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 1
1.关于本文的写作年代,文末自署是“一九一九年三月”,而为什么人们却认为是“一九一八年冬写的? 1
2.孔乙己是个什么人? 1
3.孔乙己既然是这样的一个人,那么作者对他的同情态度合适吗? 3
4.有些人认为,批判旁观者对孔乙己的嘲笑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这个意见如何? 4
5.这篇小说写的是孔乙己和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制度的矛盾吗? 5
《药》 6
1.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历来有分歧,究竞应该怎么看? 6
2.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7
3.既然本文主要是表现群众的愚昧麻木,那么夏瑜坟上的花环是什么意思?这与作品的主题有没有矛盾? 8
4.作者说,“《药》的收束,也分明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这是什么意思? 9
5.对文中乌鸦的理解分歧很大,究竟应该怎么看? 11
《一件小事》 12
1.本文的写作日期和发表地点说法不一,究竟哪说为是? 12
2.小说开始一段说:“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看不起人。”这看不起的“人”是指谁? 13
3.“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这“六年”是指哪六年? 15
4.国家大事对“我”的影响,不应该使“我”更看不起反动统治者吗?为什么也使“我”看不起劳动人民呢? 16
5.为什么这件小事对“我”来说,意义那么深,触动那么大? 17
6.这篇小说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18
7.有人说,这篇作品,在鲁迅创作中是特出的一篇,这是什么意思? 19
《风波》 20
1.作者写赵七爷爱看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是什么意思? 20
2.为什么八一嫂说了“衙门里的大老爷没有告示”这话以后,赵七爷很生气呢? 20
3.小说最后一段的一些叙述交待是什么意思? 21
4.作者塑造九斤老太这个艺术形象的意义何在? 21
5.这篇小说仅仅是揭露鞭挞了封建势力的猖獗吗? 22
《故乡》 24
1.作者对水生年龄的描写和说明前后矛盾,这是怎么回事? 24
2.有的说这篇小说写的是故乡前后二十年的变化,有的说写的是前后三十年的变化,到底写的是多少年的变化? 25
3.这篇小说既然是写故乡变化的,那么写的是哪些方面的变化? 26
4.不少分析文章,说杨二嫂原本就是个不太好的人,这看法对吗? 26
5.有人说,“我”和“闰土”,一个是少爷,一个是雇农的儿子,而两个人的友谊又那么深,这是不是阶级调和论的表现? 26
6.本文最后几段怎么理解 27
7.“海边”和“沙地”两词怎么讲? 29
《社戏》 30
1.本篇题名“社戏”,但作者却用了四分之一多的篇幅写看京戏。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30
2.“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看过两回中国戏,第一回是民国元年,第二回是哪一年呢? 31
3.小朋友们偷煮农民的罗汉豆吃对吗?为什么作者没有一点批评的意思呢? 32
4.鲁迅对过去的农村似乎有好感,甚至赞美,这不就迎合了当时的复古主义者了吗? 32
《祝福》 34
1.“——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这几句话怎么理解? 34
2.作品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对祥林嫂的态度是好还是坏? 35
3.祥林嫂二十六、七岁,其丈夫十六、七岁,婆婆三十多岁,这合乎不合乎情理? 36
4.在旧社会,为什么妇女比男子的社会地位低? 37
5.为什么妇女还受丈夫的压迫呢? 38
6.祥林嫂再嫁后,为什么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38
7.“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打扫得干干净净了”这几句怎么解释? 39
8.《祝福》的段落究竟应该怎样划分? 40
9.祥林嫂是死在年终还是过年的时侯? 41
10.“里山”一词怎么讲? 4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3
1先生读的“铁如意……”一段话出自何处? 43
2.关于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究竟有没有寓意?作者插入这个故事的用意何在? 44
3“Ade,我的……”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了德语词,难道当时鲁迅学了德语,说话就是这样的? 46
4.关于鲁迅影写的画的下落,为什么说了那么多话,用意何在? 47
5.这篇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47
《藤野先生》 50
1.文章开首一句是什么意思? 50
2.文章中多次使用“讲义”一词,与现在用法似乎不同,这是怎么回事? 51
3.作者由东京去仙台途中所经过的地方,为什么“到现在”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方? 51
4.“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并不比中国早。”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51
5.“但他也偶有使我为难的时候”。这“为难”是什么意思? 52
6.“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这两句怎么讲? 53
7.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给鲁迅的匿名信开首一句的议论是什么意思? 54
8.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赞扬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呢,还是主要写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 54
《湘灵歌》 56
1.对“高丘”一词究竟应该怎么理解? 56
2.《湘灵歌》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57
《自嘲》 60
1.本诗的写作过程怎样?“偷得半联”指哪一句? 60
2.对本诗中“华盖”一词怎么理解? 61
3.对本诗的颔联应该怎么理解? 62
4.“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什么意思? 64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66
1.请系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 66
2.这首诗是不是“七绝”?为什么最后一句不押韵? 69
《亥年残秋偶作》 70
1.对“金风萧瑟”应该怎么理解? 70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72
1.“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这几句怎么讲? 72
2.“革命党也一派新气……‘文明’得可以”这几句是什么意思? 72
3.“与有力的是他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一句中的“与有力”怎么讲? 73
4.第四节的最后一句话怎么解释? 73
5.文中所说的“枉道”是什么意思? 74
6.第五、六节里讲的“老实人”、“仁人们”、“真心人”、“真心的公理论者”、“公理论者”各指的是一些什么人? 74
7.文章的第七节最后说:“但这‘费厄,却又变成弱点,反而给人利用了来替章士钊的‘遗泽,保镳”。这“遗泽”指什么? 75
《十四年的读经》 77
1.关于“玩艺儿”一词,文中有时这样写,有时又写作“玩意儿”,这是怎么回事? 77
2.“现在岂不是正值‘人心不古’的时候么?则其所以得阔之道居然可知”,这几句是什么意思? 77
3.第六段里的“现在是主张‘读经’的时候了”一句是何含义? 78
4.这篇文章的段落应该怎样划分?段意应该怎样概括? 78
5.对章士钊这个人现在如何评价? 80
《流产与断种》 81
1.作者为什么说“发明这话的是没有什么恶意的”,“应和的也是情有可原的”? 81
2.“智识高超而眼光远大的先生们”指谁? 82
3.第三自然段中的“(!)”是什么意思? 82
4.文中说,“古来就这样,所谓读书人,对于后起者却反而专用彰明较著的或改头换面的禁锢”?为什么又说“近来自然客气些”? 82
5.文中说,“倘以为与其所得的不是出类拔萃的婴儿,不如断种,那就无话可说”。这“无话可说”是什么意思? 83
6.关于这篇文章段落的划分,分歧是很大的,究竟应该怎样划分? 84
《记念刘和珍君》 86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奉献于逝者的灵前。”这几句怎么解释? 86
2.第二节的第一段是什么意思? 86
3.第六节第一段讲到了请愿,作者似乎是持反对态度的,怎么理解? 87
4.第七节第三段是什么意思? 88
《老调子已经唱完》 90
1.题目“老调子已经唱&完”是什么意思? 90
2.“再说欧美的几个国度……所以现在文学上也有些寂寞”,这几句怎么具体解释? 90
3.“老调子将中国唱完,完了好几次”怎么解释? 92
4.“从前西洋有一个国度,国名忘记了……”这个“国度”指哪一国? 92
5.“用枪炮来打的后几次,我已经出了世了,但是年纪青。”这“用枪炮来打的后几次”指哪几次? 93
6.“我曾经做过一篇杂感……”这篇杂感是指哪篇文章? 93
《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 95
1.“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那一边”,这“那一边”指什么? 95
2.作者为什么把写文章庆祝沪宁克复看作是“苦差使”? 96
3.作者说,写庆祝胜利的文章,总“想写得切题一些”,但“总是离题有千里之远”。这所谓“切题”和“离题”的“题”指什么? 97
4.作者写那三个“忽然想到”的事是什么意思? 98
5.“黑暗的区域”指哪里?“反革命者”又指谁? 98
6.“清初的几个皇帝,民国二年后的袁世凯,对于异己者,何尝不赶尽杀绝”,具体说来如何? 99
7.文中说,“去年年底,《现代评论》不就变了论调了么?……忽然脱胎换骨”,具体情况如何? 101
3.鲁迅在这篇文章里,对广州庆祝的盛典特别多,似乎是不满的,这是为什么? 102
9.不少文章说,沪宁都是由北伐军克复的,这说法对吗? 103
10.文章开头说的在广州“纪念和庆祝的盛典似乎特别多”是指什么? 104
11.鲁迅的这篇时间性很强的文章,为什么四月十五日已写好,到五月五日才发表? 105
12.鲁迅的这篇革命色采很强的文章,为什么还能在反革命政变后的报纸上发表? 107
13.这篇文章既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为什么后来又遗佚了呢? 108
《文学和出汗》 110
1.本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110
2.“这真是所谓‘你不说我倒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了’”,这几句怎么讲? 110
3.文章第三段怎么解释? 111
4.英国小说,由写“香汗多”到“很有些臭汗气”的变化,具体说来怎样? 111
《流氓的变迁》 114
1.这篇文章是针对着谁而写的? 114
2.为什么说“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而那用以压服人主的家伙,则都是天”,具体指的又是什么? 115
3.“汉的大侠,就已和公侯权贵相馈赠,以备危急时来作护符之用了”,具体说来怎样? 117
4.这篇文章里所说的“强盗”是指什么? 117
5.有人说,李逵却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这怎么理解? 118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119
1.什么叫“广义的社会主义”? 119
2.文中说的“一二年来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是指什么? 119
3.什么叫八股文? 121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123
1.为什么说“不知道谁是它的主子,正是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的原因,也就是属于所有资本家的证据”? 123
2.为什么说“不过这时它就愈不明白谁是主子了”? 124
3.为什么说“这职业,比起‘刽子手’来,也就更加下贱了”? 124
4.关于本文的段落,有的分为两部分,有的分为四部分,到底该分几部分? 125
《“友邦惊诧”论》 127
1.“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一段怎么解释? 127
2.“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一段是什么意思? 128
3.“‘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莫名惊诧’,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这几句怎么解释? 129
4.“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一段怎么讲? 129
5.这篇文章,重点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呢,还是揭露帝国主义? 130
《为了忘却的记念》 131
1.《现代》是反动的“第三种人”办的刊物,为什么鲁迅的这篇文章发表在那上面呢? 131
2.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131
3.关于左联五作家的遇害,当时“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辟的文章”,具体说来如何? 132
4.为什么作者说乡绅“对于‘复’字未必有这么热心”? 134
5.作者说,和柔石的最初相见是在八九年前的北京,具体情况如何? 134
6.“无论从旧道德……自己背起来”这几句怎么讲? 134
7.“这是奴隶所幻想……我于是逃走”这几句怎么讲? 135
8.那首诗中的“过春时”怎么解释? 135
9.“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指什么? 137
10.第二节写冯铿,鲁迅对她的印象似乎不好,特别是这一节的最后两句,更使人难于理解。 137
《关于中国的王道》 139
1.“那‘信’……至今一篇也没有见。”这几句是什么意思? 139
2.文章说,胡适自己“恐怕也未必相信自己的话(指征服中国民族的心——笔者)的罢”是什么意思? 139
3.作者在文章中,一方面说中国“其实是彻底的未曾有过王道”,一方面又说中国的王道和霸道“其实却是兄弟”,这是不是前后矛盾? 140
4.文章说,“中国也有过讴歌了元和清的人们,但那是感谢火神之类,并非连心也被征服了的证据。”这是什么意思? 140
5.作者说,在实行王道之前或之后,“一定要有霸道跑出来的”,请举例加以说明。 141
6.文中说,“中国也有过讴歌了元和清的人们”,作者是不是把元和清看作中国以外的民族了? 142
《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 143
1.篇末自署的写作日期是“八月二十九日”,而文中又说“八月三十日《申报》报告我们说——”,这不自相矛盾了吗? 143
2.文章的题目是何含义? 143
3.“上海的华界虽然接近夷(亦作彝)场,也听到了当年孔子听得‘三月不知肉味’的‘韶乐’。”作者似乎认为在接近夷场的地方是不应当听到“韶乐”的。这是为什么? 144
4.“‘孔子,圣之时者也’……却还没有夷场。”这几句怎么解释? 145
5.文章的最后几句怎么理解? 145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147
1第二自然段中,“从日本倒输入中国来的”一句含有什么意思? 147
2.关于“孔子见老子”,一语的注释,很不一致,究竟哪种说法为是? 147
3.第四自然段中“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打仗而失败了”这几句怎么解释? 148
4.拼命尊孔的政府和官僚用官帑大翻起洋鬼子的书籍来指什么事? 149
5.“从二十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从新记得”是怎么回事? 149
6.“而孔夫子被利用为或一目的器具”怎么解释? 151
《三月的租界》 152
1.文章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152
2.文章以引述田军夫妇从东北回到“祖国”的情景作为开头是什么意思? 152
3.“他们回‘祖国’……那当然更没有人会说话”这几句怎么理解? 153
4.张春桥为什么大肆攻击鲁迅和田军的《八月的乡村》? 153
5.作者为什么称狄克的黑文章为《火炬》的“奇怪毫光之一”? 154
6.“这些话自然不能说是不对的”那一段怎么解释? 155
7.“况且从狄克先生的文章上看起来”一段怎么解释? 156
8.说张春桥攻击鲁迅的《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一文,是在周扬的支使下写的,这种看法全面吗? 156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159
1.“这很使我‘糊涂’起来了……无情面的讽刺的”这几句话怎么解释? 159
2.“但我:即使怎样不行:自觉和你们总是相离很远的”这几句是针对什么说的? 160
3.陈仲山何许人也? 160
《答徐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 164
1.作者为什么说徐懋庸的这封信“是有计划的,是他们向没有加入‘文艺家协会’的人们的新的挑战”? 164
2.对于抗日统一战线的态度,“我已经在好几个地方说过了”,这“好几个地方”指哪? 166
3.文中说,“我也曾提出过我对于组织这种统一的团体的意见过”。鲁迅关于组织文艺界统一战线的意见,在哪里提出过?“那些意见自然是被一些所谓‘指导家,格杀了”,是什么意思? 167
4.为什么说,发表在《文学界》创刊号上的关于“联合问题”和“国防文学”的两篇文章,“是基本上宗派主义的”? 168
鲁迅谈自己的作品(部分)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