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总论妇科学起源及发展 1
妇科诊法 6
一、问诊法 6
二、望诊法 10
三、闻诊法 12
四、切诊法 13
妇科辨证 19
一、五脏气血辨证 19
二、督任冲带辨证 24
三、经带胎产辨证 25
妇科治法 31
一、经期调理法则 31
二、月经病治疗法则 32
三、带下病治疗法则 33
四、妊娠病治疗法则 34
五、产后病治疗法则 36
六、五脏病治法 37
七、气血调理法 41
中篇 中医病症月经病 45
一、月经愆期 45
二、月经超前 49
三、月经退后 53
四、月经不断 56
五、月经过多 58
六、月经过少 61
七、痛经 63
八、闭经 67
九、崩漏 70
十、经行吐衄 74
十一、经期前后诸症 77
十二、经断前后诸症 84
十三、老年经断复行 87
带下病 90
一、白带 90
二、黄带 93
三、赤带 95
四、赤白带 97
五、青带 101
六、黑带 103
七、五色带 105
妊娠病 109
一、妊娠恶阻 109
二、妊娠腹痛 112
三、胎动 115
四、胎漏 118
五、堕胎 121
六、滑胎 123
七、半产 126
八、胎萎不长 127
九、妊娠腰痛 129
十、子肿 132
十一、子满 134
十二、子悬 136
十三、子烦 139
十四、子嗽 141
十五、子淋 144
十六、子眩 147
十七、子痫 149
十八、子瘖 152
十九、转胞 154
二十、妊娠遗尿 157
二十一、妊娠尿血 159
二十二、妊娠下痢 161
二十三、妊娠二便不通 164
二十四、妊娠怔忡 167
二十五、孕痈 170
二十六、妊娠泄泻 171
二十七、胎死不下 174
二十八、伪胎 176
二十九、乳泣 177
三十、难产 179
产后病 182
一、产后三冲 182
二、产后呕吐 184
三、产后泄泻 186
四、新产三病 188
五、产门不闭 191
六、产后血崩 192
七、产后血晕 194
八、恶露不下 197
九、恶露不绝 199
十、产后腹痛 202
十一、产后发热 205
十二、产后中暑 208
十三、产后喘嗽 209
十四、产后吐衄 211
十五、产后虚羸 213
十六、产后蓐劳 215
十七、产后浮肿 217
十八、产后尿血 220
十九、产后淋沥 222
二十、产后遗尿 224
二十一、产后交肠病 226
二十二、产后大小便不通 227
二十三、产后风痿 229
二十四、产后腰痛 230
二十五、产后身痛 233
二十六、产后乳汁不行 235
二十七、乳汁自出 237
二十八、乳痈 238
妇科杂病 241
一、不孕 241
二、热入血室 246
三、妇人脏躁 248
四、花癫 249
五、性交出血 251
六、阴挺 252
七、阴痒 254
八、阴吹 256
九、阴肿 258
十、阴冷 260
十一、阴蚀 262
十二、阴痛 264
十三、癥瘕 266
下篇 西医病症一、阴道炎 271
二、急性宫颈炎 272
三、急性子宫内膜炎 274
四、急性子宫肌质炎 276
五、功能性子宫出血 277
六、子宫肌瘤出血 278
七、子宫癌出血 279
八、绒毛膜上皮癌 280
九、急性输卵管炎 281
十、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283
十一、胎盘滞留 284
十二、产后发热 286
十三、产后中暑 287
十四、产后急性乳腺炎 288
十五、产后精神异常 290
十六、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292
医案举隅 294
方剂汇编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