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 1
第一部份 理论篇 7
第一章 转型中的质性研究:演变、批判和女性主义研究观点&胡幼慧 7
一、前言 7
二、质性研究:不同的典范与学术传统 8
三、西方质性研究的演变 15
四、女性主义与质性方法论的思考 19
五、本书其他章节的介绍 25
第二章 诠释学与质性研究&毕恒达 27
一、诠释学的起源与发展 27
二、诠释学与女性主义 31
三、诠释学与扎根理论 34
四、诠释学与访谈 36
五、诠释学与统计相关研究 42
六、结语:诠释学与研究中的研究者 44
第三章 扎根理论研究法:渊源、原则、技术与涵义&徐宗国 47
一、渊源 48
二、原则与技术 56
三、涵义与结论 65
第四章 象征互动论与语言的社会意涵&周雅容 75
一、前言 75
二、象征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76
三、语言即是社会行动 81
四、语言的本土性思考 88
五、语言的性别意涵 92
六、结语 96
第五章 实践取向的研究方法&夏林清 99
一、研究即实践 99
二、研究过程即批判探究 102
三、研究者即「热情学术」的探究者 105
四、批判民族志研究与行动研究 107
五、总结 119
第六章 量与质社会研究的争议及社会研究未来的走向及出路&刘仲冬 121
一、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 122
二、反实证主义声浪及质性研究 128
三、量与质社会研究的争议及科学方法的讨论 135
四、社会研究未来的走向及出路问题 137
第七章 一些质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与效度?如何抽样?如何收集资料、登录与分析?&胡幼慧、姚美华 141
一、效度与信度——是否为质性研究的问题 141
二、质化研究的「抽样」考量——小样本的价值所在 147
三、收集资料的方式与分析 150
四、结语 157
第八章 质性研究的分析与写成&胡幼慧 159
一、叙说分析: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方法宠儿 159
二、质性研究的写成——难题和诀窍 165
三、结语 170
第二部份 方法篇 173
第九章 民族志研究法及实例&刘仲冬 173
一、民族志方法论 175
二、民族志田野工作操作方法 177
三、个人经验及实例 183
四、结果 189
五、讨论 192
第十章 参与观察法&严祥鸾 195
一、前言 195
二、什么是参与观察 196
三、什么时候适用参与观察 201
四、参与观察步骤 203
五、参与观察的伦理和政治议题 218
六、结语 220
第十一章 焦点团体法&胡幼慧 223
一、焦点团体法的特点 224
二、焦点团体法的发展 227
三、如何实施一个(成功)有效的焦点团体访谈 229
四、如何组成有效的焦点团体 232
五、焦点团体访谈资料的分析 236
六、结语 236
第十二章 行动研究&赖秀芬、郭淑珍 239
一、何谓行动研究 239
二、行动研究发展和范畴 240
三、女性主义与行动研究 243
四、行动研究的类型 245
五、行动研究施行的原则 246
六、结语 248
第十三章 口述史法&江文瑜 249
一、前言 249
二、口述历史方法 252
三、口述历史法的优点和缺点 265
四、结论:迈向本土化的女性口述历史研究 266
第十四章 多元方法:三角交叉检视法&胡幼慧 271
一、多元方法的科学哲学基础 272
二、女性主义研究与多元方法之探用 274
三、质性和量化研究的歧异和整合 276
四、三角检视模式:不同方法和设计的组合模式 278
五、社区需求评估研究:多元方法与行动结合 282
六、结语 285
第三部份 实例篇 289
实例一 台湾婚姻暴力之本质——大男人的社会系统&陈若璋 289
实例二 罢工女工——1989年远东化纤罢工案例&夏林清 295
实例三 逛街机器——一个纺织厂女工的一天&周佳君 309
实例四 本土女性疗者——收惊婆&张珣 327
实例五 老年妇女的三代同堂支持与依赖&周雅容 337
实例六 女性照护行业——居家看护工&郭淑珍 347
实例七 父系社会下的母女关系探讨&胡幼慧 355
实例八 谁成为失能老人的照顾者?——以文化规范的脉络来审视&温秀珠 363
实例九 孕妇性角色与母性角色冲突及女性主义之批判&李绛桃 379
实例十 社区发展——女性工作者经验谈&赖秀芬、林怡青 387
实例十一 女性与传统零售市场&殷宝宁 393
参考文献 407
名词索引 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