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史 上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荷兰)彼得·李伯庚著;赵复三译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21408189X
  • 页数:2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从宗教、文学、雕塑、绘画、音乐及科技等各个角度来审视欧洲文化,将起源于古希腊,吸收多种文明精华的“非欧洲的欧洲文化”呈现给读者;与此同时,作者重点突出世界各地区历史文化的交流互动与传承变迁,通过分析历史而更深刻地认识今日欧洲文化的方方面面,阐明历史在变化中的延续性。本书文字洗练,内容丰富,深刻而不深奥,是一本既全面又具启发性的欧洲文化史概览。

译序 面对大海的断想 1

导言 在历史中的今日欧洲 1

第一部 传承与变化:生存的新方式 24

第一章 欧洲还未命名的时期——朝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发展 24

第一节 源自非洲和东地中海地区的、非欧洲起源的欧洲文化 24

第二节 农业、神殿和国家的兴起 28

第三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第一波 33

第四节 末次冰川时期后起源的欧洲 38

第五节 入侵、征服和变化:第二波 41

第六节 一种边缘文化?以色列宗教和国家的形成 42

第七节 另一种“边缘”文化?腓尼基的交通和贸易活动 43

第八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希腊的民主政制和它的局限性 45

第九节 又一种“边缘”文化?欧洲凯尔特人的部落社会 54

第十节 “欧洲的诞生”和希腊人的“世界观”;或,如何定义自己的文化? 57

第十一节 亚历山大大常的世界 59

第二章 罗马和它的帝国——文化融合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62

第一节 在阿尔卑斯与地中海,伊特鲁里亚与古希腊世界之间:早期罗马人的扩张 62

第二节 由非正式帝国到正式帝国 66

第三节 罗马文化 74

第四节 罗马帝国和它以外的世界 77

第三章 罗马帝国的沦亡和另一个王国的胜利?——基督教和罗马帝国 84

第一节 在犹太人世界里的演化发展:基督教的诞生 84

第二节 从犹太人到外邦人到基督徒:拿撒勒人耶稣及其追随者的功绩 85

第三节 罗马帝国的各种宗教 91

第四节 下层贱民的一个教派 92

第五节 一个既是罗马又是基督教的帝国之形成 97

第六节 公元4、5世纪的罗马及其邻近地区:政治帝国的瓦解和文化帝国的残留 102

第七节 帝国和语言 107

第二部 传承与变化:信仰的新形式第四章 走向一种普世性宗教 110

第一节 基督教世界观:在基督教和欧洲的环境中幸存的古典文化 110

第二节 一种普世的宗教:基督教和欧洲的融合 118

第三节 一个新帝国的兴起:法兰克人的政治体制和基督教会对它的理论维护 121

第四节 文化与凝聚力:意识形态和教育在加洛林王朝统治下对欧洲的作用;第一次文艺复兴? 125

第五节 修道院的影响 129

第五章 地中海周围的三个世界——西方、东方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 132

第一节 从6世纪起的对峙和接触 132

第二节 先知的世界:伊斯兰 133

第三节 人间的上帝国:东正教派的基督教国 138

第四节 大地遥远的一角:罗马公教派的基督教国 142

第五节 十字军东征:西方基督教国与伊斯兰及东方基督教国的对峙 145

第六章 一个世界和多种传统——上层文化与大众文化:世界性的规范与地区性的差异 152

第一节 欧洲的“封建”政治体制 152

第二节 教会和早期的国家 156

第三节 经济、技术的变化与早期的国家 158

第四节 国家的强盛和强有力的统治者? 162

第五节 城镇和早期的国家 165

第六节 基督教一统世界抑或各基督教国家组成的世界? 170

第七节 上层文化和各种大众文化:世界性的规范与地区性的差异 176

第八节 大学的重要作用 186

间奏曲 约公元1400—1800年的欧洲第一节 农村的世界 195

第二节 城镇的世界 202

第三节 果真是两个世界吗? 206

第三部 传承与变化:对人与世界的新看法 212

第七章 一个新社会——欧洲出现各种对人的新观点 212

第一节 古典文化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萌芽 212

第二节 拜占庭的沦亡成全了欧洲的进展:人文主义在意大利的进一步发展 215

第三节 从人文主义到意大利文艺复兴 219

第四节 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意大利以至其他国家 228

第八章 一个新社会——欧洲成为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231

第一节 经济、科技变化与“现代”国家的确立 231

第二节 文字从手写到印刷 234

第三节 火药和罗盘 237

第四节 国家和教会:基督教大一统的分解 243

第五节 印刷术、阅读和学校:教育开始向大众开放 248

第六节 同一性和多样化:印刷术带来的文化革命 253

第七节 欧洲和它的边界:国家意识和文化上的自我意识 261

注释(上册) 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