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知觉的基本含义 2
知觉的生物学过程 2
感觉输入的必要性 5
知觉行为 5
第二节 知觉研究的意义 6
知觉研究的实践目的 6
知觉研究满足人的理性探究 8
第三节 知觉研究的途径 11
心理学的研究途径 12
生物学的研究途径 14
知觉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6
为什么强调视觉研究 17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思潮下的知觉心理学 17
对知觉概念的重新认识 17
知觉的间接理论和直接理论的融合 19
计算机模拟 21
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 22
第二章 心理物理学 26
第一节 感觉阈限的界定 27
阈限的性质定义 27
阈限的操作定义 28
韦伯定律 30
第二节 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32
最小变化法 32
恒定刺激法 37
调整法 39
第三节 信号检测论 40
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40
信号和检测 43
判断标准和辨别力 43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 45
第四节 阈下知觉 47
第五节 心理量表 49
费希纳定律 49
史蒂文斯定律 51
第六节 心理物理反应的相对性 53
第三章 视觉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56
第一节 视刺激 56
第二节 视觉系统 57
人眼的结构 57
从光信号(物理能量)到神经冲动信号(生物能量) 60
视觉通路 61
视皮质 62
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63
视觉中枢加工的皮质—皮质联系模式 69
P、M并行通路及其视觉功能 70
视皮质细胞的特征检测功能 72
第三节 基本视觉功能和视觉现象 74
基本视觉功能的局限性 74
暗视觉和明视觉 78
暗适应 80
视敏度 82
眼动 85
视知觉随时间的变化 87
中国人的视觉感受性特点 90
第四章 模式识别 94
第一节 模式识别现象 95
侧抑制 95
马赫带 96
赫尔曼格 99
明度对比 100
主观轮廓 101
注意的选择和过滤作用 103
知觉的整体优势效应 104
第二节 传统的视觉检测、识别理论 105
构造主义理论 105
图形—背景知觉 106
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理论 108
第三节 现代模式识别理论 111
特征整合理论 111
投射不变式理论 113
计算理论 114
元件识别理论 116
神经网络模型 119
第四节 拓扑性质知觉理论 124
知觉早期对物体拓扑性质的抽取 124
拓扑性质检测与注意分配 127
拓扑性质检测的脑机制 129
知觉组织 130
拓扑性质知觉理论对视觉研究的贡献 132
第五节 物体识别 132
从模式识别到物体识别 132
视角与物体识别加工 134
物体识别的神经元编码 134
第五章 面孔识别 137
第一节 面孔特征与面孔识别 137
第二节 表情识别 140
情绪材料 140
被试群体 142
第三节 影响面孔识别的因素 144
物理因素 144
生理因素 144
社会因素 146
第四节 面孔识别的研究方法 149
实验仪器 149
实验范式 151
第五节 面孔识别的加工机制 152
面孔识别加工的脑电成分 152
面孔识别的独特性 152
面孔识别模型 155
第六章 颜色知觉 161
第一节 颜色及其特性 162
颜色的基本特性 162
牛顿的早期工作 163
第二节 颜色混合 164
加法定律 164
颜色系统 165
减法定律 166
第三节 色觉现象 167
后像和颜色对比 167
记忆色 169
颜色恒常性 169
第四节 颜色知觉理论 172
三色感受器理论 172
拮抗加工理论 176
第五节 色觉异常 180
色觉缺陷和色觉反常 180
获得的色觉反常 182
色觉测量 183
第七章 深度知觉 187
第一节 眼球运动线索 188
第二节 双眼视觉——立体感的获得 189
双眼视差 190
两眼匹配 194
立体知觉的神经基础 197
第三节 单眼视觉深度线索 199
静态线索 200
运动视差 206
第四节 三维立体知觉的多重线索表征 208
多重线索表征的含义 208
立体知觉线索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209
多重线索相互作用研究结果 210
多重线索相互作用的线性模型 211
第八章 运动知觉 213
第一节 运动检测的生理机制 214
眼睛的运动检测系统 214
运动检测的神经机制 216
第二节 视觉引导的行动 219
视觉流模式 219
网膜扩张和运动速度判断 221
第三节 物体运动检测 224
运动检测阈限 224
运动轨迹预测 225
动量惯性表征 226
碰撞时间预测 227
第四节 生物体活动 228
生物活动的内涵 228
步态隐含的内容 230
第五节 两大视觉系统 231
中央视觉和边缘视觉 231
聚焦视觉和周围视觉 232
第六节 似动 233
频闪观测仪似动 233
运动知觉的匹配问题 234
似动研究的意义 236
第九章 恒常性和错觉 238
第一节 知觉恒常性 239
明度恒常性 239
大小恒常性 241
形状恒常性 245
布伦斯维克率和索勒斯率 245
感觉信息比率关系的计算 246
第二节 视错觉 247
月亮错觉 247
埃姆斯错觉 250
缪勒—莱耶尔错觉 251
庞佐错觉 253
波根多夫错觉 254
水平—垂直线错觉 255
对比错觉 257
可逆图形 257
不可能图形 258
错觉产生的原因 259
第十章 听觉 262
第一节 听觉刺激 262
声波的物理属性 262
声波在介质中的传送 264
第二节 听觉的神经生理基础 266
耳的结构 266
听觉刺激在耳内的传导 268
耳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269
听觉表征 269
第三节 听觉病理学 275
正常的听觉范围 275
耳鸣 276
听力损失和耳聋 276
第四节 基本听觉现象 279
响度知觉 279
音高知觉 283
声音的相互作用 286
第五节 听觉空间知觉 288
单耳线索 288
双耳线索 290
耳廓的作用 293
定位错觉 294
盲人的障碍物知觉 295
第六节 言语听觉 296
言语的声学特征 297
言语声音的神经分析 298
听觉字词识别 299
汉语字词的声调研究 300
语境的作用 302
第七节 音乐听觉 305
音乐听觉的定义 305
音高加工 305
节奏加工 308
失歌症研究 309
音乐的情绪表达 313
音乐和言语加工的关系 315
音乐应用 316
第十一章 触觉 320
第一节 触觉的性质 321
触觉的分类 321
触觉感受性 322
物体表面温度知觉 324
第二节 复杂触觉辨别 325
对物体表面质地的知觉 325
长度、距离辨别 327
布拉耶盲文系统 328
触觉—视觉替代系统 329
触觉信息的整合 329
第三节 触觉的认知神经基础 331
触觉感受器 331
触觉纤维 334
纤维活动和触觉体验 335
触觉的上行通路 338
皮质躯体感觉区 339
触觉模式识别的神经机制 342
皮质组织的专门化 347
躯体感觉皮质的可塑性 348
第四节 主动触觉 350
第十二章 时间知觉 353
第一节 生物学基础 354
生物钟理论 355
药物的作用 357
脑机制的研究 357
第二节 认知的视角 358
信息储存规模理论 358
认知—注意理论 361
第三节 生物学视角和认知视角 362
第四节 年龄和时间知觉 364
年龄和时间流逝体验 364
短时距估计的年龄差异 365
第五节 空间大小和时间知觉 366
陶效应和卡帕效应 366
经验时空相对论 367
第六节 时间知觉的心理病理学研究 368
精神分裂症的时间知觉 369
抑郁症的时间知觉 370
躁狂症的时间知觉 371
反社会人格的时间知觉 372
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的时间知觉 373
第十三章 知觉发展 375
第一节 视觉的发展 376
视觉的发生 376
颜色知觉的发展 377
深度知觉 379
视觉定向的发展 380
形状知觉 381
面孔识别 384
第二节 听觉的发展 386
听觉发生 386
听敏度的发展 387
声音识别 387
第三节 运动知觉的发展 390
第四节 感觉整合的发展 393
第五节 自我知觉的发展 394
自我知觉的萌芽 395
自我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 395
自我知觉发展中的性别差异 396
第十四章 知觉与经验 400
第一节 不确定性和知觉 401
不确定性对知觉效率的影响 401
刺激线索能提高知觉效率 402
第二节 模糊性和知觉 405
解决视觉模糊 405
解决听觉模糊 406
墨迹测验 407
自动效应 408
两可图 408
结构性刺激引发的知觉错误 409
第三节 熟悉性和知觉 410
冗余度 411
上下文的作用 411
自然情境 414
视角 415
第四节 阅读的知觉原理 416
第五节 不能觉察的知觉 420
第十五章 知觉学习 423
第一节 什么是知觉学习 423
第二节 知觉学习的刺激特异性和知觉不变性 425
视野和各视觉加工水平感受野的关系 425
刺激位置迁移实验 426
知觉学习的位置特异性 428
对刺激位置特异性现象的解释 429
知觉学习和知觉不变性 431
再论知觉学习与初级感觉皮层的可塑性 433
第三节 知觉学习与顿悟 435
什么是顿悟 435
轮廓错觉的顿悟实验 436
知觉顿悟学习的机制 439
第四节 物体识别学习 441
知觉表征逻辑起点争论的演变 441
基于两维映像特征的动态识别模型 444
作为知觉不变性学习线索的时间延续性 448
第五节 面孔识别学习 449
面孔识别加工的特殊性 451
熟悉和不熟悉面孔加工的区别 453
面孔识别表征的要素 456
陌生面孔学习理论 461
第六节 知觉学习研究动向 463
知觉学习的性质 463
知觉学习的研究领域 463
参考文献 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