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融合模式研究 中国报业转型的理论逻辑与现实的选择》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麦尚文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300149035
  • 页数:3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把“全媒体”作为解密融合新闻业“中国问题”的关键“钥匙”,基于对融合的“中国式问题”的全面调研,深入剖析我国报业“全媒体融合模式”第一个5年(2006~2010)的历时脉络、当下发展状态与未来10年走向。

第一章 中国式融合的概念与逻辑 1

第一节 找寻融合新闻业的“中国问题” 1

一、全媒体作为解密融合的钥匙 1

二、融合实践的“未来十年”考量 3

第二节 全媒体融合的多维视野与研究走向 5

一、全媒体融合研究的中国面相 5

二、国外融合研究的多维视野 9

三、融合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议题走向 12

第三节 全媒体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框架 14

一、关于全媒体的逻辑起点 14

二、全媒体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 15

三、全媒体融合研究的突破点 20

第四节 建立融合新闻业研究的关系范式 22

一、“关系”对融合新闻研究的适用性 22

二、全媒体研究关系范式的建构性 23

第五节 全媒体融合的理论与知识创新预期 25

一、理论价值:关系范式下的全媒体融合理论建构 25

二、实践意义:全媒体融合的一种行业标准参照 26

第六节“全媒体”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诠释 27

第二章 全媒体:融合新闻业的一种新思维 32

第一节 全媒体概念生成与身份界定 33

一、全媒体概念生成语境:技术革命推动报业身份转型 33

二、争辩全媒体:三种思维的碰撞与兼容 36

三、本研究对全媒体的界定:报业转型的结构融合模式 40

第二节 作为融合新闻业的新思维 42

一、战略观念转换:从传统以“纸”为核到“跨界”融合考量 42

二、“融合”理念升级:从报网互动到“融合2.0”思维模式 45

三、生产规范再造:从“版面导向”到“全界面”聚合生产 47

第三节 报业全媒体转型的多重逻辑 50

一、市场逻辑:变革商业模式实现报业价值的增量 50

二、新闻逻辑:捍卫专业化新闻生产及职业属性的社会意义 52

三、政治逻辑:建构作为国家能力的现代传播体系 54

第三章 重塑新闻:全媒体新闻的“关系” 诠释 56

第一节 新闻嬗变:全媒体塑造的新闻面相 57

一、谁决定新闻:新闻定义的多样性与社会化 58

二、全媒体新闻的三重面相:“私人化、移动性与全景式” 64

第二节“关系即信息”:全媒体新闻本质的一种诠释 70

一、全媒体新闻的结构性特征 71

二、从“内容信息”到“关系信息”的逻辑转换 72

三、“关系即信息”:全媒体新闻本质的三个维度 74

第三节 编织“关系”:“下一代新闻”与媒体再造 86

一、“新闻30”:从全媒体新闻到下一代融合新闻 86

二、再造媒体:传统媒体转向新式通讯社 91

第四章“关系”裂变:全媒体布局的结构模型 97

第一节 尴尬的报网互动:融合新闻业的初级模式 99

一、“关系”十年:我国报网互动发展简史 99

二、融合的基点:报网互动对“20新闻业”的意义 104

三、身份焦虑:报网互动的双重困境 106

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滚动新闻部”:一个过渡性机制的双面意义 108

第二节 重组“关系”:报业全媒体布局的五种模式 116

一、“报网双核”模式:人民日报社的全媒体融合路径 119

二、“终端”模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价值追求 129

三、“全线”模式:南都报系全媒体集群战略构想 138

四、“小型通讯社”模式: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的整体转型 155

五、“网络门户”模式: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的单边行动 162

第三节 发现“边界”:全媒体融合的战略选择与布局规则 168

一、全媒体模式的战略适用性 168

二、全媒体布局的结构缺陷 170

三、全媒体“融合边界”的三个理论维度 171

四、全媒体战略的核心思想与布局规则 179

第五章 再造流程:全媒体新闻生产的路径与模式 182

第一节 生产链重构: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四种模式 184

一、“多中心制”模式:以平台为主导的“全流程”协作模式 184

二、“双轮”编辑部模式:报网两条生产链的对等协作 191

三、“同轴捆缆”模式:终端导向的“重定向”制作流程 198

四、“扇形”模式:基于中央内容枢纽的“多层开发”与制作 204

第二节 重拟规范:全媒体新闻流程模式的行业标准 214

一、生产流程的理想模型与现实选择 214

二、全媒体流程再造的三大定律 218

第六章 开放性“协商”: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协作机制 223

第一节 结构性制约:全媒体新闻生产机制的现实问题 224

一、媒介场的封闭性:制约用户观与社会化生产 224

二、协作链的断裂:媒体链接与角色分工的失序 227

三、观念场的抗争:融合认同与实践思维形成矛盾 228

第二节 权力的扁平化: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协商机制 230

一、编辑部权力场的调整:多中心与扁平化 230

二、有价协商模式:作为“交易品”的内容产品 231

三、“爵士乐队”模式:全媒体报道团队的最优结构 234

第三节 新闻的“孔多塞陪审团定理”:全媒体生产的社会化机制 238

一、“集市模式”与“教堂模式” 238

二、破除“信息茧房”:社群媒体的聚合模式 240

第四节“开放性”协商:建构全媒体新闻生产协作体系的规则 245

一、协作体系的内容构成 245

二、开放式生产的两个规则 247

第七章“身份焦虑”:全媒体的角色认同与观念转型 252

第一节“组群间偏见”:全媒体转型中的身份冲突 253

一、“全能模式”与角色的单一性 253

二、跨介质壁垒制造“身份偏见” 255

三、技术与新闻的结构性背离 256

第二节 多重的身份:全媒体职业角色的转型路向 258

一、以平台为中心的角色扩散模式 258

二、作为“信息优化师”的社会角色担当 261

第三节“价值的迷思”:全媒体结构下的新闻观念与职业取向 264

一、全媒体新闻观念体系的基本面 264

二、全媒体“职业共同体”认同与建构 269

第八章“关系为王”:全媒体融合模式的理论建构 275

第一节“内容处优”:全媒体优质内容银行体系的构想 277

一、内容观的再诠释 277

二、全媒体内容银行体系的三种结构 281

第二节“平台先行”:对全媒体融合边界与身份的再考量 284

一、平台化趋势对媒介融合的意义 284

二、平台于全媒体的身份适用性考量 286

第三节“关系为王”:全媒体模式的嵌入理论解释 289

一、“关系”范式与融合理论建构 289

二、全媒体“关系为王”的理论图式 292

参考文献 302

后记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