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体系 1
一、研究对象 1
一二、学科性质 4
三、基本内容 7
四、科学体系 9
第二节 学习、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方法 10
一、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二、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12
三、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方法 14
第二章 自然辩证法简史 16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前史 16
一、古代自然哲学 16
二、近代前期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方法论 19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24
一、自然辩证法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24
二、自然辩证法创立的哲学渊源 27
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及其意义 28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33
一、自然辩证法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基础 33
二、自然辩证法的传播和研究 34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 36
第一篇 自然界的辩证法 39
第三章 以物质系统方式存在的自然界 39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形态 40
一、自然界物质客体的规定性 40
二、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41
三、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 46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存在的系统性 47
一、系统方式的基本特征 48
二、系统功能的产生原因 49
三、系统整体的突现性质 52
第三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54
一、层次结构的基本特征 54
二、层次结构的结合度 56
三、层次结构的因果链 58
第四章 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然界 61
第一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过程 61
一、恩格斯对自然界历史性的研究 61
二、自然界演化的主要环节 64
三、自然界物质演化的统一性 69
第二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方向性 71
一、物质系统演化的基本阶段 71
二、物质系统演化的两个方向 73
三、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性 75
第三节 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无限性 78
一、物质运动的转化守恒 78
二、物质系统演化的循环发展 81
第五章 人和自然 85
第一节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85
一、人从自然界分化产生 85
二、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 88
三、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89
第二节 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91
一、自然界的新进化——人工自然界 91
二、人工自然的产生和扩展 93
三、自然界的平衡与人工自然的两重性 95
第三节 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97
一、调节人和自然关系的几种观点 97
二、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98
第二篇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辩证法 107
引言 107
第六章 科学问题和科研选题 111
第一节 科学问题 111
一、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111
二、问题的来源 114
三、问题的分类 116
第二节 科研选题 120
一、选题的重要性 120
二、选题的准备和程序 121
三、选题的基本原则 123
第七章 科学认识的感性活动方法 129
第一节 科学实践和科学事实 129
一、科学实践 129
二、科学事实 134
第二节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 137
一、科学观察 137
二、科学实验 143
第三节 观察实验中的若干认识论问题 148
一、关于可观察性原则 149
二、关于科学仪器问题 150
三、关于“观察渗透理论”问题 153
四、关于观察的客观性问题 156
五、关于观察实验中的机遇问题 157
第八章 科学认识的理性思维方法 160
第一节 科学抽象 160
一、科学抽象及其相关因素 160
二、科学抽象的一般进程 163
第二节 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168
一、比较 168
二、分析和综合 172
三、归纳和演绎 179
四、类比 187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方法 191
一、形象思维 192
二、直觉思维 194
三、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认识论基础 197
第四节 理想化方法 199
一、理想化抽象 199
二、理想模型 202
三、理想实验 206
第五节 数学方法 210
一、数学方法的特点 210
二、数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212
三、数学模型方法 214
第九章 建立理论的方法 217
第一节 科学假说方法 217
一、科学假说的特点和作用 217
二、科学假说的形成 220
三、科学假说的检验 224
第二节 科学理论 226
一、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226
二、科学理论的结构 228
三、构造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论原则 231
第十章 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 236
第一节 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的特点和基本程序 236
一、工程技术研究方法的一般特点 236
二、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及基本程序 240
第二节 工程技术研究的选题 242
一、选题在工程技术研究中的特殊战略意义 243
二、发现和提出工程技术研究课题 244
三、工程技术研究课题的评估 246
第三节 工程技术的研究方法 247
一、技术原理的构思方法 247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的创造性思维 249
三、工程技术研究中的试验方法 250
第四节 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 251
一、工程设计在工程技术活动中的作用 251
二、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步骤 253
三、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 254
第十一章 系统科学方法 256
第一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256
一、系统科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256
二、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 257
三、系统科学方法的作用 260
第二节 常用的几种系统科学方法 262
一、黑箱辨识方法 262
二、功能模拟方法 264
三、信息处理方法 266
四、反馈控制方法 268
五、自组织理论的方法 269
第三节 常用的几种系统工程方法 271
一、系统分析方法 272
二、分解协调方法 273
第三篇 科学技术的辩证法 276
第十二章 科学技术的性质、结构和功能 276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基本性质 277
一、自然科学的性质 277
二、技术的基本性质 279
三、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281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282
一、自然科学技术的分类原则 283
二、自然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284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88
一、科学技术的物质文明建设功能 289
二、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建设功能 294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 297
四、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303
第十三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 311
第一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 311
一、科学实践和科学理论的矛盾 311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其他内在矛盾 316
第二节 自然科学发展的若干模式述评 325
一、波普尔的科学发展的四段式动态模式 325
二、库恩的科学发展是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交互更替过程的模式 328
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的模式 330
四、凯德洛夫的带头学科更替的模式 332
第三节 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 333
一、技术规范与段术实践的矛盾 333
二、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 336
三、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 338
第四节 技术发展的形式和模式 341
一、技术发展的形式 341
二、技术发展的模式 342
第十四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 344
第一节 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基础 344
一、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决定力量 344
二、社会生产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347
第二节 社会制度制约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350
一、社会制度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 351
二、资本主义制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353
三、社会主义制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356
第三节 哲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358
一、哲学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58
二、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364
第四节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保证 365
一、教育对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 366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现代化 368
第十五章 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总体科学能力 372
第一节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及其产生 372
一、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基本因素和性质 372
二、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产生 374
第二节 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77
一、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377
二、社会总体科学能力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381
三、研究社会总体科学能力的意义 386
第十六章 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89
等一节 科学技术的现状 389
一、20世纪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389
二、大科学和高技术 391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395
一、科学技术的数学化 395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396
三、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397
四、科学发展的综合化 398
第三节 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01
一、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401
二、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403
三、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搞好协调发展 407
参考文献 409
后记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