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土司法修正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力,丁冬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2040194
  • 页数:2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关于目前乡土司法研究的一个理论性批判,作者对近二十年来乡土司法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并引入风险社会和能动司法两个概念来重新认识当代乡土司法研究的脉络。

第一章 中国风险社会与现代乡土司法的切入点 1

第一节 拉断的风险社会与实质判断的问题 1

一、乡土与现代之间的拉断张力 1

二、何以把实质判断纳入视野 4

三、进行实质判断的前见共识 6

第二节 跨越风险的立法悖论与行政困境 11

一、“制度风险”与立法决策悖论 11

二、“依附风险”与行政逆向选择 13

第三节 现代乡土司法:临对风险的“第三条道路” 16

一、转向个人化风险决策方式 16

二、引入修正后的乡土司法概念 18

三、为什么以现代乡土司法为切入点 23

第二章 当下乡土司法理论的梳理与批判 30

第一节 乡土司法理论的两大问题 30

一、缺乏理论上的主流认同 30

二、源于传统的立场偏面性 33

第二节 国内乡土司法研究的三大流派 35

一、基于本土资源的研究 36

二、本土资源的反证研究 40

三、法律史学的进路研究 49

第三节 国外对中国乡土司法的研究 52

一、面对调解和审判的研究 52

二、可以归纳的共识性特征 54

第四节 简单的结论 56

第三章 现代乡土司法的理念与立场修正 60

第一节 两大理论问题的法理反思 60

一、能动性:获得主流认同 60

二、法治化:纠正片面立场 63

第二节 能动性与法治化的社会学解释 68

一、借入一种新的分析工具 68

二、间于“继承”与“自致”的解释 71

第三节 现代乡土司法理论的修正 77

一、现代乡土司法的修正之维 77

二、作为修正兼及的协调 80

第四章 新能动司法:修正乡土司法之路 83

第一节 为何提出能动司法 83

一、风险社会及实质判断的契机 83

二、司法的积极功能扩张 86

三、能动司法的话语模式 89

第二节 何以质疑能动司法 92

一、一般性质疑:语义与边界问题 92

二、深刻质疑之一:整体应对与个案进路 95

三、深刻质疑之二: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 97

四、深刻质疑之三:完备理性与有限理性 100

第三节 提出什么能动司法 103

一、权衡于能动与法治之间 103

二、控因为主的个案进路 107

三、扩散互惠的多边主义 113

四、答案导向的有限理性 118

第五章 现代乡土司法的新能动语义 122

第一节 新能动的语义基础考量 122

一、反对“词的暴政” 122

二、语义重新界定的风险语境 125

三、新能动语义的剧场化前提 129

第二节 新能动的语义理论流变 130

一、参照物:不可能动的概念法学 130

二、自由法理论与美国法律现实主义思潮 132

三、美国实用工具主义法学 134

四、利益法学理论 136

第三节 新能动的语义分歧比较 142

一、能动的类型与共同点 142

二、比较美国司法能动主义 144

三、比较马锡五审判方式 148

四、比较“大调解”的法政策 152

五、比较政治司法 154

第四节 新能动的语义要点分析 157

一、事实与规范之间的语义沟通 157

二、裁判波及效应中的语义锁定 160

三、多边的特殊正义的语义立场 164

四、新制度语境认可的语义变化 166

第六章 新能动司法的案件衡量原理 169

第一节 方法、困境及论题转向 169

一、寻找法律之外理由的方法 169

二、疑难案件裁判的困境 171

三、走出困境的论题中心 172

第二节 获取基本理由:标准相对性 174

一、多边衡量标准的相对化 174

二、参照性相对标准的设立 176

三、相对标准的内容及理由 177

第三节 获取更强理由:类型化思维 180

一、类型思维是什么 181

二、类型思维的核心功能 183

三、多边衡量的优先类型 185

第四节 从理由到共识:实践性商谈 187

一、实践性分歧与协商司法 187

二、实践性商谈的合意机制 189

第五节 正当性的限制:合法性论证 190

一、限制多边衡量的视角对比 191

二、合法性论证的立体维度 192

三、获得合法性论证的方法 194

第七章 新能动司法的多边主义实现 197

第一节 风险的新趋向及司法治理的难题 197

一、风险的个体化趋势 197

二、多边立场遇到的难题 198

三、克服难题的关键 199

第二节 多边的修复性:“去官僚化”斡旋与集团诉讼 201

一、法条主义与机会主义的两难 201

二、斡旋立场的朴素还原 203

三、群体救济机制的扩展 205

第三节 多边的协调性:协同审判与二次证明 206

一、抽象解释与具体解释的选择 206

二、平面化的“协同审判” 208

三、一致性的“二次证明” 210

第四节 一个典型领域的例证分析 212

一、上下级法院的多边裁决困境 212

二、初审法院:强化和改造陪审制度 214

三、上诉法院:真正转向法律审主流 216

第八章 新能动主义的自由裁量限定 219

第一节 有限理性下的能动限度 219

一、相对主观性与相对客观性 219

二、“反民主多数决”的难题 221

三、过程资源的相对受限 223

四、过于悬殊的“同案不同判” 226

第二节 限制裁量的两大理论维度 228

一、“平等的正义”与“事理的正义” 228

二、判决说理的双向性接受 229

三、新程序话语空间的建构 234

第三节 限制裁量的新的机制 236

一、引入法院的知识获取机制 236

二、案例与法律系统的闭合 238

三、案例与法律见解的控制 242

四、案例的准法律效力 244

后记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