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
第一章 妇女的劳动保护 1
第一节 妇女劳动特点 1
第二节 我国劳动妇女的现状 2
第三节 对女工及其后代的保护向题 2
第二章 人类正常和异常发育的过程 5
第一节 正常发育的基本内容 5
一、概念 5
二、脱氧核糖核酸和染色体 11
三、转录的调控 11
四、翻译调控 12
五、翻译后调控和膜蛋白质的意义 13
六、胎盘形成 13
第二节 异常发育 15
一、概念 15
二、遗传影响 17
三、营养 18
四、发育过程中的临界期和敏感期 19
五、胎盘发育的异常 22
六、毒物动力学和毒效学 22
第三章胎盘中化学物的转运 24
第一节 化学物经胎盘转运对胎儿的毒性 影响 24
一、胎盘的屏障(减毒)作用 24
二、化学物在胎盘中的生物转化 25
三、化学物对胎盘的损伤 25
四、经胎盘转运的致癌作用 25
第二节 化学物经胎盘转运的研究方法 36
一、胎儿组织或新生儿血液(脐血)的分析 36
二、检测化学物作用于胎儿后引起的某些效应 37
三、胎盘灌流方法 37
四、母体灌注方法 37
五、尚待探索的方法 37
第四章 生殖损伤 39
第一节 对生殖损伤的影响 39
一、致突变作用 39
二、致畸作用 40
三、其它有害的作用 40
第二节生殖受损的结果 50
一、不育 50
二、先天性缺陷 50
三、自发流产 52
四、早产 53
五、乳汁污染 53
六、儿童恶性肿瘤 53
第五章 产前中毒表现的评价方法 55
第一节 人类研究 55
一、产前中毒的表现与评价 55
二、产前检查操作 59
三、流行病学方法 60
第二节 实验动物研究 65
一、种类 67
二、剂量和给毒量 68
三、阳性对照组 68
四、以往对照 69
五、剂量规定 69
六、染毒途径 69
七、动物数和统计分析 70
八、受孕动物观察 71
九、仔代观察 71
十、动物管理和实验室操作 74
第六章 出生后表现 75
第一节 引言 75
第二节 行为 76
一、试验设计 78
二、特殊功能评价方法 82
三、行为研究对评价人类危害的关系 89
第三节 生殖 90
一、正常配子发生和生殖道发育 90
二、异常发育的机制 93
三、试验的过程 97
第七章 人类危害的分析 102
第一节 引言 102
第二节 实验动物研究结果的阐明 104
第三节对人体危害的分析资料解释 111
第二部分 113
第八章 有机溶剂 115
第一节苯 115
第二节 甲苯 119
第三节 二甲苯 123
第四节 二氯甲烷 125
第五节 1.1-二氯乙烷 127
第六节 1.2-二氯乙烷 127
第七节 三氯乙烷 129
第八节 二氯乙烯 129
第九节 三氯乙烯 131
第十节 四氯乙烯 133
第十一节 四氯化碳 135
第十二节 丁酮 136
第十三节 2-乙酮 137
第十四节 氯仿 137
第十五节 3-氯1.2-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 139
第十六节 混合溶剂(包括溶剂与其它有害物的联合影响) 140
第九章 二硫化碳 143
第十章 农药 152
第一节 胆碱酯酶抑制剂 153
第二节 环氧化类农药 156
第三节 卤代脂肪类农药 165
第四节其它农药 166
第十一章 多氯联苯类(PCB)和多溴联苯类(PBB) 172
第一节 多氯联苯类 172
第二节 多溴联苯类 177
第十二章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 181
第一节 氯乙烯 181
第二节 苯乙烯 183
第三节 己内酰胺 187
第四节 丙烯腈 189
第五节 丙烯酸酯 189
第六节 甲醛 190
第十三章 铅及其化合物 191
第一节 无机铅 191
第二节 有机铅 199
第十四章 汞及其化合物 201
第一节 金属汞、汞盐和长链有机汞化合物 202
第二节 短链有机汞化合物 204
第十五章 镉及其化合物 207
第十六章 其它金属及其化合物 227
第一节 砷 229
第二节 锰 233
第三节 铍 235
第四节 镍 238
第五节 硒 244
第六节 铊 247
第十七章 麻醉剂气体 250
第十八章 一氧化碳 261
第十九章 其它化学物 265
第一节 苯胺 265
第二节 3.4-苯并芘 265
第三节 硼酸 266
第四节 甲酰胺 267
第五节 氯丁二烯 269
第六节 二溴氯丙烷 271
第七节 二溴乙烯 273
第八节 环氧乙烷 274
第九节 二氧化氮 276
第十节 臭氧 277
第二十章 化学工业和实验室 278
第二十一章 橡胶工业 282
第二十二章 制药工业 291
第二十三章 卫生保健人员 295
结束语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