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运营商的动态竞争战略分析 以移动电信产业为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睿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3614788
  • 页数:1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动态竞争条件下网络运营商的动态竞争战略展开研究,将基于非合作博弈的动态竞争互动和竞争行为分析纳入战略分析内容,并主要以代表性的移动电信市场竞争为应用研究背景。

第1章 绪论 1

1.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1

1.2 研究动态及现状 4

1.3 研究目标和方法 12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 13

第2章 文献综述:网络型产业的管制和动态竞争 16

2.1 网络型产业及其参与主体 16

2.1.1 网络型产业及其技术经济特征 16

2.1.2 网络型产业的参与主体及网络运营商的特点 26

2.1.3 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对网络竞争的影响 28

2.2 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性和管制 36

2.2.1 网络型产业的经济管制及其演进 36

2.2.2 移动电信业的管制和管制放松 40

2.3 网络型市场竞争及其分析视角 43

2.3.1 网络型市场及其特点 43

2.3.2 对网络型市场的竞争分析视角 44

2.3.3 网络竞争的动态化及其对传统战略理论的挑战 45

2.4 动态竞争战略过程和战略要素分析 52

2.4.1 动态竞争对战略过程一体化的要求 52

2.4.2 动态竞争战略及其要素 55

2.4.3 动态竞争战略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57

2.5 本章小节 60

第3章 网络运营商动态竞争战略分析理论及其方法 61

3.1 产业治理和经营者努力对产业绩效的贡献及关系 61

3.1.1 产业治理的制度安排:管制、竞争和产权 61

3.1.2 产业治理中的双重委托代理链结构 63

3.1.3 网络型产业治理的制度组合分析 65

3.2 动态竞争条件下的网络运营商战略过程一体化 68

3.3 网络运营商动态竞争战略分析理论框架的构建 71

3.3.1 网络效应、转换成本的战略作用及其启示 71

3.3.2 动态竞争战略分析框架的提出 80

3.3.3 网络运营商动态竞争战略要素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83

3.4 环境分析和竞争互动分析过程 90

3.5 移动运营商的竞争现状及其战略 94

3.5.1 移动电信业及其竞争的发展 94

3.5.2 移动运营商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解释 102

3.6 移动电信管制和移动运营商竞争的数量刻画方法 106

3.6.1 结构要素和资源要素的数量刻画方法 106

3.6.2 目标函数和建模 111

3.7 本章小结 113

第4章 网络运营商的动态竞争战略:基于市场进入的竞争阶段 114

4.1 基于市场进入的网络运营商动态竞争战略分析 115

4.1.1 市场进入竞争阶段的竞争者模型分析 115

4.1.2 网络运营商战略分析矩阵 116

4.2 面对市场进入时的在位者战略选择 117

4.2.1 在位者面对进入时的战略选择 117

4.2.2 在位运营商竞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19

4.3 后进入者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 125

4.3.1 后进入者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125

4.3.2 后进入者的市场进入战略选择 126

4.4 本章小结 128

第5章 网络运营商的动态竞争战略:市场内竞争阶段 129

5.1 市场内竞争特点和移动电信竞争 129

5.1.1 市场内竞争及其竞争者分析 129

5.1.2 移动运营商的动态竞争战略及其实践 130

5.2 移动电信市场的“价格战”及其扩展分析 133

5.3 移动运营商差异化竞争激励分析 135

5.4 移动电信低端增量市场的价格策略互动 140

5.4.1 模型分析 142

5.4.2 结论分析及其战略含义 151

5.5 本章小结 152

第6章 案例分析:某地区移动通信公司动态竞争战略的设计 153

6.1 公司概况与面临的问题 153

6.1.1 公司概况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153

6.1.2 原有竞争战略及其特点 154

6.2 基于动态竞争的战略要素分析 155

6.2.1 资源要素和结构要素分析 155

6.2.2 规则要素和动态要素:竞争场景及其分析 159

6.3 某地区移动公司的动态竞争战略的设计及问题对策 163

6.3.1 竞争战略目标 163

6.3.2 动态竞争战略设计:业务与服务领先战略 163

6.4 竞争中的问题及对策 164

6.5 动态竞争战略支持系统的建设 170

6.6 战略实施评价 170

6.7 本章小结 171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172

7.1 研究结论 172

7.2 本书的创新之处 174

7.3 后续工作及展望 175

参考文献 177

附录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