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润秋主编;杨怡玲副主编;卢笛,刘美平,李芳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65904202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上、中、下三篇。上篇为中医理论基础,包括绪论,第一至第八章;中篇为辨证论治,包括第九、第十章;下篇为中医特色疗法,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

上篇 中医学基本知识 1

绪论 1

一、中医学的历史源流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3

第一章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8

第一节 精气学说 8

一、精气的概念 8

二、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9

三、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 10

第二节 阴阳学说 11

一、阴阳的概念与特征 11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16

第三节 五行学说 18

一、五行的概念 18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19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2

第二章 藏象 24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24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24

二、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25

第二节 五脏 26

一、心 26

二、肺 28

三、脾 31

四、肝 34

五、肾 36

第三节 六腑 40

一、胆 40

二、胃 41

三、小肠 42

四、大肠 42

五、膀胱 42

六、三焦 43

第四节 奇恒之腑 44

一、脑 44

二、女子胞 44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46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46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49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49

第三章气、血、津液 52

第一节气 52

一、气的基本概念 52

二、气的形成 52

三、气的功能 53

四、气的运动和运动形式 53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 54

第二节血 55

一、血的基本概念 55

二、血的形成 55

三、血的功能 55

四、血的运行 56

第三节 津液 56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56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57

三、津液的功能 57

第四节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57

一、气与血的关系 57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58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58

第四章 经络 60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60

一、经络的概念 60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60

第二节 十二经脉 61

一、名称分类 61

二、循行规律 62

三、循行部位 63

第三节 奇经八脉 69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70

一、经别 70

二、别络 70

三、经筋 71

四、皮部 71

第五节 经络的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应用 71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71

二、经络学说的应用 71

第五章 病因 73

第一节 六淫 73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73

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73

三、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74

第二节 疠气 78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78

二、疠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79

第三节 七情 79

一、七情致病的条件 79

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80

第四节 饮食、劳逸 81

一、饮食失宜 81

二、劳逸失度 82

第五节 痰饮、瘀血 83

一、痰饮 83

二、瘀血 84

第六章 养生与防治 85

第一节 养生 85

一、养生的基本原则 85

二、养生的主要方法 86

第二节 治则 89

一、早治防变 89

二、治病求本 90

三、扶正祛邪 92

四、调整阴阳 93

五、调理气血 95

六、调理脏腑 95

七、三因制宜 97

第三节 治法 98

一、汗法 98

二、吐法 98

三、下法 99

四、和法 99

五、温法 99

六、清法 99

七、消法 99

八、补法 100

第七章 四诊 101

第一节 望诊 101

一、望神 101

二、望色 102

三、望形态 106

四、局部望诊 107

五、望小儿指纹 111

六、舌诊 112

第二节 闻诊 116

一、听声音 116

二、嗅气味 117

第三节 问诊 117

一、问寒热 118

二、问汗 120

三、问疼痛 121

四、问头身胸腹 123

五、问耳目 124

六、问睡眠 125

七、问饮食口味 125

八、问二便 126

九、问经带 128

十、问小儿 128

第四节 切诊(脉诊) 129

一、切脉的方法 129

二、常见脉象及主病 130

第八章 中药和方剂概述 132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132

一、中药的性能 132

二、中药的应用 134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37

一、解表药 137

二、清热药 140

三、泻下药 145

四、祛风湿药 146

五、化湿药 146

六、利水渗湿药 147

七、温里药 149

八、理气药 150

九、消食药 151

十、驱虫药 152

十一、止血药 153

十二、活血化瘀药 155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57

十四、安神药 159

十五、平肝息风药 160

十六、开窍药 162

十七、补虚药 162

十八、收涩药 168

第三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 170

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170

二、方剂的剂型 171

第四节 常用方剂 175

一、解表剂 175

二、泻下剂 176

三、和解剂 176

四、清热剂 177

五、温里剂 179

六、补益剂 180

七、固涩剂 181

八、安神剂 182

九、开窍剂 182

十、理气剂 183

十一、理血剂 184

十二、治风剂 185

十三、治燥剂 186

十四、祛湿剂 187

十五、祛痰剂 188

十六、消食剂 189

十七、驱虫剂 189

中篇 辨证论治 190

第九章 常用中医辨证体系 190

第一节 八纲辨证 190

一、表里辨证 190

二、寒热辨证 191

三、虚实辨证 193

四、阴阳辨证 194

五、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96

第二节 脏腑辨证 199

一、肝与胆病辨证 200

二、心与小肠病辨证 203

三、脾与胃病辨证 206

四、肺与大肠病辨证 209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212

六、脏腑兼病辨证 214

第三节 其他辨证体系简介 219

一、气血津液辨证 219

二、六经辨证 225

三、卫气营血辨证 229

四、三焦辨证 231

第十章 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 234

第一节 感冒 234

第二节 咳嗽 237

第三节 失眠 240

第四节 胃痛 243

第五节 泄泻 247

第六节 便秘 250

第七节 虚劳 253

第八节 头痛 259

第九节 血证 262

第十节 痛经 272

第十一节 带下病 274

【附】常见疾病中医分型及中成药应用简表 277

下篇 中医特色疗法 281

第十一章 腧穴基础知识 281

第一节 腧穴概论 281

一、腧穴分类 281

二、腧穴治疗作用 281

三、腧穴定位方法 282

第二节 常用腧穴及应用 284

第十二章 针刺法 306

一、概述 306

二、针刺体位 306

三、消毒 306

四、针刺操作 307

五、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 309

六、针刺意外的预防 310

七、临床应用 311

第十三章 灸法 312

一、概述 312

二、常用灸法 312

三、注意事项 313

四、临床应用 314

第十四章 拔罐法 315

一、概述 315

二、吸附方法 315

三、拔罐法的操作 315

四、临床应用 316

第十五章 耳针疗法 318

一、耳廓表面解剖 318

二、耳穴的分布 318

三、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作用 319

四、操作方法 322

五、临床应用 323

六、注意事项 323

第十六章 推拿疗法 324

一、推拿治疗基本知识 324

二、推拿的基本治法 326

三、推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27

四、成人推拿手法 328

参考文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