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5
1.2 关键概念的界定 5
1.2.1 模块化价值网络 5
1.2.2 知识转移 6
1.2.3 企业营销绩效 6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6
1.3.1 技术路线 6
1.3.2 研究方法 7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7
1.4.1 研究内容 7
1.4.2 研究框架 8
1.5 研究创新点 9
第2章 文献综述 10
2.1 模块化理论相关研究 10
2.1.1 模块化理论的起源 10
2.1.2 模块化的内涵 12
2.1.3 产品层面的模块化研究 13
2.1.4 企业和组织层面的模块化研究 15
2.1.5 网络层面的模块化研究 18
2.1.6 本节小结 20
2.2 价值网络相关研究 21
2.2.1 价值链的研究 21
2.2.2 价值模块的研究 23
2.2.3 价值链的模块化研究 24
2.2.4 价值网络的研究 25
2.2.5 本节小结 26
2.3 企业网络理论相关研究 26
2.3.1 社会网络理论 26
2.3.2 网络组织和企业网络理论 31
2.3.3 本节小结 34
2.4 知识转移相关研究 34
2.4.1 知识和知识管理 34
2.4.2 知识转移的内涵研究 37
2.4.3 知识转移的过程研究 39
2.4.4 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 44
2.4.5 本节小结 46
2.5 企业营销绩效相关研究 46
2.5.1 战略营销理论 46
2.5.2 企业营销绩效研究 50
2.5.3 本节小结 53
第3章 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知识转移影响企业营销绩效的机理和模型 55
3.1 模块化价值网络的形成与维度划分 55
3.1.1 模块化价值网络的形成 55
3.1.2 模块化价值网络的内涵与特征 59
3.1.3 模块化价值网络的设计规则 62
3.1.4 模块化价值网络的维度划分 65
3.2 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的企业间知识转移 65
3.2.1 模块化的知识基础观 65
3.2.2 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知识的分类 68
3.2.3 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知识转移的过程 69
3.2.4 模块化价值网络发展形态与知识转移 72
3.2.5 模块化价值网络促进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原理 74
3.3 模块企业间知识转移对企业营销绩效的作用机理 75
3.3.1 企业营销绩效的内涵 75
3.3.2 企业营销绩效的维度划分 76
3.3.3 企业间知识转移对企业营销绩效的影响 79
3.4 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知识转移影响企业营销绩效的概念模型 83
第4章 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知识转移影响企业营销绩效的假设设计 85
4.1 模块化价值网络特征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相关假设 85
4.1.1 模块化价值网络结构特征与企业间知识转移 85
4.1.2 模块化价值网络关系特征与企业间知识转移 89
4.2 企业间知识转移与企业营销绩效的相关假设 95
4.2.1 知识认知与企业营销绩效 95
4.2.2 知识获取与企业营销绩效 96
4.2.3 知识吸收与企业营销绩效 98
第5章 研究设计与预调研 100
5.1 变量测量及指标选择 100
5.1.1 企业营销绩效的测量 100
5.1.2 模块化价值网络的测量 102
5.1.3 知识转移的测量 105
5.1.4 控制变量的测量 106
5.2 预调研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06
5.2.1 预调研问卷设计 106
5.2.2 预调研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107
5.3 预调研结果分析 108
5.3.1 预调研数据信度检验 108
5.3.2 预调研数据因子分析 109
5.4 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121
第6章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22
6.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122
6.1.1 样本选取 122
6.1.2 数据收集 122
6.1.3 数据分析方法 123
6.2 样本信度与效度检验 123
6.2.1 信度检验 123
6.2.2 效度检验 124
6.2.3 因子分析 124
6.3 描述性统计分析 135
6.3.1 研究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135
6.3.2 控制变量分组合理性的T检验 136
6.4 相关分析 138
6.5 回归分析 140
6.5.1 模块化价值网络与企业间知识转移的回归分析 141
6.5.2 企业间知识转移与企业营销绩效的回归分析 145
6.5.3 模块化价值网络与企业营销绩效的回归分析 150
6.5.4 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 155
6.6 假设检验 158
6.7 概念模型修正 159
6.7.1 企业间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分析 159
6.7.2 模型修正 163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65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165
7.1.1 主要研究结论 165
7.1.2 启示 167
7.2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169
附录:调查问卷 170
参考文献 174
后记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