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语言学的含义 1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的分类和研究范围 6
一、社会语言学的分类 7
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9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 12
一、社会语言学的形成背景 13
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7
第四节 社会语言学流派 20
一、语言社会学 21
二、社会方言学 21
三、语言社会心理学 21
四、言语交际民族文化学 22
五、互动社会语言学 22
第五节 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 23
一、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状况 23
二、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 32
三、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 33
第二章 语言变异 36
第一节 语言的性别变异 36
一、语言的性别差异 37
二、语言的性别歧视 46
三、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 48
第二节 语言的年龄变异 51
一、语言年龄差异的表现形式 51
二、语言年龄差异产生的原因 56
第三节 语言的阶层变异 58
一、语言的社会分层 59
二、语言阶层差异的表现形式 62
第四节语言的集团变异 67
一、集团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 67
二、行业语及隐语的来源和形式 70
第五节 语言的跨境变异 74
一、语音差异 75
二、词汇差异 76
三、语法差异 78
四、文字差异 80
第三章 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 84
第一节 语言接触 84
一、什么是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 84
二、语言接触的分类 86
三、语言接触的结果 87
四、影响语言接触的因素 92
五、语言接触的研究方法 95
第二节 语言接触的影响 96
一、语音影响 97
二、词汇影响 99
三、语法影响 102
第三节 语言兼用 104
一、语言兼用与双语现象 104
二、语言兼用的类型 107
三、引起语言兼用的因素 110
四、中国的双语状况 112
第四节 语言转用 116
一、什么是语言转用 116
二、语言转用的类型 117
三、引起语言转用的因素 120
第五节 语言竞争 122
一、什么是语言竞争 122
二、语言使用功能的竞争 123
三、影响语言竞争力的因素 127
第四章 语言与文化 132
第一节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32
一、文化及其内涵 132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34
第二节 称谓与文化 137
一、亲属称谓 138
二、社会称谓 142
三、汉族亲属称谓的特点 144
四、汉语称谓的变化 145
第三节 语言禁忌与文化 147
一、禁忌与语言禁忌 147
二、语言禁忌的分类 150
三、语言禁忌的特征 158
四、语言禁忌的构成形式 160
第四节 宗教文化与语言 162
一、语言与宗教的关系 163
二、宗教文化赋予语言“魔力” 164
三、宗教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166
第五节 文字与文化 174
一、文字与文化的关系 174
二、汉字中的文化现象 177
第五章 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 192
第一节 语言习得及习得理论 192
一、语言习得 192
二、语言习得的条件 193
三、影响语言习得的因素 195
四、语言习得理论 197
第二节 母语习得 200
一、母语习得的过程 200
二、影响母语习得的环境 203
三、母语习得的研究方法 204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 205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05
二、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范围 206
三、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 209
四、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意义 211
五、课堂第二语言习得过程 212
六、影响课堂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 215
第四节 语言教学 218
一、语言教学的性质 218
二、语言教学方法 220
第六章 语言规划 228
第一节 语言规划的性质和意义 228
一、什么是语言规划 228
二、语言规划的性质 232
三、语言规划的意义 235
四、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关系 237
第二节 语言规划的对象和内容 238
一、语言规划的对象 238
二、语言规划的内容 240
第三节 语言规划的原则 243
一、科学性原则 243
二、系统性原则 244
三、政策性原则 245
四、稳妥性原则 246
五、经济性原则 247
六、从俗从众原则 248
第四节 语言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249
一、语言规划的方法 250
二、语言规划的步骤 256
第五节 中国语言规划 259
一、古代语言规划 260
二、现代语言规划 264
三、当代语言规划 268
第七章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与研究方法 281
第一节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程序 281
一、选择项目,提出假设 282
二、确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282
三、搜集资料 283
四、分析资料 288
五、撰写调查报告 289
第二节 社会语言学的定量研究和抽样方法 290
一、定量研究 290
二、抽样方法 292
第三节 社会语言学研究者的素质和要求 296
参考文献 300
后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