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词&高建国 1
一、综合预测方法 4
长程关联&郭增建 4
地震预测综合决策系统&汪成民 9
巨灾和灾害链&耿庆国 17
地震短临预报六项有用技术&孙加林 26
地震预报科研的发展&严谷良 36
华北和西南地区地震互动性&徐杰 40
典型信息法&李世辉 46
2010年9月20日重庆滑坡预测案例&任振球 耿庆国 51
地球放气现象&杜乐天 56
二、征兆预测方法 60
次声波&夏雅琴 崔晓艳 60
次声波异常信号和地震&崔晓艳 64
地震前大气近低空减压效应&陈一文 67
征兆地质学地震预报法&徐好民 72
震害垂直形变速率方法&王若柏 75
讨论 79
三合一综合预测法&姚宝树 90
冬季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夏季旱涝预测法&蔡尔诚 93
地震震级分级时空研究法&许绍燮 99
HRT波&赵玉林 103
三、天地耦合预测方法 106
追踪预测地震的热红外等方法&姚清林 106
天地耦合预测法&任振球 111
日地水文学理论&王涌泉 115
卫星红外异常地震预测法&徐秀登 119
天文时纬残差方法&胡辉 122
天文时纬残差方法&韩延本 125
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法&曾小苹 130
磁暴垂直分量最大幅度方法&林云芳 133
太阳活动预测渤海海冰方法&张启文 135
固体潮极值区&赵复垣 137
大易系统法&孙延好 140
古气候预测法&任振球 144
四、信息预测方法 148
信息预测理论、磁暴月相二倍法&徐道一 148
象、数、理预测法&高发金 155
渐进排气法&孙旭龙 157
方法是人类知识认知中最有价值的&朱建国 162
统计特征法&杨学祥 164
MDCD法&陈一文 167
多点排气法&曾佐勋 170
三性法&郭安宁 172
闭幕词&高建国 187
附录 190
汶川震例是否印证了地震不可预测?答:否&许绍燮 190
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冻害及其预测方法&杨冬红 杨学祥 196
关于加强天文时纬观测以配合地震预测的建议函&全国灾害预测方法研讨会全体代表 202
关于切实加强我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措施建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05
关于切实提高国家防震减灾能力的建议&高建国 郭增建 汪成民 耿庆国 徐道一 211
关于重新召开“重大自然灾害预测及防御研讨会”的请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 232
后记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