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中医基础理论 9
第一章阴阳五行 9
第一节阴阳学说 9
第二节五行学说 18
第二章藏象 32
第一节概述 32
第二节五脏 34
第三节六腑 45
第四节奇恒之腑 50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54
第三章气血津液 62
第一节气 62
第二节血 68
第三节津液 70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72
第四章经络 76
第一节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 76
第二节十二经脉 78
第三节奇经八脉 88
第五章体质 93
第一节体质学说概念 93
第二节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96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98
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 99
第六章病因病机 104
第一节病因 104
第二节发病 123
第三节病机 127
第七章防治原则 136
第一节预防 136
第二节治则 139
第二篇诊断学 145
第八章诊法 145
第一节望诊 145
第二节闻诊 171
第三节问诊 174
第四节切诊 186
第九章辨证 200
第一节八纲辨证 200
第二节气血津液病辨证 209
第三节脏腑辨证 215
第四节其他辨证方法 241
第三篇中药学 245
第十章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 245
第十一章中药的采制 251
第一节产地与采集 251
第二节炮制与制剂 252
第十二章中药的性能 255
第一节四气五味 255
第二节升降浮沉 257
第三节归经 257
第四节毒性 259
第十三章中药的应用 261
第一节配伍 261
第二节用药禁忌 262
第三节用量与用法 263
第十四章解表药 267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267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273
第十五章清热药 280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280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284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287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293
第五节清虚热药 295
第十六章泻下药 300
第一节攻下药 300
第二节润下药 302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302
第十七章祛风湿药 305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药 305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药 307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309
第十八章化湿药 312
第十九章利水渗湿药 315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315
第二节利水通淋药 317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319
第二十章温里药 322
第二十一章理气药 326
第二十二章消食药 332
第二十三章驱虫药 335
第二十四章止血药 338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338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340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342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343
第二十五章活血化瘀药 345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345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349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 352
第四节破血消癥药 353
第二十六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357
第一节化痰药 357
第二节止咳平喘药 361
第二十七章安神药 367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 367
第二节养心安神药 369
第二十八章平肝息风药 371
第一节平肝潜阳药 371
第二节息风止痉药 374
第二十九章开窍药 379
第三十章补虚药 382
第一节补气药 382
第二节补阳药 387
第三节补血药 392
第四节补阴药 395
第三十一章收涩药 403
第三十二章涌吐药 409
第三十三章外用药 411
第四篇方剂学基础 417
第三十四章方剂学基本知识 417
第一节方剂与治法 417
第二节方剂的分类 419
第三节方剂的组成 420
第四节方剂的常用剂型 422
第三十五章解表剂 425
第三十六章泻下剂 428
第三十七章和解剂 430
第三十八章清热剂 433
第三十九章温里剂 438
第四十章补益剂 440
第四十一章固涩剂 445
第四十二章安神剂 447
第四十三章开窍剂 449
第四十四章理气剂 451
第四十五章理血剂 453
第四十六章治风剂 456
第四十七章治燥剂 459
第四十八章祛湿剂 461
第四十九章祛痰剂 465
第五十章消食剂 467
第五十一章驱虫剂 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