足少阴肾经流注 208
足少阴肾经左右凡五十四穴 209
手厥阴心包络经 212
手厥阴心包经流注 214
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凡一十八穴 214
手少阳三焦经 215
手少阳三焦经流注 219
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凡四十六穴 219
足少阳胆经 221
足少阳胆经流注 228
足少阳胆经左右凡九十穴 228
足厥阴肝经 233
足厥阴肝经流注 236
足厥阴肝经左右凡二十六穴 236
任脉 238
任脉流注及孔穴 243
督脉 245
督脉流注及孔穴 251
经外奇穴 254
头部 254
面部 255
颈项部 256
膺部 256
腹部 257
背部 258
手部 260
足部 262
阴部 265
禁针穴目录 265
禁针穴 265
禁灸穴目录 267
禁灸穴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