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故乡醴陵 1
第二章 贫困的磨炼 4
彭泥冲的友伢子 4
忘背《三字经》 5
牛尾巴上燃鞭炮 6
教训地主的儿子 8
与小老虎同眠 9
第三章 学生时代闹革命 10
北联高小参加反帝爱国运动 10
县立中学发起“社会问题研究社” 12
敢禁吸鸦片 15
向剥削者挑战 16
第四章 抱定军事救国 17
错投吴佩孚教导团 17
报考陆军讲武学校 18
辗转入黄埔军校 19
第五章 铁窗烈火熔炼 22
熊雄的教诲 23
坚持狱中斗争 26
董竹君的资助 26
第六章 创建萍醴边区游击队 28
与哥哥决裂 28
组建“黑杀队” 29
赴“鸿门宴” 30
一路诸侯 31
第七章 金戈铁马当红军 32
红35军参加苏区第二次、第三次反“围剿” 32
率独立第3师打土围、拔白点、参加水口战役 36
红21军参加苏区第四次反“围剿” 38
对反“罗明路线”的质疑 39
第五次反“围剿”,助陈毅敌后袭扰 41
红军大学遇“左倾”,被开除党籍 41
受欢迎的红军大学教员 43
第八章 徒步走完长征路 45
保卫遵义会议 46
红军不是太平军 46
追随主力红军 48
第九章 毛泽东信任宋时轮 50
放下包袱任作战科长 50
直罗镇战役告捷 51
为红15军团建设作贡献 52
第十章 驰骋陕甘宁边区 55
东征战役 宋支队战斗在吕梁 55
红30军军长和政委的情谊 56
接替刘志丹,横扫陕边500华里 57
冲在山城堡阻击战前沿 58
正确看待“西安事变” 60
第十一章 打日寇英名载史册 62
挺进雁北抗日 63
破袭战,宋支队威名扬雁北 64
创建雁北抗日根据地 66
组成第4纵队 68
参加冀东暴动 71
平原作战受阻,回平西 72
第十二章 情洒圣地延安 76
马列学院的学生生活 77
延安整风自揭痛处 79
在延安窑洞里结婚 80
赴山东参加津浦战役 82
深入虎穴,说郝鹏举反正 83
第十三章 北平军调部 94
执行处处长抓情报 95
解决“四·三”事件 96
遭暗算机智脱险 98
拍案而起,怒斥美方代表 99
第十四章 能攻善守的第10纵队 100
组建第10纵队 101
是山高还是人高 103
以少胜多泰安大捷 103
排炮不动,必是10纵 105
看着别人流血,比自己流血还难受 108
“围魏救赵” 110
桃林岗阻击战 112
严格要求亲戚 114
只许胜不许败 115
济南战役主攻 115
带4个警卫员,换回敌军1个团 120
首长听警卫员的 125
徐东阻击战 126
鲁楼阻击战和活捉杜聿明 129
第十五章 第9兵团显神威 136
渡江战役第一船 137
瓷器店里打老鼠 139
淞沪警备区司令 143
准备解放台湾,送“瘟神” 146
一家人团聚在上海 147
情动陶勇副司令员 152
第9兵团提前秘密赴朝 153
首创歼灭美军一个建制团 160
第五次战役后转入战略防御 165
与战士同生死、共患难 169
第十六章 南京总高级步兵学校育桃李 173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领导权 173
把握办学方向 174
“干在孝陵卫,死葬紫金山” 176
一切以教学为中心 177
培养自己的教师队伍 178
编写自己的教材 179
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180
规划校园建设、关心师生生活 181
实事求是,反“教条”说 183
母亲是贤内助 185
父母严格管教我们 188
第十七章 军事科学院创科研 192
我军第一代条例、条令的诞生 193
分管外军部 197
编写《战役学》 199
在北京安家 200
去黄山农村体验生活 201
“华野四参座”大漠聚首 203
“文化大革命”疾风知劲草 210
“送”政委保护老同志 215
拨乱反正既往不咎 219
受命中央军委教育训练委员会主任 221
建立运筹所,迈向现代化 225
第一部《军制学》问世 227
义不容辞撰写《叶剑英传略》 228
暮年负责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 229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主要研究课题 231
狠抓科研方法和培训研究员 233
退下来的是个人,前进的是党的事业 236
保持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237
带头移风易俗简办丧事 240
继承父母的遗愿 244
年表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