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书院》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心希主编;福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宣传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39322872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闽都书院启始于唐、兴盛于宋,辉煌于清,在中国书院发展上留下光辉的篇章。本书着重介绍闽都风池、致用、正谊四大书院的历史,尤其在学术、师资、藏书、生员方面对闽都文化的贡献。

第一章 唐宋以来福建书院的兴办与发展 1

第一节 闽北书院的发展 2

(一)闽北书院源远流长 2

(二)闽北书院功能齐全 9

第二节 蔡襄的“宋学”与书院 12

一、蔡襄的“宋学”与朱熹的书院 12

(一)北宋前期文化的繁荣与“宋学”的形成 12

(二)蔡襄与宋学精神的提倡和发扬 14

(三)蔡襄的治国之道与“宋学”的理论升华 18

(四)蔡襄的治学之道与宋学的特点 18

(五)蔡襄与书院 19

二、朱熹的“经世致用”思想促进闽北书院发展 21

(一)朱熹治学之重要原则“先经后史” 21

(二)书院治学目的在于“以为当今之用” 23

(三)朱熹的经世思想培育武夷山书院文化 24

三、朱熹创建泉州书院与闽南书院的发展 29

(一)泉州书院人文荟萃 29

(二)泉州社学的发展历程 33

(三)泉州书院、社学的兴盛与闽学的繁荣相辅相成 35

四、朱熹在闽都兴办的书院 38

(一)朱熹在闽都的学术与交友活动 38

(二)朱熹与宋代闽都理学书院的建设 40

第二章 宋代以来闽都文化教育事业长足进步 42

第一节 科举促进闽都书院发展 43

一、宋代闽都“海滨四先生” 44

二、科举与书院共生共存 45

三、科举事业推动书院官学化发展 46

第二节 闽都科举和闽都书院 48

一、宋代闽都科举的长足进展 48

(一)宋代科举制改革及其对闽都的影响 48

(二)“龙门一半在闽川” 51

二、宋代以来闽都书院与科举事业同步迅速发展 54

第三章 明清闽都的官办教育和书院的发展变化 59

第一节 明代官学与书院教育的转型 59

一、明代官学被纳入科举体系之中 59

二、科举——书院模式的再造促使书院重现繁荣 63

三、明代福建官学教育及其特点 64

(一)各地区发展水平悬殊 66

(二)书院教学以科举为中心培养士绅官僚 66

(三)明代福建官学教育突出书院培养目标 67

四、明代福建私学教育 67

(一)社学 68

(二)义学 69

第二节 明代闽都官学宇书院教育 69

一、明代闽都官学的发展 69

(一)闽都府学与十邑县学的变迁 69

(二)闽都书院与经费开支 74

二、官学与书院教育对闽都文化的影响 80

(一)重现科举兴盛 80

(二)政治人才辈出 81

(三)文化人才激增 84

三、明代林希元改革官学与书院教育的构想与实践 86

(一)针对明代学校教育的败坏提出改革建议 87

(二)改革官学教育的主要设想 89

(三)林希元有关教师素质的理论 91

(四)痛切批判科举取才的弊端 92

四、张经重视科举选士与资助闽都书院教育 94

第四章 清代闽都鳌峰书院的兴办与特色 98

第一节 福建巡抚张伯行的政绩与创办鳌峰书院 100

一、理学大师张伯行重视教育 100

二、督抚互参案语张伯行的曲折人生 101

三、张伯行制定鳌峰书院学规 103

第二节 嘉庆、道光早期的鳌峰书院 104

一、鳌峰和鳌峰坊的来历 104

二、鳌峰书院与闽学更新 106

第三节 陈寿祺与鳌峰书院的学术及教育特色 114

一、陈寿祺传承书院历任山长学风 114

二、陈寿祺的学术生涯与学风改变 118

(一)生平仕历的五个阶段 118

(二)学术交游与学风改变 119

(三)学术成就与代表著作 120

三、学术思想的深化与“通儒”理念的形成 121

(一)支持理学的思想倾向与“通儒”理念的形成 121

(二)经世思潮对陈寿祺学术思想的影响 124

第四节 鳌峰书院的办学特点及其影响 127

第五节 鳌峰书院与历任地方官员的重视 134

一、陈瑸、赵国麟、徐嗣曾、王怒、潘思榘等巡抚与鳌峰书院 134

二、陈宏谋与鳌峰书院 139

第六节 主持和讲学的儒学大师李光地、林春溥 144

一、李光地生平事迹 144

二、李光地改革官学教育与科举规程的思路 146

三、林春浦主持鳌峰书院讲席十九年 152

第七节 鳌峰书院其他山长、杰出教师和优秀生员 157

一、孟超然 157

二、朱仕琇 161

三、张甄陶 163

四、郑光策倡导经世之学 163

五、陈宝琛等历届山长 174

六、章朝栻 177

七、生员蓝鼎元 178

八、生员孙经世 178

第五章 凤池书院的兴办与特色 181

第一节 孙尔准、汪志伊督抚倡议设置凤池书院 181

第二节 前任督宪赵慎畛敦促书院建设 184

第三节 凤池书院的筹办与发展 185

一、凤池书院的筹办 185

二、首任山长赵在田 187

三、二任山长魏敬中 187

四、郭柏荫 188

五、陈璧 189

六、末任山长曾宗彦 194

第六章 正谊书院的兴办与特色 196

第一节 闽浙总督左中棠创办正谊书院 196

第二节 正谊书院与历任山长 197

一、首任山长林鸿年 197

二、继任山长陈璧 200

三、培养大量实用之才 200

(一)陈衍 200

(二)张亨嘉 202

第七章 致用书院与三任山长 206

第一节 鳌峰书院学术新风对致用学风影响深刻 206

第二节 致用书院的创办及其三任山长 207

一、谢章铤与“赌棋山庄” 208

二、谢章铤勤于史学,工于诗词 209

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词学评论 210

(一)谢章铤与“赌棋山庄” 211

(二)谢章铤勤于史学,工于诗词 213

(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词学评论 216

四、王凯泰与致用书院 219

第八章 闽都四大书院学规 222

第一节 书院学规的产生和作用 222

一、吕祖谦与丽泽书院学规 222

二、高攀龙与东林书院学规 223

三、章学诚与《清漳书院条约》 224

第二节 鳌峰书院学规 225

一、陈寿棋《鳌峰崇正讲堂规约八则》 225

二、陈寿祺《示鳌峰书院诸生》 227

三、大中丞觉罗满公学约 229

第九章 闽都书院的藏书与刻书 232

第一节 闽都书院的藏书 232

一、鳌峰书院经部藏书 233

二、鳌峰书院史部藏书 234

三、鳌峰书院子部藏书 235

四、鳌峰书院集部藏书 236

第二节 闽都书院的刻书 237

第三节 闽都书院对藏书刻书的管理 238

第十章 闽都书院的经费来源与学田管理 241

第一节 闽都书院的经费来源 241

一、私立书院经费来源 241

二、官立书院经费来源 241

第二节 闽都书院的学田管制 243

一、明清闽都书院学田 243

二、清代闽都书院学田管理 244

第十一章 福州府十邑其他书院 247

第一节 闽县、侯官、长乐、福清(含平潭)、罗源、连江的书院 247

一、闽县 247

二、侯官 249

三、长乐 257

四、福清 263

五、罗源 264

六、连江 266

第二节 闽清、永泰(永福)、古田、屏南的书院 269

一、闽清 269

二、永泰(永福)九山书院 271

三、古田 275

四、屏南 277

第三节 清末民初闽都书院向新式学堂的转化 277

一、西学东渐与科举衰微 277

二、闽都书院向新式学堂转变 278

第十二章 闽都书院与台湾书院的互动影响 284

第一节 明清时期台湾的科举考试与书院教育 284

一、朱子文化东渡台湾 284

(一)朱子学在台湾的影响 284

(二)陈永华在台主要文化活动与治理台湾业绩 286

(三)台湾回归祖国之后的文化教育 287

二、台湾的科举考试和书院教育 289

(一)台湾的科举考试 289

(二)台湾的书院教育 292

第二节 闽都书院人士东渡台湾讲学与兴办书院 319

一、福建官吏、士绅致力于台湾书院发展 319

二、福建籍的台湾学府和书院教谕、教授 321

三、福州籍台湾府学教谕马子翊 323

第三节 台湾生员进入闽都书院学习与深造 324

一、闽都的科举氛围与书院教育传统 325

二、闽都书院人才促进台湾文化发展 325

第四节 闽台书院学规比较 330

后记 335