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编辑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7801708458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当代中国》丛书是由国家统一部署,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条战线的力量完成的鸿篇巨制,这本纪念册就是以浓缩的形式,图文并茂的再现了丛书的编撰、出版、发行过程。纪念册由盛世修史、巨大关怀、万人著书、国史瑰宝、薪火传扬五部分组成。

绪论 1

一 医药事业的历史回顾 1

二 新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过程 6

三 新中国医药事业的成就 15

第一编 中药 36

第一章 伟大的宝库 36

第一节 悠久的历史 36

一、中药的起源 36

二、中药学的形成与发展 36

第二节 浩瀚的文献 37

一、早期的重要文献 37

二、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38

三、古代重要的中药著作 39

第三节 中药的运用特点与理论体系 40

一、运用特点 40

二、理论体系 41

三、传统的制备和鉴别方法 43

第四节 中药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43

一、古代的传播 43

二、现代的影响 44

第五节 民族药 45

一、民族药的特点 45

二、重要地位 46

三、主要民族药 47

第二章 新中国中药事业的发展 50

第一节 发展的历程 50

一、由分散经营到集中统一管理(一九四九——一九七八年) 50

二、放开、搞活、调整、提高(一九七九——一九八五年) 55

第二节 主要成就 57

一、中药材生产 57

二、中药工业 57

三、中药的购销 58

四、中药科学研究与专业教育 59

第三章 中药材的生产和收购 60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后的历史变革 60

一、从采集到种植的发展 60

二、产需结合,计划指导 60

三、积极扶持药材生产 62

四、生产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工作 63

第二节 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64

一、地道药材生产的巩固与发展 64

二、开展易地引种,扩大新产区 65

三、进口南药的引种试种 67

四、野生植物药材变家种家管 68

五、野生药用动物的饲养繁殖 69

第三节 野生药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70

一、大规模的资源普查 70

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 71

三、发动群众采集野生药材 71

四、资源的保护管理 72

第四节 改进药材收购工作 74

一、加强计划收购和质量管理 74

二、执行各项政策,改进收购方法 75

三、组织力量,扩大收购 77

第四章 中药饮片 79

第一节 饮片的形成和加工炮制 79

一、饮片形成的历史过程 79

二、饮片的加工炮制方法 79

三、中药炮制的重要作用 80

第二节 新中国的饮片生产 81

一、适当集中和饮片厂的建立 82

二、传统炮制工艺的继承与改进 83

三、逐步进行技术改造 84

第三节 提高饮片质量 85

一、饮片质量的历史回顾 85

二、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 86

第五章 中成药生产 89

第一节 中成药的历史 89

一、中成药的产生 89

二、新中国建立前的中成药 90

第二节 中成药工业的形成 91

一、五十年代初期中成药生产的基本情况 91

二、中成药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92

三、工业体系形成,生产上升 93

第三节 中成药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 93

一、技术改造促进了中成药工业的发展 94

二、机械化提高了中成药生产能力 96

三、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 97

第四节 新品种、新剂型 98

一、传统方剂的继承和改进 99

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制新品种 100

三、从民间草药和民族药中试制新品种 101

四、从菌类药材研制新品种 101

第六章 经营管理(上) 102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中药行业 102

一、中药行业的形成与经营分工 102

二、中药材集散市场 103

三、中药的经营情况 104

第二节 五十年代初期的中药市场和对私营中药业的改造 105

一、五十年代初期的中药市场 105

二、对私营中药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7

第三节 中药材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 108

一、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和“差额调拨”办法 108

二、统一组织南药进口 110

三、对交叉经营品种实行“优先保证药用”的原则 111

四、组织召开三类药材交流会 111

五、开放自由市场 112

第七章 经营管理(下) 114

第一节 中药的供应 114

一、供应概况 114

二、做好城市工矿区的中药供应 114

三、面向农村,做好中药供应 115

四、保证灾情、疫情、军需用药 116

五、内外贸协作,发展中药出口贸易 118

六、广开门路,扩大用途 118

第二节 物价管理 119

一、稳定中药价格,统一中药市场 119

二、逐步调整不合理的中药购销价格 120

三、价格管理与改革 125

第三节 中药的仓储管理 126

一、加强仓库建设 126

二、健全管理制度 128

三、提高商品养护技术 129

四、改进仓储机械 130

第二编 化学制药工业 135

第八章 化学制药工业的兴起 135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药品生产 135

一、旧中国的药品生产 135

二、解放区的药品生产 137

第二节 五十年代初期的制药工业 139

第三节 进入有计划的发展时期 142

第四节 试办“托拉斯” 144

第五节 十年动乱时期 147

第六节 发展的新阶段 148

第七节 主要成就 149

第九章 化学制药工业的建设 153

第一节 发展原料药生产 153

一、新建重点企业 154

二、老企业的改建和扩建 156

第二节 加强内地制药工业建设 157

第三节 基地和重点地区的发展 160

第四节 配套工程建设和施工、安装队伍的建立 162

一、制药机械 162

二、药品包装 163

三、制药原料与中间体 164

四、施工、安装队伍的建立 165

第五节 医药工程设计与援外 165

第十章 品种的发展 169

第一节 抗生素类药物 170

一、中国第一个抗生素——结晶青霉素的诞生 171

二、抗生素品种不断增加 171

三、半合成抗生素 171

第二节 磺胺类等抗感染药物 173

一、磺胺类药物 173

二、抗结核药物 173

三、其他抗感染药物 174

第三节 地方病用药与抗寄生虫药物 175

第四节 解热、消炎、镇痛药物 177

第五节 维生素类药物 178

第六节 甾体激素和计划生育药物 179

一、甾体激素 179

二、计划生育药物 180

第七节 防治心血管病药物和抗肿瘤药物 180

一、防治心血管病药物 181

二、抗肿瘤药物 181

第八节 生化药物 182

第九节 药物制剂 184

第十一章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187

第一节 原料药生产工艺的革新 187

一、抗生素 187

二、氯霉素 190

三、维生素C 191

四、磺胺嘧啶 192

五、维生素B1 192

六、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安乃近 193

七、咖啡因 194

八、维生素B6 195

九、葡萄糖 195

十、利用国内资源优势,提高甾体激素生产水平 196

第二节 制剂生产水平的提高 197

一、不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逐步提高制剂质量 197

二、向半机械化、机械化、自动化迈进 199

第三节 制药装备的改进 200

第四节 技术引进 202

一、工艺和设备引进 202

二、中外合资、补偿贸易和资助项目 203

第五节 环境保护 204

第六节 技术交流活动 206

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 208

第一节 加强质量管理 208

第二节 整顿药厂 212

第三节 开展创优活动 213

第四节 推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215

第三编 医疗器械工业 220

第十三章 今昔变化 220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前的境况 220

第二节 新中国建立后的兴旺景象 221

第十四章 发展历程 224

第一节 恢复中兴起(一九四九——一九五六年) 224

一、接管和改造旧中国遗留的企业 224

二、依靠和发展解放区的原有企业 225

三、扶助和支持私营企业 226

四、加强归口管理,逐步完成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6

第二节 曲折中成长(一九五七——一九六五年) 228

一、“二五”计划前期 228

二、三年调整时期 229

第三节 艰难中前进(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 230

一、挫折和教训 230

二、转机和进展 231

第四节 调整中提高(一九七七——一九八五年) 232

一、关停并转,截长补短,调整企业和产品结构 232

二、依靠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 233

三、整顿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益 234

第十五章 常规装备的普及和发展 236

第一节 大量增产消耗性器材 237

一、手术器械 238

二、注射针 241

三、注射器 242

四、体温计 244

五、卫生材料和齿科材料 245

第二节 积极发展设备性器械 247

一、中小型医用X线机 248

二、心电图机 249

三、医用电冰箱 250

四、医用车辆 251

五、无影灯 251

六、口腔科设备 252

七、医用消毒设备 253

第十六章 新型器械的研制和开发 254

第一节 发展新产品,形成系列化 254

一、医用电子仪器 254

二、医用X线诊断设备 256

三、放射治疗设备 259

四、体外循环设备 260

五、医用生化分析仪器 261

第二节 采用新技术,开发新门类 262

一、医用超声仪器 262

二、医用光导纤维内窥镜 264

三、医用激光仪器 265

四、人工脏器及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 266

五、颅脑CT 267

第三节 研制中医临床和科研用医疗仪器 267

一、针灸针的新发展 267

二、研制配合气功疗法的仪器 268

三、中医脉象仪 269

第十七章 适应多方面需要,承担专项性任务 270

第一节 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 270

第二节 支援抗震救灾 271

第三节 提供计划生育器具 272

第四节 装备县级以下农村卫生机构 274

第五节 兽医器械 276

第十八章 工业和企业管理 277

第一节 管理体制的变化 277

第二节 老企业的改造和新厂点的建设 280

一、老企业的改造 280

二、新厂点的建设 282

第三节 质量和技术管理 285

一、质量管理 285

二、技术管理 287

第四节 经营和服务 289

一、制订部分配产品的供应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289

二、建立维修网点,开展维修服务活动 289

三、加强工业产品的价格管理 290

四、产品销售和服务工作 291

第五节 实行行业管理,开展跨部门跨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合 293

第四编 医药商业 297

第十九章 医药商业的形成和发展 29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297

第二节 新中国医药商业的建立和发展 299

一、解放区的医药供应 299

二、解放区的医药商业 300

三、新中国的医药商业 301

第三节 三十多年的巨大变化 305

一、经营网点显著增加 305

二、队伍扩大,素质提高 305

三、经营品种逐渐增多 305

四、购销总额明显增长 306

五、药价指数大幅度下降 306

六、仓容面积有较大扩充 307

第二十章 为人民医疗保健服务(上) 308

第一节 加强城市和工矿区供应 308

一、为医疗单位服务 308

二、做好门市零售 310

三、为工矿区服务 311

第二节 开拓农村医药市场 313

一、做好农村医药供应 313

二、兽用药械供应 316

三、为装备公社卫生院提供医疗器材 317

第三节 发展医疗器材专业经营 318

一、扩大经营品种 318

二、改进经营方式 320

三、做好修配服务 322

第四节 保证急救药械供应 323

一、建立健全急救药械供应网络和制度 324

二、依靠协作供应急救药械 325

三、火急抢救中毒人员 325

四、全力投入抗震救灾 326

五、及时配合救援水灾地区人民 327

第二十一章 为人民医疗保健服务(下) 329

第一节 新药特药 329

一、早期的特药经营 329

二、从特药经营发展到新药特药经营 330

第二节 麻醉药品 331

一、麻醉药品的管理 332

二、麻醉药品的经营 333

第三节 防治地方病用药械 335

一、配合开展防治 335

二、供应防治药械 335

第四节 避孕药具 337

一、供应发放工作的简要回顾 337

二、扩大发放供应 337

第五节 医药商品质量管理 339

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339

二、严格把住流通领域质量关 340

三、质量管理工作的新进展 341

第二十二章 化学试剂和玻璃仪器 343

第一节 早期经营 343

第二节 创建行业 344

第三节 发展过程 345

一、蓬勃发展 345

二、调整中提高 347

第四节 为科学技术进步服务 348

一、扩大经营门类和品种 348

二、采取多种经营服务形式 350

三、加强质量管理 353

第二十三章 工商协作共同发展 355

第一节 工商协作的形式和发展 355

第二节 工商协作的做法 357

一、工商协同调节生产 357

二、协助工业解决具体困难 357

三、价格补贴 358

四、衔接产销计划 358

第二十四章 药价从低造福人民 360

第一节 平抑药价稳定市场 360

第二节 大幅度降低药价 362

第三节 价格管理 366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366

二、实行全国统一价 367

三、改革的初步探索 368

第五编 医药科学研究与医药教育第二十五章 医药科学研究 373

第一节 概述 373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医药科学研究 373

二、新中国建立后医药科研的发展 374

第二节 中药研究 378

一、中药材研究 382

二、中药炮制和中成药的研究 386

三、中药理论的研究 388

第三节 化学制药的研究 391

一、科研为原料药基本自给服务 391

二、科研为增加品种和改进工艺服务 392

三、科研为新剂型的开发研究服务 396

第四节 新药研究 397

一、创新药物的研究 397

二、与创新有关的基础研究 400

第五节 医疗器械的研究 401

一、植入人体内医用器件的研究 402

二、大型精密医用设备的研制 403

三、应用新技术研制医用仪器 404

四、节育器具的研制 406

五、中医脉象仪的研制 407

六、医疗器械标准化用测试仪器的研制 408

第二十六章 药学教育 409

第一节 概况 409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药学教育 409

二、新中国建立后药学教育的发展 410

三、药学院校 414

四、药学教育管理体制 417

第二节 药学教育主要成就 417

一、人才培养 417

二、师资队伍建设 418

三、教学设施的改善 420

四、中药教育的发展 421

五、研究生教育的振兴 422

六、职工教育 424

第二十七章 医疗器械教育 428

第一节 大专院校的兴建和发展 428

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和职工教育 431

第六编 医药情报、学会等组织第二十八章 医药情报工作 435

第一节 两个发展时期 435

一、初步发展时期(五十年代到一九七八年) 435

二、全面发展时期(一九七九——一九八五年) 437

第二节 情报网络的形成 438

一、建立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医药技术情报所 438

二、全国医药专业情报中心站及其网络的建立 438

三、建立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情报机构和地方情报协作网 439

四、基层企业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情报机构 439

第三节 情报工作的主要成就 440

一、情报基础工作有了发展 440

二、医药情报报刊和资料大量编辑出版 441

三、情报专题调研不断深入开展 442

四、情报业务培训工作得到广泛的开展 445

五、情报咨询服务工作增多 445

第四节 药学科技图书 445

一、药学教材的出版 446

二、国家药典、部颁药品标准的出版 446

三、中国传统药学著作和现代中药著作的出版 446

四、为科研、生产和临床服务的药学科技图书 447

第二十九章 中国药学会及其他有关组织 449

第一节 中国药学会概况 449

第二节 中国药学会的活动 451

一、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451

二、出版学术刊物 452

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453

四、培训药学人才,普及药学知识 454

五、其他活动 455

第三节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及其他组织 457

一、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457

二、全国医药包装技术中心站 458

三、全国医药商品养护协作组 459

四、中国保健食品协会 459

五、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 460

结束语 462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大事年表(一九四九——一九八五年) 471

附录二 国家医药管理局机构设置 489

彩色插图目录 490

后记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