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章 人与自然 1
第一节 自然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1
第二节 自然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2
第三节 自然环境与治疗的关系 4
第二章 阴阳五行 5
第一节 阴阳 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5
二、阴阳的具体应用 8
第二节 五行 11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11
二、五行的具体应用 14
脏象 19
第一章 脏腑 19
第一节 五脏 20
第二节 六腑 30
第三节 奇恒之腑 33
第四节 脏腑间的相互关系 36
第五节 脏腑与身体五官诸窍 37
第二章 精气神 41
第一节精 41
第二节气 44
第三节神 47
经络 52
第一章 十二经脉 54
第一节 走向规律 54
第二节 循行部位 55
第三节 流注次序 70
第四节 经络表里 70
第五节 气血多少 71
第二章 奇经八脉 71
病机 76
第一章 发病 76
第二章 病因 79
第一节 六淫 79
第二节 七情 83
第三节 饮食劳伤 84
第三章 病理 86
第一节 脏腑病理 91
第二节 六气病理 97
第三节 经络病理 101
诊法 108
第一章 望诊 109
第一节 辨神色 109
第二节 望形态 114
第三节 望舌 115
第二章 闻诊 116
第三章 问诊 116
第四章 切诊 118
第一节 切脉 118
第二节 按诊 126
治则 130
第一章 治未病 130
第一节 摄生 130
第二节 预防疾病的传变 133
第二章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33
第三章 标本 135
第四章 正治反治 136
第五章 辨证立法 137
第六章 制方 139
第一节 药物性能 139
第二节 方剂配伍 140
第三节 制约适宜 142
第七章 饮食宜忌 143
第八章 精神治疗 144
第九章 针刺大法 145
附编 医经选读 151
编例 151
素问 153
1.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53
2.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158
3.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62
4.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167
5.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175
6.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177
7.五脏生成论篇第十 183
8.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188
9.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91
10.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200
11.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206
12.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216
13.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219
14.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225
15.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228
16.热论篇第三十一 229
17.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233
18.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236
19.疟论篇第三十五 239
20.咳论篇第三十八 243
21.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245
22.风论篇第四十二 249
23.痹论篇第四十三 253
24.痿论篇第四十四 256
25.厥论篇第四十五 259
26.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262
27.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265
28.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67
29.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76
灵枢 283
1.九针十二原第一 283
2.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294
3.本神第八 306
4.营卫生会第十八 309
5.五邪第二十 312
6.周痹第二十七 314
7.口问第二十八 316
8.决气第三十 322
9.海论第三十三 323
10.胀论第三十五 325
11.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328
12.论痛第五十三 331
13.天年第五十四 332
14.水胀第五十七 335
15.玉版第六十 336
16.动腧第六十二 341
17.五味论第六十三 343
18.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345
19.大惑论第八十 350
20.痈疽第八十一 353
难经 360
1.一难 360
2.二难 360
3.八难 361
4.十一难 361
5.十三难 362
6.十四难 362
7.十六难 364
8.十八难 365
9.二十二难 366
10.二十四难 367
11.三十一难 368
12.三十六难 368
13.三十八难 369
14.三十九难 369
15.四十四难 369
16.四十五难 370
17.四十八难 371
18.四十九难 371
19.五十难 373
20.五十二难 373
21.五十三难 374
22.五十四难 374
23.五十五难 375
24.五十六难 375
25.五十七难 376
26.五十八难 377
27.六十九难 377
28.七十五难 377
29.七十七难 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